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5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6~7月共6个航次在长江口近海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开展的定点调查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该海域沙海蜇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末夏初,沙海蜇幼体首先出现在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弱的江苏省中南部近岸和长江口北部外海水域;随着水温回升,逐渐向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强的海域和黄海冷水团控制的南黄海中央深水海域扩散,吕四近岸的出现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外海出现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7月下旬,随着沙海蜇伞径达到高峰值,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呈现全面暴发的趋势。根据生长速度和出现率,把沙海蜇的生长分为3个阶段:发生初期,时间为6月上旬,出现率较低,个体较小;快速生长期,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出现率逐渐升高,生长速度前期较快,后期略有降低;暴发期,时间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出现率和伞径均达到最大值,生长速度呈现持续降低趋势。监测夏季长江口近海沙海蜇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对于预测当年伏季休渔后东黄海的沙海蜇暴发和对渔业生产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2004年春季东海区渔业资源状况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2004年春季东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资料,初步分析了2004年春季东海渔业资源的状况。结果表明,2004年春季监测海域的种类组成以带鱼、小黄鱼、黄鲫、银鲳等为主,其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所有种类的平均渔获率与2003年同期相比一下降了27.9%,为2000年以来最低。带鱼、小黄鱼、黄鲫等种类的渔获率也大幅下降。甲壳类、头足类的渔获率则有明显的上升。但从总体上来说,2004年春季的渔业资源状况为近来较差的一年。  相似文献   
23.
东海区小黄鱼伏季休渔效果及其资源合理利用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1991-200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研究了伏季休渔制度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资源的养护效果及其局限性,并根据Ricker繁殖模型解析现行资源状况下的最大持续产量,探讨巩固伏季休渔效果的相关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伏季休渔措施对小黄鱼资源的养护作用十分明显,经3个月休渔期,海域中小黄鱼资源增重率达1.71倍,开捕时刻(9月)的相对资源密度为全年最高。但伏季休渔的效果在当年的秋冬汛后即被消耗殆尽,12月份时的资源残存量仅为伏季休渔结束时刻的11%;与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相比,目前东海区小黄鱼资源的群体结构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当龄鱼的渔获比例由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的43.14%上升至近年来的74.64%,剩余群体的渔获比例由56.86%下降至25.36%,资源结构的脆弱程度进一步加剧;伏季休渔制度对小黄鱼资源的长期恢复效果因捕捞力量的居高不下而难以持续体现。坚持产出控制,在现行资源状况下实行9.34×104t最大持续产量的管理目标,伏季休渔制度对东海区小黄鱼资源保护和恢复的长期效果才能得以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24.
东黄海沙海蜇群体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东黄海野生沙海蜇20个个体的mtDNA COI基因进行扩增,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测序,结果经比对校正后,获得该群体COI基因片段序列,长度为473 bp;该序列中多态位点共6个,含简约信息位点1个,总变异为1.27%,碱基之间只存在转换,没有颠换、插入或缺失的位点;在测得的473 bp目的DNA片段中,碱基T、C、A、G平均组成分别为35.9%、19.0%、26.8%和18.2%,其A+T含量(62.8%)远高于G+C含量(37.2%)。在2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516,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1 46。根据Kimura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各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06。利用COI基因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东黄海野生沙海蜇与越前水母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海蜇的亲缘关系较远,进一步证明东黄海沙海蛰与越前水母应为同一物种;但在东黄海野生沙海蜇中检测到的6个单倍型中均为东黄海野生沙海蜇所特有,与日本越前水母单倍型不同,因此,两者可能仍属同一种的不同地理群体。  相似文献   
25.
