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4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栽培模式、播种密度和施氮量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子粒中锌、铁、锰、铜含量与携出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地提高了子粒产量,5种栽培模式中覆膜栽培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效应,而增大播种密度在本试验条件下的增产作用较小;在30种处理组合下,4种微量元素在小麦子粒中含量的分布趋势均为铁〉锰〉锌〉铜,表明这些元素的含量分布主要受作物自身遗传性状的控制,而人为的栽培措施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同处理组合对子粒中铁、锰和铜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而对锌含量未表现出明显影响;补灌栽培与覆膜栽培相比,前者能显著提高子粒铜含量,施用N肥条件下,子粒锌、铜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N肥;覆膜栽培下铁、锰携出量高于其它4种栽培模式,施用N肥显著提高了小麦子粒中锌、铁、锰、铜携出量。此外,不同栽培模式、播种密度和施氮量下土壤中有效态锌含量的变异幅度极小。  相似文献   
52.
石灰性土壤中高碳酸钙(CaCO3)含量是引起作物缺Zn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设置了由低到高的土壤CaCO3含量梯度,以探讨CaCO3对土壤有效Zn含量、两种基因型小麦(远丰998,中育6号)生长发育及Zn、Fe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Zn相比,施Zn使土壤有效Zn含量增加了3.22倍; 高含量CaCO3使土壤有效Zn含量有所降低,新施入的有效态Zn仅有1.3%被小麦吸收,大部分则转化为无效态Zn;CaCO3含量达到111.8 g/kg时,可明显抑制小麦对Fe的吸收,进一步提高CacO3含量抑制作用有所减弱;两种小麦基因型生长存在明显的差异,中育6号的根冠比和分蘖数都显著高于远丰998;施zn可显著增加小麦Zn含量和吸收量, CaCO3含量达到111.8 g/kg可显著降低小麦根的Zn含量,对其他部分影响不明显;此外,施Zn可增加叶片的Fe含量和转运率.  相似文献   
53.
土壤中氧化亚氮的产生及减少排放量的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氧化亚氮(N2O)是大气中一种痕量气体,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还可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中N2O浓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上升与人类活动关系极大,对环境的潜在破坏性也愈加严重。土壤是N2O的重要产生源,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N2O的主要生成过程。过量施肥施肥、含氮有机物燃烧、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对N2O释放增加的影响不容忽视。人类应采取各项可行的措施来减少N2O的释放量:如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生物体燃烧,退耕还林和保护森林资源等。  相似文献   
54.
几种作物NO3-吸收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测定了几种用蛭石培养的作物幼苗对NO3-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着重对测定方法、要求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为使所测参数真实可靠,应做到作物根系能在限定时间内吸收足够多的离子,吸收系列处理数不小于8,应该用米氏方程的两种变换式同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用相关系数对测得参数的精度作出评价等.  相似文献   
55.
黄瓜嫁接苗生长状况、光合特性及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黑籽南瓜和西葫芦为砧木 ,分别与津优 1号及农城 4号黄瓜嫁接 ,对形成的 4种嫁接苗和相应的自根苗的生长状况、光合特性及养分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瓜嫁接苗的根系发育好 ,重量大 ,最大侧根长度长 ;根 /冠比大 ,壮苗指数高 ,秧苗生长健壮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速率大 ;吸收氮磷钾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56.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小麦和玉米残体与其生物炭配施对土壤各组分有机碳及其自身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揭示其在土壤固碳和培肥方面的效应,为农田有机物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共设置小麦或玉米残体(根茬、秸秆)和秸秆制成的生物炭单施(WS、WR、WB、MS、MR、MB),配施(WS+WB、WR+WB、MS+MB、MR+MB)以及对照(CK)构成的11个处理,培养期间测定土壤CO2释放量,培养结束后测定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颗粒有机碳(POC)以及粗细颗粒有机碳含量(CPOC、FPOC)。【结果】添加玉米有机物料对土壤TOC、MBC、POC、CPOC和FPOC含量的增加作用普遍高于添加小麦有机物料。添加小麦或玉米秸秆对土壤TOC、POC、CPOC、FPOC含量的增加作用均高于添加根茬。单独添加生物炭,作物残体与生物炭配施和单独添加作物残体处理分别在培养的第4、8、21 d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大,为有机碳矿化快速期,之后矿化速率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单独添加作物残体其有机碳累积矿化率最大,达到30%~46%;与对照相比,添加有机物料的各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TOC含量,其中添加生物炭处理土壤TOC含量增幅最大;单独添加小麦和玉米生物炭处理,土壤T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4.4%和36.5%,但其有机碳累积矿化率仅为3%左右,土壤FPOC含量及敏感性指数在单独添加生物炭处理最高;小麦和玉米残体与其生物炭配施处理,土壤MBC和CP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0.2%~199.2%,且其有机碳累积矿化率为12%~19%,介于生物炭和残体单施之间,土壤CPOC含量及敏感性指数均表现为配施处理最高。【结论】单独添加作物残体能够较好地补充土壤养分,但CO2释放量显著高于单施生物炭及配施处理;单独添加生物炭其有机碳累积矿化率较低,短期内对土壤养分的补充作用较小。作物残体与其生物炭配施可以较好地克服各自单独施用的弊端,尤其是玉米秸秆与其生物炭配施,在保证作物养分供应的同时能增加土壤碳库储量,对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7.
