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15个菌系中筛选出7个对大豆致瘤效果较好的菌系。找出了大豆结瘤较好的条件。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is)和栽培大豆(G.max)的1553个基因型做了引瘤实验,从中筛选出94个结瘤基因型。从瘤组织中诱导出脱菌的愈伤组织。生化鉴定证明,上述瘤来源的愈伤组织中有一部分含有胭脂碱。它们分属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成功地实现了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的栽培大麦与其近缘野生大麦杂交,它们的杂种后代表现为可育,但它们的结实率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种情况与它们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呢?就此问题,对它们几个杂交组合的F_1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进行了研究,试图  相似文献   
3.
在半干旱地区高粱具优良的适应性,其中某些基因型更适宜干旱条件。显然品种间叶片水份状况和耗水差别与其抗旱能力的差异有关,但对此基本机制了解甚少。严重缺水下的植株,通常采取躲避或忍耐的方式来抵抗或适应干旱的影响。这两种抗旱类型在高粱中都存在。经过一些试验,有理由假定气孔对亏水的反应(某些机制)是高粱品种间不同避旱能力的主要原因。本篇研究利用一种叶片功能模式(PLAM,表  相似文献   
4.
大豆基因转移高蛋白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致瘤,从大豆属三个种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的627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致瘤材料223份。其中蛋白质含量在43.00—45.52%的栽培大豆(Glycine max)品种4份;蛋白质含量在44.00—49.55%的半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类型23份;蛋白质含量在48.00—51.79%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类型19份。通过组织培养,从瘤组织中得到了脱菌的愈伤组织。生化检测表明,3个种的大豆瘤来源的部分愈伤组织含有T—DNA。并通过液体培养,建立了含T—DNA的细胞系。现已培养50多代,胭脂碱合成酶基因仍然稳定地整合在大豆基因组中,其染色体数为2n=40,表明是含T—DNA的稳定的细胞系。为基因转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T_1质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的载体功能是通过擦伤感染致瘤的过程进入植物细胞来实现的,因此,通过致瘤反应筛选出理想的受体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对大豆属的致瘤反应曾作过一些报道,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大豆的丰富资源,选育出高蛋白品种,我们进行了基因转移的高蛋白受体系统的研究,本文报道这些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细胞学鉴定和同功酶分析等方的,研究了栽培大麦与其近缘野生大麦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结合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资料,讨论了栽培大麦的近缘野生种的分类系统问题.本文所列事实支持了把二棱野生大麦(Hordeum spontaneum C· Koch)作为真正的野生种,把六棱瓶型野生大麦、六棱无柄野生大麦和六棱裸粒野生大麦划为一个种,即六棱野生大麦〔H、agriocrithon (E. Abegr Shao)〕(以下分为三个变种)的观点.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先后发现了栽培大麦(Hordaum vulgare L. )的近缘野生大麦.Koch (1848)在中东地区发现了碎穗二棱大麦(H. spontaneum C. Koch)〔18、20〕.后来,人们相续发现了它的三个变种,Var. ituaburense (Boiss) Nabelek, Var. ischnaturum (Cosson) Thell和Var. Proskowetzii Nabelek. Abeng (1938)间接地从我国西藏和四川西部找到了碎穗六棱大麦,命名为H. agriocrithon. E. Aberg 〔10,11〕. Bakhteyev (1956)在中亚发现了六棱瓶型野生大麦,命名为H· lagunculiforme Bakht〔12〕,他于1962 年把它归属于二棱野生大麦的一个变种〔13〕邵启全等(1975)〔1〕报道我国西藏和川西有广泛分布着以上野生大麦的同时,还报道了新发现的六棱裸粒野生大麦,H· agrioorithon Var. nudum shao.然而,人们对以上野生大麦做过不同的分类系统,彼此间分歧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是:一把栽培大麦的所有近缘野生大麦都归于栽培大麦一个种内.〔4,14,15,16,17,21〕.二、把栽培大麦的近缘野生大麦分为三个不同的野生种,〔5,13,20〕即二棱野生大麦种,瓶型野生大麦种和六棱野生大麦种.三、把栽培大麦的近缘野生大麦分为两个不同的种〔2,3,11〕即二棱野生大麦种和六棱野生大麦种.以往对近缘野生大麦的分类主要依靠它们分布调查形态特征和杂交实验.本文则用栽培大麦及其各种近缘野生大麦为实验材料,用细胞学、生物化学等方法对供试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结合这些材料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资料探讨了栽培大麦与其近缘野生大麦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细胞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Glgcine Soja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野生大豆,具有抗病、抗旱、抗涝及高蛋白等一系列优良性状,是大豆育种的重要原始材料,引起国内外大豆育种工作者的重视。分子遗传、细胞遗传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改造生物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在栽培大豆(G.max)细胞系方面已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为了对C.soja野生大豆在分子及细胞水平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对  相似文献   
7.
植物遗传工程研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茄科的一些典型材料中,载体、受体,基因转移的成功例子。吸引着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把这种技术应用到主要经济作物的改良上,大豆基因工程就是一个很活跃的领域。大豆起源于我国,有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具有许多不同特点的基因型。我国科技人员首先用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从1553个大豆属基因型中筛选出94个结瘤基因型,并在无激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