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1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韩仲志  匡桂娟  刘元勇  严敏 《花生学报》2007,36(4):18-21,28
花生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本文采用基于彩色特征空间和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对花生的品质进行了检测:用数码相机微距拍摄获得花生图像,中值滤波与提取边缘后,优选6个颜色特征和7个形态特征对花生进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和形态特征相比,颜色特征能够更好的分辨不同品质和种类的花生,分辨率达到了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花生籽仁感官品质鉴定中的计算机色选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籽仁的品质鉴定是花生外贸加工和质量检验的重要内容。为了验证基于颜色特征的品质分级的可行性,数码相机微距获取了6大类品质(标准、揉伤、切伤、霉变、发芽、杂质)花生籽仁图像192幅,建立和检验了12个颜色特征及其组合组成的15个特征的识别模型。发现两个及两个以上颜色分量特征的识别率已达到90%以上,采用三个颜色分量基本达到了实用的要求。机器视觉检测具有成本和速度上的优势,能够用于花生籽仁的品质鉴定,G1、R1、R2组合模型最佳,分辨率达到了实用的要求。经改进技术识别率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3.
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在信阳引种观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0个引进的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为材料,通过在信阳特殊的生态条件下种植,观察分析了各品种的丰产性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桂花22、桂花30、阜花10均比对照增产,但产量差异性不显著;各品种生育期相差不大,均能正常成熟;桂花系列田间生长状态良好,经济性状表现良好,抗倒伏能力强。综合分析,桂花22和桂花30均优于当地主栽的白沙1016花生品种,适宜在信阳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4.
烘烤花生中关键香味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烘烤花生中的关键香味化合物。【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烘烤花生中的风味物质,GC-MS、GC-O及AEDA分析烘烤花生的关键活性风味物质。【结果】烘烤花生中的挥发性化合物FD因子的最大为256,FD因子排在前三位(FD因子>64)的有10种已知化合物和3种未知化合物,已知化合物分别是:3-甲基丁醛(巧克力味)、2-甲基丁醛(焦糖味)、2-(2-羟乙基)-3-甲基-4-噻唑(鱼腥味)、2,5-二甲基吡嗪(烘烤坚果味)、2,6-二甲基吡嗪(烘烤坚果味)、乙基吡嗪(爆米花味)、2-乙基-5-甲基吡嗪(草味,坚果味)、呋喃醛(生土豆味)、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咖啡味)、苯乙醛(甜芳香味)等。【结论】2,5-二甲基吡嗪、乙基吡嗪等吡嗪类和醛类化合物对烘烤花生风味的贡献较大,为烘烤花生的关键香味化合物,酮类对花生的风味贡献率较低;采用GC-O及AEDA相结合,比传统GC-MS分析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5.
“3414”肥料试验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播花生为试验对象,进行"3414"肥料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肥料施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分别对氮、磷、钾进行肥料效应方程拟合分析,得出氮肥最佳推荐量为在13.5 kg/667 m2基础上适当增加施肥量;磷肥最佳推荐量为8.5 kg/667 m2;钾肥最佳推荐量为10.4 kg/667 m2,在实际生产中和不同种植条件下可以对施肥量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6.
厂址选在山东省鲁西北地区的济南市济阳县。生产设计线设计产品为红皮发芽花生酱,该生产线的单位产量为1.39 t/h。设计为“红皮发芽花生酱”建立工艺流程并进行了工艺论证。红皮发芽花生酱生产线的设计部分涉及厂址选择、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生产线定员、生产线水电气估算、技术经济分析;绘制了全厂平面布置图、主产品生产线工艺流程图、车间平面图。红皮发芽花生酱生产车间为单层结构,共20间,车间占地面积为1800 m2。车间的设计耗水量为28.6 t/h,耗气量为2.2 t/h,耗电量为95.7 kW。全厂占地15000 m2,建筑面积为4500 m2,土地建筑系数为30%。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在川西平原种植密度对"蜀彩花1号"多彩花生茎秆性状、生殖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白底黑纹多彩花生"蜀彩花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5万,6.0万,7.5万,9.0万和10.5万穴/hm2共5个梯度密度的试验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花生主茎长度和侧枝长度显著增加,主茎直径、茎粗系数、单株果实数、单株鲜果重、下针数、经济系数、百果重、百仁重和单株产量显著下降。群体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6.0万穴/hm2处群体产量达到最大值,与4.5万穴/hm2相比,6.0万穴/hm2群体产量显著提高14.64%。相关性分析显示,"蜀彩花1号"多彩花生的种植密度除与主茎长度呈正相关外,与其他茎秆性状、产量的主要指标均呈负相关,进一步证明结果可靠性。综上所述,种植密度是影响"蜀彩花1号"多彩花生茎秆性状、生殖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的种植密度可显著增加彩色花生的群体产量、经济系数,最终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8.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L.) requires calcium (Ca) and phosphorus (P).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gypsum (FGDG) and broiler litter ash (BLA) could be used as Ca and P fertilizer for peanuts. A po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BLA and FGDG on peanut yield and nutrient uptake compared to superphosphate (SP). Peanut kernel yields were 13.5 greater with BLA compared to SP. Kernel Ca concentration was 29% and P was 17% lower in in plants grown on the BLA compared to SP. Because of the high Ca content of the amended soil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when FGDG was added. Micronutrients in kernel fertilized with BLA and FGDG were similar to superphosphate. The small difference in kernel Ca and P and the low levels of metals in the tissue between the BLA and SP demonstrate that BLA could be used as P source for peanuts.  相似文献   
29.
花生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是食品、医药和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的农产品之一,又是其他作物的良好前作,花生饼为优质精饲料,茎叶及果壳为优质粗饲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0.
为探求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管理与不同根瘤菌接种模式(拌种或土施)对花生生长、氮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花生叶片SPAD值,有效促进花生生长,显著增加了氮利用率和荚果产量。两种根瘤菌接种模式下,不同氮肥管理中均以50%N基施+50%N开花期追施和100%N基施处理的第一侧枝长、总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和百果重、氮利用率和产量显著高于50%N开花期追施+50%N结荚期追施处理,说明要实现花生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需在花生生育前期施用一定量的氮肥。比较根瘤菌拌种和土施2种接种模式,以根瘤菌拌种配施氮肥对花生的增产效果较好,但与根瘤菌土施配施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在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种植采用氮肥50%基施、50%开花期追施配合根瘤菌拌种的模式增产效果最好,氮肥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