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4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硫磺和ALA(5-氨基乙酰丙酸,分子式为C_5H_9NO_3)配合施用对盐渍化土壤中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用量的硫磺(3 g/kg)和ALA处理下,玉米的生长发育明显优于无处理的对照,玉米幼苗株高和干物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5.6%和34.2%.硫磺施入盐渍化土壤中后,明显降低了土壤pH值,改善了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同时土壤的EC(电导率)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于SO_4~(2-),Ca~(2+),Mg~(2+)3种离子含量升高所引起,且大部分硫磺并没有在短期内转化成SO_4~(2-),因此在该类盐渍土中科学施加一定量的硫磺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且有一定的后效.由此可见,在盐渍化土壤中施用适量硫磺,并对作物辅以施用ALA的化学调控措施,把作物生长环境改善和抗盐性提高相结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锌与作物抗氧化防御系统及抗旱性的关系,揭示锌的抗旱作用机制。【方法】以’陕单308’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严重水分胁迫)下,施用锌肥对不同生长期玉米根系生长参数、叶片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严重水分胁迫处理对玉米根系伤害较大,施锌肥可减轻其伤害作用,但难以恢复到作物正常生长状态。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可显著提高POD活性,并表现出一定的营养功能;在玉米花期,施锌可提高玉米叶片保护酶POD、SOD和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有利于提高水分胁迫下玉米的抗旱性。【结论】除了具有营养功能外,锌还具有提高植物抗旱性的作用,但是该作用是较有限的。  相似文献   
23.
为解决石羊河流域因种植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探索选用了制种油葵/复种冬油菜和制种西瓜/复种油葵2种种植模式,和常规的单作小麦和单做玉米从产量、经济效益、耗水量和灌水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种油葵/复种冬油菜和制种西瓜/复种油葵在灌水量分别与单做玉米和单作小麦一致的情况下,前者与小麦和玉...  相似文献   
24.
不同供Zn量对三种小麦基因型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供Zn量(0、0.5、104、0.mg/L,分别用Zn0、Zn0.5、Zn10、Zn40表示)对三种亲缘关系很远的半冬性小麦基因型郑麦9023、陕512、西农979幼苗生长发育及Zn、Fe、Mn吸收的影响,以期为筛选耐高锌的小麦基因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供Zn时小麦幼苗未出现缺Zn症状;Zn0.5对小麦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小。三种基因型小麦的幼苗在过量供Zn(Zn10、Zn40)时均受到严重伤害:抑制小麦分蘖、根系及地上部生长,叶片叶绿素SPAD值显著降低,小麦植株尤其是根部的耐性指数降低;施入的Zn的转运率显著降低,却大大提高了小麦植株尤其是根部的Zn含量和吸收量,但Zn10时幼苗体内Zn含量和吸收量大于Zn40,且Zn10比Zn40更能在根部积累Zn。Zn与Fe的吸收在根部似乎表现为互助作用,而地上部表现为颉颃作用;Zn与Mn之间表现出强烈的颉颃作用。过量供Zn时以西农979耐性指数最大,Zn转运率最高,植株体内的Fe、Mn含量也高。总之,供Zn量为通常配方的51~0倍时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尚无明显影响;1002~00和4008~00倍时则能对小麦幼苗造成严重伤害,三种供试小麦基因型中以西农979对过量Zn毒害的耐性最强。  相似文献   
25.
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观察和解析凝胶型保水缓释氮肥的形貌及物理结构和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保水缓释氮肥干样品相结构是一个整体不均匀而局部较均匀的凝胶。保水缓释氮肥凝胶吸水膨胀体为透明的水凝胶,具有网络结构和孔隙,这是其存贮水分的物理空间。盐分影响或破坏保水缓释氮肥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破坏程度为氯化钠小于氯化钙,氯化钙对保水缓释氮肥网络物理结构的破坏用蒸馏水洗涤几乎不可逆转。因此,提高保水缓释氮肥的耐盐性是提高保水缓释氮肥吸水倍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黄瓜嫁接苗生长状况、光合特性及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黑籽南瓜和西葫芦为砧木 ,分别与津优 1号及农城 4号黄瓜嫁接 ,对形成的 4种嫁接苗和相应的自根苗的生长状况、光合特性及养分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瓜嫁接苗的根系发育好 ,重量大 ,最大侧根长度长 ;根 /冠比大 ,壮苗指数高 ,秧苗生长健壮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速率大 ;吸收氮磷钾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参加汉中地区水稻新品种展示的45个籼稻糙米、精米中锌、铁、锰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同时进行田间喷施试验,设置喷蒸馏水(CK)、喷Zn、喷Zn+井酮三环唑3个处理,探讨了锌肥与井酮三环唑配施对水稻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5个水稻品种糙米中锌、铁、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44mg/kg、10.99mg/kg和25.09mg/kg,精米中锌、铁、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39mg/kg、4.14mg/kg和7.38mg/kg;糙米中锌、铁、锰含量分别是精米中的1.53倍、2.56倍和3.40倍,即在去糙过程中锌、铁、锰的损失率分别为34.69%、62.33%和70.59%;喷施锌肥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同时增加籽粒锌含量。喷Zn、喷Zn+井酮三环唑处理使糙米Zn含量由CK的17.63mg/kg分别提高到22.14mg/kg和21.50mg/kg,增幅分别为25.6%和22.0%,精米Zn含量由CK的10.57mg/kg分别提高到14.08mg/kg和14.79mg/kg,增幅分别为33.2%和40.0%。水稻喷施叶面锌肥与农药后不仅能显著增加稻米锌含量,而且有效预防病虫害。因此,喷施锌肥与喷施农药有机结合有望成为缺锌土壤同时满足籽粒富锌和病虫害防治需求的高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28.
