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几种常见鲤科养殖鱼类肌间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的肌间刺数目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两侧肌间刺的数目接近。不同部位的肌间刺数目也有差异: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刺数目最多,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刺数目基本相等。鲢、鳙、鲫和团头鲂的肌间刺形态都在10种以上。这几种鱼每条鱼的躯干部轴上肌中都有一根很细很短的“l”形刺,这根最短刺的长度在不同规格的鱼上差别并不大。  相似文献   
22.
花椒根腐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黄华镇花椒根腐病的病原物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花椒根腐病的病原菌是茄形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5~30℃,pH值范围为3~10,最适宜的pH值为5~7;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为90%以下不能生长,在相对湿度为100%(水滴)中才能很好的萌发;光照对其菌丝生长影响较小;60℃ 10 min为病原菌的致死温度;较适宜的碳氮源为蔗糖、乳糖和NaNO3,(NH4)2SO4。  相似文献   
23.
1 整枝延长枝 ,即顶部枝。立秋前摘心 ,3年以上的大秧立秋前 5 d摘心 ,未结果的延长枝立秋后 5 d摘心。结果枝 ,见果就留。果穗前留 6~ 8片叶摘心 ,摘除副梢和卷须 ,以果压枝 ,中庸生长。2 肥水管理出土后 ,浇一次透水。发芽前追施尿素每株 5 0 g,或随水追碳铵 ,每公顷 75 0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旨在研究氧化应激对断奶仔猪机体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选用24头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以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饲喂氧化鱼油和腹腔介入12mg/kg体重敌草快(Diquat)为应激组,试验期26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氧化鱼油和Diquat都造成了脾脏损伤,使脾脏和胸腺指数降低(P<0.05);(2)饲喂氧化鱼油显著增加了脾脏MDA(丙二醛)含量(P<0.05),降低血浆抑制羟基自由基的能力(P<0.05),极显著降低脾脏GST(谷光苷肽-S转移酶)的活力(P<0.01),降低血浆中SOD(超氧化物岐化酶)、GSH-PX(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1)和抑制羟基自由基的能力(P<0.05);(3)Diquat极显著增加脾脏MDA的含量(P<0.01),降低脾脏GST的含量(P<0.01),降低血浆中SOD、GSH-PX的活性和抑制羟基自由基的能力(P<0.01),提高MDA的含量(P<0.01)。氧化鱼油和Diquat可诱导断奶仔猪产生氧化应激,并导致了脾脏和胸腺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5.
桃胡蜂是很多害虫的天敌 ,它可以捕食桃、李、苹果等果树的多种害虫 ,是一种很好的生防益虫。可近年来 ,由于桃胡蜂的群体过大 ,对一些果园的果实造成了严重为害 ,如 2 0 0 2年焦作市柏山乡苹果园的果实受桃胡蜂的危害率高达 2 0 %。桃胡蜂主要在果实近成熟期危害果实部位 ,而此时因临近采果 ,出于保证果实品质的需要 ,果园管理上已经停止用药 ,因此只有采取一些生防、人防措施进行防治 ,这里笔者就近年来的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1 驱除蜂巢在果实成熟之前 ,尽早除掉果园附近 2km范围内的蜂巢 ,这是防治桃胡蜂危害的最根本方法。但应根据当地…  相似文献   
26.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世界性的玉米重要害虫,近年来研究证明,吉林省发生的亚洲玉米螟存在化性差异,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在繁殖力、抗寒性、滞育后发育历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三江源国家公园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生态保护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其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数量较多且关系复杂,难免会出现利益矛盾和冲突,而协调好各利益方的关系将成为其发展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文章在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利益相关者构成和其利益诉求共性与差异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在利益相关者协调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增强各利益方之间沟通和协调的利益表达与协商、分配与补偿、监督与反馈、保障与激励4个方面的具体建议,这必将有助于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协调并最终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28.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研究小麦白粉菌致病相关基因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对于丰富小麦白粉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和筛选防治新靶标具有重要意义。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一个小麦白粉菌ADP/ATP载体蛋白(ADP/ATP carrier protein,AACP)在小麦与白粉菌互作时上调表达。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了长945 bp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小麦白粉菌ADP/ATP carrier基因序列,暂命名为BgtAACPx(GenBank登录号为MF197857)该基因编码314个氨基酸残基,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为疏水性,含有6个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在线粒体上。与已有小麦白粉菌AACP蛋白的同源性为97%,是一个新的蛋白,同时构建了与其同源蛋白的遗传进化树。定量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小麦白粉菌吸器期(48 h)、次生菌丝(72 h)至白粉菌刚产孢子又未形成孢子堆(120 h)这段时期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小麦白粉菌对小麦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29.
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的积累情况,在2015年和2016年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西虢村田间进行小麦(‘豫保1号’和‘周麦18’)不同生育期接种对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在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至灌浆中期(DAA=14或15,Zadoks=75)都能侵染麦穗,但在始花期前3~4 d的齐穗期(DAA=-3或-4,Zadoks=59)至始花期后4 d的灌浆初期(DAA=4,Zadoks=71)处理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中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为小麦赤霉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生育期。此外,在套袋保湿2 d的条件下赤霉病菌在小麦始花期前6 d的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和始花期后10 d的乳熟期(DAA=10,Zadoks=73)也能有较高的侵染率。在籽粒中DON积累方面,‘豫保1号’所有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与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的趋势一致,都是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最高(P0.05),且间隔时间离盛花末期(Zadoks=69)越近籽粒中DON含量越高;而‘周麦18’齐穗期(DAA=-4,Zadoks=59)至灌浆中期(DAA=14,Zadoks=75)处理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小麦赤霉病菌在始花期后14 d的灌浆中期侵染也能引起籽粒中DON的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30.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小麦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于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并于收获期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的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下,50%多菌灵WP,30%多·酮SC,25%戊唑醇WP,25%氰烯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处理中,除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接菌后1d喷药条件下50%多菌灵WP、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30%多·酮SC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外,各处理对小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P0.05)。各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在42.4%~83.5%,病情指数防效在44.9%~88.2%,病粒率防效在34.7%~69.4%,籽粒中DON防效在48.0%~86.9%。上述几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在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接菌后1d喷药的防治效果。两种处理方式下,30%己唑醇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在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与清水对照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