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养护海洋生物资源、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东海与浙江省伏季休渔制度历次完善情况进行梳理和比较,探讨完善伏季休渔制度。结果表明,东海伏季休渔制度调整的特点是延长休渔时间、增加休渔作业类型及细化休渔海域,浙江省的特点是规定了"定置作业"和"帆式张网作业"伏季休渔时间、保护区休禁渔、针对特定生物资源的休禁渔及捕捞辅助船纳入休禁渔范围;与东海伏季休渔制度内容相比,浙江省在保护区休渔、保护特定生物资源休渔和捕捞辅助船实施休禁渔管理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并为从建设海洋生物保护区、延长休禁渔时间、管理捕捞辅助船等方面完善伏季休渔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常规性伏季休渔期基础上,提出设立终年渔业禁捕区、特殊鱼类资源休禁渔期、临时性休禁渔期等多元化海洋休禁渔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提取拖网航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渔业生产管理、捕捞效益计算、资源调查等常把航次作为一个重要参考量。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时间分辨率约为3 min,空间分辨率约为10 m,具有很好的时空特征,通过对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挖掘可以提取航次。渔船作业过程中航次一般包括起航、海上作业、返航,渔船起航和返航的港口常不同,对港口所在的陆地和岛屿做向外缓冲形成一个面,以船位点与港口所在陆地缓冲面的距离作为离岸距离,根据离岸距离变化判断渔船的航次,并通过编程实现航次提取,6艘调查船提取的航次结果与实际记录的43个航次相比,起航时间差值在2 d内的占95.1%,返航时间差值在2 d内的占95.2%,网次可以根据航速提取,计算出每个航次中的网次数。  相似文献   
3.
应用改进的Leslie法估算东海区小黄鱼资源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寒野  刘勇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12,34(3):357-360
针对Lesile法未考虑自然死亡因素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形式的Lesile法,使得该方法也能适用于长渔获周期的资源群体,并结合2009~2010年全国海洋捕捞信息动态采集网络评估的渔业统计结果和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估算东海区小黄鱼(Lartmichtlys polyaetis)资源量。结果表明,伏季休渔开捕后可供利用的小黄鱼资源量为16.99×104t,到4月底余存4.65×104t,年平均资源量7.70×104t,最大持续产量8.93×104t,全年开发率达到0.87,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族小黄鱼昼夜渔获率差异的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2004年度东海区重点渔场底曳拖网渔业资源监测资料,从中选用小黄鱼网次渔获率作为指标值,应用LSD方法对南黄海族小黄鱼昼夜渔获率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揭示小黄鱼昼夜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小黄鱼在不同的洄游阶段昼夜网次间渔获率无显著性差异,昼夜无垂直移动现象,常年处于底层,为典型的底层鱼类;在利用底曳拖网船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时,无需修正昼夜网次间小黄鱼的渔获率,用获取的调查数据即可估算资源量。  相似文献   
5.
条浒苔海区试栽培及外界因子对藻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4年1月采自江苏如东海区紫菜栽培架上的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为研究材料,经分离纯化培养,用条浒苔藻体放散的孢子进行采苗及其海区栽培。结果表明,条浒苔在江苏和浙江海区均能够栽培,且藻体生长速度很快。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条浒苔藻体置于不同温度组(5℃、10℃、15℃、20℃、25℃、30℃)、盐度组(0、4、8、12、16)和光照强度组(15μmol.m-2.s-1、30μmol.m-2.s-1、45μmol.m-2.s-1、60μmol.m-2.s-1),共120个温度-盐度-光强组合中培养,以研究这3个生态因子对条浒苔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温度、盐度和光强对条浒苔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条浒苔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适宜盐度为8~12;适宜光照强度在60μmol.m-2.s-1左右。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三者对条浒苔生长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这三者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5℃、盐度12和光强60μmol.m-2.s-1  相似文献   
6.
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东海是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最早的海域之一,首先梳理了东海伏季休渔制度的完善历程,分析了东海区伏季休渔实施效果与特征,指出其中渔业资源的"暂养"功能和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是该制度最为显著的特点;然后探讨了东海伏季休渔制度调整趋势,并结合现行东海伏季休渔制度,提出了严格执行"双控"制度、建立渔具准入制度、建立渔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渔船实时监控系统、采取临时性休渔措施、建立渔业科学专家委员会制度等建议,以期实现东海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开捕规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区底拖网渔、№资源调查资料,以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最方程估算东海区18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最适开捕年龄。运用von Bertalanffy,丰长方程估算最适开捕体长。结合鱼类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初届性成熟年龄的体长,以及各鱼种实测最小性成熟体长,确定开捕规格。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产量较高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建议开捕规格分别应为体长230mm和170mm。调整后的开捕规格与旧开捕规格相比,带鱼、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灰鲳(Pampus cinereus)、自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均有所增大,小黄鱼、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开捕规格有所减小,变化较小的有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日本鲭(Somber japonicus)、慌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等。建议以这18种主要经济鱼类为指标种类,制定新的法定开捕体长和幼鱼比例检查措施,实现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提高水产养殖信息化与可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水产养殖区域的动态监测,以国产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全国范围内养殖水域的提取,并结合WebGIS技术建立了一个集生产、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全国性、综合性水产养殖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面向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及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综合使用OpenLayers、JavaScript、Geoserver以及PostgreSQL数据库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采用目前主流的B/S(浏览器/服务器)的3层分布式框架结构,主要实现了水体资源管理、养殖生产管理以及市场信息管理等功能。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及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对养殖过程进行动态与可视化管理、准确掌握水产养殖数据的需要,提高了水产养殖的信息化水平,并可扩展到对大范围的水产养殖区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对23个站位的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路径进行规划,寻找其最优路径。求解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都能找到同样的最短路径,比实际路径缩短了8.32%的里程。蚁群算法求得的平均路径长度小于遗传算法,但所耗时间比遗传算法多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和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在室内条件下的生长及其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浒苔和条浒苔藻体体重日生长率分别为17.30%和16.82%;浒苔和条浒苔藻体幼苗在温度25℃和光照140μmol/(m2.s)的条件下达到最大体长日生长率,分别为78.9%和82.1%。在1~10 g/L密度范围内,浒苔和条浒苔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密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藻体密度为10 g/L时,NH4+-N浓度分别下降了86.43%和84.13%。两种浒苔对NH4+-N吸收速率与介质中NH4+-N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在NH4+-N浓度为400μmol/L时,30 min后浒苔和条浒苔的吸收速率分别为421和409μmol/(gDW.h),说明两种浒苔吸收氨氮的方式以被动扩散为主。在400μmol/L的起始浓度下,浒苔和条浒苔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呈现3个不同阶段:在75 min内呈快速吸收阶段,75~185 min为内部NH4+-N控制的吸收阶段,250 min后为外界NH4+-N浓度控制的吸收阶段;在700 min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