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黑龙江省农科院豆类资源研究室,以栽培大豆(G.max)与半野生大豆(G.gracilis)种间杂交选育出的种间杂种新种质极小粒大豆黑农8-44-2,是对日本出口制作纳豆的特用品种。该品系遗传基础广泛,具有野生大豆多花荚、多分枝的优异性状,也是大豆高产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22.
大豆优异种间杂交新种质选育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拓宽大豆育种的遗传基础,广泛利用和创造出新种质资源,是目前提高大豆育种水平的重要途径。 黑龙江省农科院豆类资源室,从1981年以来,通过栽培大豆(G·max)与野生大豆(G·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is)进行种间杂交、回交、复合杂交等,现已创造和选育出秆强多荚丰产类型和多分枝多荚特用极小粒类型等不同熟期种间杂交新种质,经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有关单位鉴定,确认为中国优异野  相似文献   
23.
野生大豆资源在大豆种质拓宽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9~2003年,先后收集、整理、鉴定了野生大豆资源材料989份,组配各类型种间杂交组合676个。筛选出一批蛋白质含量480mg·g-1以上优异野生大豆种质49份;抗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高抗种质8份;抗花叶病毒的野生大豆种质5份;多花荚、多分枝、抗逆性强等类型野生大豆种质9份;创造出蛋白质、脂肪双高661.6mg·g-1(龙品8807)品系1份和新种质类型8份。通过种间杂交,获得一批变异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百粒重在6~20g、抗逆性及丰产潜力大的优异中间材料,此外,选育推广了龙小粒豆1号特用新品种大豆,成为黑龙江省出口创汇的骨干品种。与此同时,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采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在中国首次选育出“黑生101”大豆新品种,拓宽了大豆种质遗传基础,丰富了大豆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24.
野生大豆田间感染大豆灰斑病简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 Hara)又称蛙眼病,1915年首先在日本报道,现已遍布美国、巴西、中国、日本等主要大豆产区。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均有此病为害。病原真菌属半知菌类,为害大豆子叶、叶片、茎、荚及籽粒,叶片上病斑灰褐色、园形、周围有狭窄的暗褐色边缘  相似文献   
25.
大豆基因转移高蛋白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致瘤,从大豆属三个种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的627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致瘤材料223份。其中蛋白质含量在43.00—45.52%的栽培大豆(Glycine max)品种4份;蛋白质含量在44.00—49.55%的半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类型23份;蛋白质含量在48.00—51.79%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类型19份。通过组织培养,从瘤组织中得到了脱菌的愈伤组织。生化检测表明,3个种的大豆瘤来源的部分愈伤组织含有T—DNA。并通过液体培养,建立了含T—DNA的细胞系。现已培养50多代,胭脂碱合成酶基因仍然稳定地整合在大豆基因组中,其染色体数为2n=40,表明是含T—DNA的稳定的细胞系。为基因转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T_1质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的载体功能是通过擦伤感染致瘤的过程进入植物细胞来实现的,因此,通过致瘤反应筛选出理想的受体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对大豆属的致瘤反应曾作过一些报道,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大豆的丰富资源,选育出高蛋白品种,我们进行了基因转移的高蛋白受体系统的研究,本文报道这些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6.
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发生危害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黑龙江省目前除抚远、呼玛等5县未作调查外,其余各县、市均有大豆孢囊线虫病为害,而且仍有扩大蔓延趋势。根据为害程度,可将我省划分为三个为害区:1.西部重发生区。2.东部三江平原中等发生区。3.除上述两地区外均为轻发生区。 通过对大豆孢囊线虫的研究,初步明确菜豆、赤小豆、各种野生、半野生大豆等是大豆孢囊线虫的主要寄主;它完成一个世代有效积温为330℃—350℃左右,一年发生三代;孢囊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为0—25厘米占99.4%;在盐碱土和砂质土危害较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孢囊平均每年降低22.4%,而种植大豆后孢囊平均增长236.6%左右;种植抗病品种孢囊仅增加5—6.6%,种免疫材料孢囊则降低18.5%。 初步分析我国有1、3、4号小种,黑龙江以3号小种为优势小种;1976年以来,已选出19份高抗抗源,并从1978年以来杂交转育出黄种皮、百粒重15克以上新抗源;药剂防治,目前主要采用8%呋喃丹颗粒剂。 建议今后大力开展抗病育种及病原致病性变异;播前查囊指导药剂防治与轮作及生物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育种实践说明,选育多方面综合优良性状的品种,需要具备广泛的遗传基础,特别是一些特殊性状和抗性,往往要从近缘野生植物获得。 在我国,野生大豆资源分布广、类型多,随着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和对大豆起源、进化、分类等研究工作的进展,将对大豆育种带来新的突破。本文重点报导我们对近年来蒐集到的野生种、半野生种大豆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从全省各县搜集的野生大豆在哈尔滨种植,分析百粒重1.00~2.99克的典型的野生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野生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呈负相关。(2)野生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纬度呈负相关(-0.5942~(**)),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0.347~(**)),脂肪含量与纬度呈正相关(0.370~(**)),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0.265~*)。(3)主要气象因子对野生大豆的蛋白质、脂防含量有室要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开花至成熟(夏至到秋分)期间的气温、蛋白质含量与各节气间平均气温相关系数为0.308~*~0.508~(**),脂肪与各节气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296~*~0.375~(**))。大暑至立秋的降水量才对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达0.295~*,脂肪含量则与夏至到小暑降水量呈正相关(0.260~*),与小暑至大暑降水量呈负相关(-0.423~(**))。蛋白质含量与生殖生长前期(8月中旬以前)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后期日照呈正相关,但多不显著。腊肪含量与生殖生长阶段日照呈负相关。但8月中旬之前不显著。(4)牡丹江半山区为蛋白质、脂肪双高区,三江平原和松绥平原为高蛋白质区,兴安岭山区、克拜丘陵和尚方延为高脂肪区,西部干旱地区为低脂肪区。  相似文献   
29.
俄罗斯豆科作物基因库的研究概况Б.С.Курлович,М.В.Петрова在前苏联第一批豌豆、绿豆、鹰嘴豆、兵豆、蚕豆和其它豆科作物材料是1916年由在伊朗和帕米尔山区考察时收集到的。经过对材料多方面研究后他得出结论,作物的西南起源中心是鹰嘴豆、...  相似文献   
30.
半野生大豆(G.sojavar.gracilis)是野生大豆(G.soja)向栽培大豆(G.max)进化过程中的一系列中间类型,具有野生大豆高蛋白、多花荚、生长繁茂等优异性状,又具有综合性状较进化的特点,因此,与栽培大豆种间杂交,对拓宽大豆育种遗传基础,创造优异新种质,比野生大豆更便捷有效。茎叶高大繁茂的半野生大豆,有可能成为青贮、青饲、绿肥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