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5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环境DNA技术在象山港水域鱼类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象山港水域环境 DNA (eDNA)样品的采集和高通量测序分析, 并结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 阐述象山港主要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 探讨了环境 DNA 技术在典型海域鱼类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 共从象山港水域环境 DNA 样品中检测到 26 个常见鱼类物种, 隶属于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的 7 个目中的 21 个属。其中, 丰度最高的两个目为鲱形目(Clupeiformes)、鲈形目(Perciformes), 其相对丰度合计占到总鱼类物种丰度的 92.5%。在所有鱼类中, 象山港海域渔获物中资源量较高的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和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在环境 DNA 调查中序列丰度最大, 分别占到鱼类总丰度的 45.85%和 17.69%, 其次是髭缟虾虎鱼 (Tridentiger barbatus)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 几个门类序列丰度与渔获物种资源量组成变化趋势相似。与传统调查方法相比, 环境 DNA 测定灵敏性高、数据准确性高且成本低, 适用于相关海域的鱼类多样性研究。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象山港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信息, 还可以为系统开展该水域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与修复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42.
通过分析增殖放流3个月内象山港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增殖群体的摄食能力和生长速率,阐述了黄姑鱼放流初期对自然水体的生态适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放流结束1个月,黄姑鱼增殖群体的摄食能力较弱,空胃率高达80.95%,饵料生物生态位宽度指数仅为自然群体的63.0%;肝脏指数较放流前明显降低,说明肝脏储能大幅消耗;特定生长速率仅为0.079%/d,个体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时间推移,增殖群体对自然水体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至放流结束2个月,其空胃率下降到了46.15%,饵料生物生态位宽度指数上升到了2.16,与自然群体的空胃率(38.24%)和饵料生物生态位宽度指数(2.62)相比差距已经大幅度缩小,摄食能力明显提升,肝脏指数基本恢复至放流前水平;生长速率较前一时期明显加快,呈现出一定的补偿性生长特征。  相似文献   
43.
小黄鱼资源状况及合理利用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为“四大渔业”之一的小黄鱼,一直是我国捕捞业中的重要捕捞对象,其渔获量和渔获质量变化对我国渔业生产总值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单鱼种产值直接影响着渔民的收入。随着捕捞设备的更新换代、捕捞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捕捞强度的加大,渔业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主要经济鱼种特别是小黄鱼的渔获质量的变化也越来越受到生产者和渔业管理者的关注。本文就小黄鱼资源历年渔获量变化及渔获物各龄鱼组成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如何保护小黄鱼幼鱼资源  相似文献   
44.
东海主要经济虾类繁殖期和分布区域及其资源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生物资源专项调查、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网等调查资料,对东海主要经济虾类的繁殖期、分布区域、资源状况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东海虾类资源保护措施以及设立东海虾类生产休渔期的初步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45.
46.
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变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2000~2005年底拖网渔业资源的常规监测资料为依据,对东海区底拖网渔获物种类组成、主要经济鱼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及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正在向低值和低营养层次鱼种转化,主要经济鱼种的CPUE不断下降,生物学特征未见明显好转,而渔获物中幼鱼比例不断上升,渔业资源总体状况仍然存在继续衰退趋势。建议降低目前的海洋捕捞努力量,延长伏季休渔时间,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力度等。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拟腹吸鳅属(Pseudogastromyzon)鱼类的系统发育特征,对已获得的11种该属鱼类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其线粒体基因组的长度在16 560~16 574 bp之间,且基因组成和排列模式与大多数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基本一致;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中A+T的含量均超过50%,并存在反G偏倚现象。通过对11种拟腹吸鳅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与控制区序列的比较发现:在COⅠ基因中有一段6 bp的碱基插入和缺失;D-loop基因的进化速率介于蛋白质编码基因之间,ND4、ND5、Cyt b和D-loop等基因适合作为本属鱼类种间系统发育研究的分子标记。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11种拟腹吸鳅属鱼类种间遗传距离以及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构建的11个种系统发育树研究表明,九龙江拟腹吸鳅(P.fasciatus jiulongjiangensis)与梅花山拟腹吸鳅(P.meihuashanensis)应为拟腹吸鳅(P.fasciatus fasciatus)的同物异名。9个有效种可以分为两大类:颏部吸附器为品字型的3种属于品唇鳅亚属(Labigastromyzon),...  相似文献   
48.
复杂网络理论在食物网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网络系统用于解决各学科系统问题,相关研究已成为当下国际热门研究领域。在食物网中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可弥补传统食物网静态描述的劣势,动态的反映现实网络。随着复杂网络理论的深入,食物网的研究也从关注物种数量和关系发展为关注网络结构,从现象归纳描述逐渐向机理探索。本文回顾了传统食物网的研究方法,从食物网稳定性研究、个体在复杂食物网研究中的重要性等方面综述了复杂网络在食物网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和展望其在水生食物网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春夏季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丰度的月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15年4—7月在长江口邻近水域的调查数据,对春夏季该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丰度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共采获62种、35839尾仔稚鱼,分别属于14目、30科、45属。各月种类数范围为22~36种,从4月到6月,先是缓慢增加然后快速增加,至6月达到高峰期,7月则大幅降低。各月的丰度范围为11.45~114.31 ind/(100 m3);丰度随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加。各月主要种类数范围为5~13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优势种主要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六丝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鳀(Engraulis japonicus)、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属(Callionymus sp.)等。优势种随时间推移表现出较大的更替性。种类数以20 m以浅水域最多,不同水深范围的月变化有一定的差异性。20 m以浅海域的种类数与表层水温的关系在4—6月为显著正相关(r=0.997,P0.05),6月到7月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各月的丰度与表层盐度呈显著负相关(r=-0.91,P0.05)。从春季到夏季,仔稚鱼高丰度区从浅水区向深水区转移。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野生与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对大黄鱼8个野生群体及6个养殖群体共336个样本的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析。实验最终获得序列片段长621 bp,总变异位点38个,简约信息位点23个,单变异位点15个,其中野生群体包含38个变异位点,占总变异的100%,养殖群体包含8个变异位点,占总变异的21.05%。在所有样本中共检测出单倍型34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58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94,野生及养殖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14~0.952、0.000~0.581。大黄鱼养殖与野生两个组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4982,占总变异的4.98%,差异极显著(P0.01),组群间群体间的变异占1.46%(P0.05),群体内的变异占93.56%(P0.01)。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野生群体,两者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养殖群体间或野生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而养殖与野生两大组群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此外,通过对群体遗传结构及进化树的分析表明,东、黄海大黄鱼应属于同一地理种群,但两者间存在较低程度的遗传分化现象,黄海的大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东海群体。本研究可为大黄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