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垄上覆膜集雨保墒、沟内种植的栽培方法,在半湿润易旱的关中红油土上进行了冬小麦田间试验,探讨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养分携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集雨的增产效果明显。覆膜条件下,高氮处理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比低氮处理分别增加15.9%、22.6%;高氮高密度条件下,覆膜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比不覆膜分别提高39.5%、28.9%,其中,高氮低密度(即高氮宽垄覆膜集雨)处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产量可达7898kg/hm2;覆膜集雨种植可协调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关系,促进了地上部的养分携出量,有利于植株的协调生长,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8.
低磷胁迫对熊猫豆生殖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低磷胁迫对熊猫豆形态学及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熊猫豆根、茎、叶及全株磷含量减小,开花期和成熟期延迟;叶面积减小,正常供磷条件下第一、第二和第三片三出复叶分别比低磷组高出21.38%、19.24%和26.76%;低磷条件下植株生物量减小,但根冠比显著增加至对照组1.5倍;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减小;但是低磷环境下其根系和叶片酸性磷酸酶(APase)活性显著增加,根系APase活性增加至220%;但根、叶的膜透性几乎没有变化.因此熊猫豆适应贫瘠可能主要是通过较大根系的构建,具有比较高的膜稳定性及提高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9.
氮锌配施对石灰性土壤锌形态及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分析石灰性土壤上施用锌肥后土壤中锌的形态变化,研究锌肥的有效性及后效,为指导合理施用锌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潜在性缺锌的石灰性土壤施锌肥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增加小麦籽粒锌含量,但不同基因型反应差异很大;土壤中的锌主要以矿物态存在,占全锌91.5%~97.6%,其次为松结有机态锌(1.34%~5.53%)、碳酸盐结合态锌(0.47%~1.55%);施入土壤中的锌增加了交换态、松结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但大部分转化为矿物态;种植小麦可以使土壤中的锌向有效态转化;施氮增加了小麦对锌的吸收,也增加了锌矿化的比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交换态、松结有机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均能不同程度反映土壤锌的有效性,石灰性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锌含量占有较为可观的比例,因此增加这两种形态储备容量是调节和控制土壤锌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0.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对氮肥与锌铁肥配施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0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为材料,采用田间再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0,105 kg N/hm2)与锌铁用量(Zn:0,6.8 kg/hm2;Fe:0,12.1 kg/hm2)对冬小麦幼苗(返青期)生长及锌铁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10种基因型冬小麦的生物量、分蘖数和叶绿素SPAD值均有显著影响,增幅分别达到15.8%,14.7%,4.6%;施用锌铁肥后生物量增加8.0%,但分蘖数减少5.8%,而对叶绿素SPAD值几乎无影响;10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植株的长势有较大差异.施用氮肥后,显著提高了各基因型小麦植株的锌含量与锌携出量,平均提高7.6%和22.9%,而小麦植株铁的含量降低6.4%,但携出量提高7.2%;施用锌铁肥显著增加了小麦的锌含量和携出量,增幅分别11.9%和19.2%,但对铁的含量和携出量影响不显著.10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植株锌铁携出量存在一定差异,吸收值较高的三种基因型分别为绵阳31、陕优225、陕优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