2009年东黄海机轮围网渔业监测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9年东黄海机轮围网渔业生产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常规生物学测定结果,对2009年东黄海机轮围网生产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对鲐鳕鱼资源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鲐鳕鱼总体资源状况在近7年来处于中等水平。2009年日本鲭资源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夏秋季南渔场澳洲鲐资源状况与历年同期相比明显较差,在渔获物中的比重仅有30%左右;夏秋季蓝圆鲶和竹英鱼在闽东渔场和浙江南部近海渔场生产的渔获物中比例相对较高。与2008年相比,2009年南渔场生产中心明显偏西,渔获产量主要来源于传统的230、240等渔区,南部外海鱼发差于2008年,浙江中部外海渔场产量也相对较高。2009年北渔场渔获产量主要来自东海北部的大沙渔场,而往年产量较高的黄海中南部海域在2009年产量相对较低。南渔场的渔获产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以7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的平均网次产量为高,高产渔区主要是230、240、221、225、2081、2161等6个渔区,主要渔获种类是日本鲭,澳洲鲐所占比例较低,有部分蓝圆鲣和竹荚鱼;北渔场生产主要有2个渔获产量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是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第2个高峰期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该渔场平均网次产量以12月上旬最高,12月中旬次之,高产渔区主要是1441、1521、1592等3个渔区,主要渔获种类是日本鲭。  相似文献   
26.
2008年东黄海机轮围网渔业监测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8年东黄海机轮围网渔业生产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常规生物学测定结果和水温遥感数据,对2008年东黄海机轮围网生产动态以及与海水表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鲐鱼资源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机轮围网生产总体属于近年来最高水平。生产渔场主要为东海中南部渔场和北渔场(东海北部及黄海中南部),南渔场产量占总产量的43.53%,渔期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高产渔区主要是2252、2163、2431、2341、234等5个渔区,主要渔获种类是澳洲鲐及少量日本鲭和竹筴鱼。北渔场产量占总产量的55.29%,主要有2个渔获产量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是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第2个为12月上旬前后的小高峰期;高产渔区主要是1261、134、981、1081、135等5个渔区(图3、表1),主要渔获种类是日本鲭。海礁渔场仅在7月上中旬渔汛开始时和9月中下旬渔场转移时生产几天,占总产量比例仅为1.17%。2008年东黄海的鲐鱼资源表现为:南渔场澳洲鲐资源在2007年在近6年来处于较高水平,日本鲭渔获量延续2007年的高水平,仍处于高位的资源状态。  相似文献   
27.
继长江口后苏沿海蟹苗资源也日益被开发利用由于沿海捕捞的蟹苗种类组成相当繁杂,必须经过驯养选方能用于养殖。因此,东海区业组织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1996年的 发动态调查报告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8.
分别以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对23个站位的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路径进行规划,寻找其最优路径。求解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都能找到同样的最短路径,比实际路径缩短了8.32%的里程。蚁群算法求得的平均路径长度小于遗传算法,但所耗时间比遗传算法多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29.
选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20头,无菌采集奶样,分别接种于伊红-美兰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却浦曼琼脂、叠氮钠血琼脂、马铃薯培养基、牛奶琼脂培养基上,进行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卡那霉素药物的混合菌药物敏感筛选试验,培养24-72h,根据抑菌圈的直径,判别为不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分析出每个奶样的优选敏感药物;再用每一头奶牛奶样的优选敏感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该20头奶牛中有19头的临床性乳房炎痊愈,这表明该混合菌药物敏感试验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吻合性达95%。  相似文献   
30.
2004年夏季东海区带鱼资源状况及其秋冬汛渔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带鱼为我国最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其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我国海洋捕捞鱼类产量的首位。由于6月~9月是东海带鱼的繁殖与索饵盛期,因此,自1995年以后伏季休渔制度实施以来,每年的伏季休渔期间,带鱼群体得到了有效的生长和补充,伏季休渔结束后,渔获产量显著提高。本文以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对2004年东海区伏季休渔期间带鱼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秋冬汛的带鱼生产趋势。一、研究材料与方法利用1999年~2004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重点渔场的常规监测和大面定点调查的资料,对历年的夏季带鱼资源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