为有效解决渭北旱塬区水资源匮乏、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于2008-2010年在陕西渭北旱塬的长武县进行冬小麦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0~2m土壤水分和耕层温度的动态变化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在塬面还是梯田,垄沟栽培模式比常规模式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生育期0~2m土壤含水量,且储水效果优于单一覆草模式。②垄上覆膜+沟内覆草模式(PM+S)可以有效地调节冬小麦生育期耕层土温,显著降低日较差。与对照处理(CK)相比,其4次温度日较差的降幅分别达69.3%、62.1%、71.9%和64.2%。③与CK相比,垄沟栽培模式下塬面两季冬小麦平均增产40.9%,梯田增产60.3%,增产达显著水平。垄沟栽培虽减小冬小麦实际种植面积,造成其单位面积穗数的明显降低,但其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④PM和PM+S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覆草及其他处理,尤其在梯田,其效果更加显著。综上,垄沟栽培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渭北旱塬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长中的水分胁迫问题,调节耕层土壤温度,进而提高冬小麦产量,是适合该地区冬小麦生产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9.
长期地表覆盖及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比较了3种地表覆盖模式(常规、覆草、覆膜)下不同施氮水平(N 0、120、240 kg /hm2)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为半湿润易旱区旱作农业选择合理栽培组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2~2009年覆草处理小麦产量平均减产1.46%, 覆膜增产7.04%,施用氮肥平均增产42.72%,而N240与N120间无显著差异。试验进行第7季后对土壤肥力有如下影响:覆草及覆膜处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较常规分别增加37.57%、21.39%,覆草亦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较常规分别增加6.84%、4.40%、12.68%,而覆膜作用不显著。施氮量主要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矿质氮、速效磷及pH值,施氮较不施氮依次增加6.03%、40.18%、-23.55%、-0.05个pH单位,与N120相比,N240对土壤矿质氮及pH值影响不显著。综上,在研究区一年一作条件下,覆草或覆膜处理增产潜力有限,但覆草配施适量氮肥模式具有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的效果,亦对提高石灰性土壤养分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稻麦一年二熟轮作是汉中盆地小麦生产的最重要种植制度之一,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季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旨在揭示本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的产量及沃土效应。【方法】试验共设置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氮磷钾减量15%+秸秆还田(-15%NPKS)、氮磷钾减量30%+秸秆还田(-30%NPKS)4个处理。【结果】与秸秆不还田(NPK)相比,水稻秸秆还田处理(NPKS、-15%NPKS和-30%NPKS)均不同程度降低了0~15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其中对0~5 cm土层影响最为显著;NPKS和适量化肥减量(-15%NPKS)提高了0~15 cm土壤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LOC)含量,而高量化肥减量(-30%NPKS)会降低TOC和LOC含量,还田处理均提高了15~30 cm土层有机碳(TOC)含量;秸秆还田(NPKS)及适量化肥减量(-15%NPKS)增加了土壤脲酶活性,增幅分别达32.7%和29.0%;NPKS处理提高了蔗糖酶活性,增幅达19.8%,而化肥减量(-15%NPKS和-30%NPKS)显著降低了蔗糖酶活性,降幅分别为32.5%和10.7%。与秸秆不还田(NPK)相比,秸秆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均降低了土壤养分含量。此外,适量化肥减量(-15%NPKS)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而高量化肥减量(-30%NPKS)会显著降低小麦产量。相关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显著相关。秸秆还田与化肥氮磷钾减量15%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无负面影响。【结论】因此,稻麦轮作体系下,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同时氮磷钾肥减量15%措施不仅能够保证小麦季小麦稳产,而且减少环境污染风险,具有农学、经济、环境三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