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氮肥(N_0)、50%施氮量(N50)、75%施氮量(N75)、100%施氮量(N100,即当地习惯施氮量135kg·hm~(-2))、125%施氮量(N_(125))、150%施氮量(N_(150))、5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50+RI)、75%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75+RI)、10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100)+RI),研究了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南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会促进花生生长,过量施氮会产生不利影响。单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有限,增产幅度在9.8%~13.5%之间。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比相对应的单施氮肥处理增产0.7%~11.7%,当氮肥施用不足时(N50)接种根瘤菌的效果不明显,仅增产0.7%;氮肥施用适量时(N_(75)和N_(100))接种根瘤菌增产效果明显,分别增产11.4%和11.7%。本试验条件下以N75+RI处理,即施氮101.25kg·hm~(-2)配合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最佳,产量达到5 169.1kg·hm~(-2),比对照(N0)增产26.1%,还明显提高了花生各器官的含氮量、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是提高我国南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可为该区域花生的高产高效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减氮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产量、氮肥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花生品种阜花17号为材料,连续两年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4个处理,不施氮肥(N0)、常规施氮(N_(100%))、减氮20%+接种根瘤菌(N_(80%)+Ri)、减氮50%+接种根瘤菌(N_(50%)+Ri)。结果表明:适量减施氮肥配合接种根瘤菌可促进花生生长,以减氮20%配合接种根瘤菌处理的促生增产效果最明显,能增加花生根瘤数量、下针数、植株鲜质量、花生总分枝数、单株果数,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11.7%~18.7%,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增加5.8%~7.1%,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均明显提高。但减氮50%配施根瘤菌处理效果微弱。本研究结果为花生高效高产种植、科学合理施用氮肥,实现花生节本增效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花生根瘤菌、三元复混肥,分别对花生拌种和作花生基肥,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花生增加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和荚果的产量,提高效益.用根瘤菌拌种效果最好,三元复混肥次之;用根瘤菌拌种较施三元复混肥增产6.1%,净增效益1449元/hm2,较对照增产11.2%,净增效益1848元/hm2,投产比16.2,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砂姜黑土上,施肥可显著促进花生生长发育,提高荚果和籽仁产量;氮磷钾酸施效果优于氮钾配施,氮钾配施又优于氮磷配施。氮磷钾配施较氮钾配施荚果增产15.7%、24.8%,籽仁增产13.6%、26.5%;较不施肥荚果增产39.7%,籽仁增产43.2%。实行氮磷钾平衡施肥是提高砂姜黑土花生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基施、基施加追施、速效氮缓释氮配施3种氮肥调控方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植株氮累积分布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增施氮肥土壤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等氮量条件下,氮肥基施生育前期硝态氮含量高,成熟期低;而基施加追施和速效氮缓释氮配施两种处理,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低,成熟期维持较高的水平。与氮肥基施相比,成熟期速效氮缓释氮配施处理中,氮向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而在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呈增加趋势,荚果产量、氮农学效率和氮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因此,速效氮控释氮配施处理可以维持花生生育后期耕层土壤的氮素供应,显著提高花生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根瘤菌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对大豆氮素营养的作用。[方法]以铁丰31号大豆为试验品种,采用不同的氮肥施用方式和接种根瘤菌进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接种根瘤菌加氮肥花期追施(施纯氮量:20.25 kg/hm2)情况下,铁丰31号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以及产量高于其他4种处理的结果。[结论]大豆生产过程中在接种根瘤菌的同时,开花期追施氮肥可以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吉林省黑土区不同施氮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玉米氮肥合理运筹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效益和氮肥利用效率。在试验条件下, 施纯N 200 kg/hm2, 1/5氮肥基施、2/5氮肥于拔节期追施、2/5氮肥于大喇叭口期追施的氮肥施用方式, 为黑土区春玉米最佳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农花5号为试材,在施氮肥总量一致的条件下,设3个不同施用时期处理:基施氮肥135 kg·hm-2(T1)、基施氮肥67.5 kg·hm-2+苗期追肥67.5 kg·hm-2(T2)、基施氮肥45 kg·hm-2+苗期和开花下针期分别追肥45 kg·hm-2(T3)、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研究氮肥后移对花生叶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氮素积累量与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时期处理下,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活性和含量的高低因施氮时期的不同发生变化。T3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生育后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花生生育后期植株总氮素积累量、根系和荚果氮素积累量以T3处理最高,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亦以T3处理最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T3处理产量最高,为5361.11 kg·hm-2,比CK 、T1和T2处理分别增产20.79%、3.27%和5.66%。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T3处理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花生的单株果重和饱果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氮肥与根瘤菌配施对南疆春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最适合南疆地区的氮肥和根瘤菌配施方案,设置3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90 kg·hm-2;N2:180 kg·hm-2)与3种根瘤菌(SMH12、T6和SN7-2)拌种的田间试验,研究主栽大豆品种新大豆8号结瘤情况、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施氮及接种根瘤菌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瘤数、根瘤干重、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不施用氮肥不利于大豆生长,供应量过高影响大豆生长代谢、根瘤形成,单施氮肥增产有限,增产幅度为9.41%~14.24%.在相同施氮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可使植株各生长指标显著提高,表现为SN7-2>T6>SMH12>CK,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比仅施氮肥增产11.5%~46.3%.N1处理接种SN7-2根瘤菌的效果最佳,产量高达5 115.3 kg·hm-2,比CK增产31.65%,能明显提高大豆根瘤数、根瘤干重以及单株和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是提高南疆大豆结瘤生长和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陕北花生根瘤固氮,施肥与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北黄绵土花生新区研究表明:亩花生根瘤固氮约6公斤,约占总吸氮量的70%,幼苗至花针期、花针期至结荚期、结荚至饱果成熟期的固氮率分别为25.6%、38.4%和36.1%;花生根瘤菌拌种平均增产10%左右;适量施氮提高花生产量20%左右,但施氮过多,影响结瘤固氮与产量:化学分析表明,在一般施氮水平下,花生茬地土壤全氮含量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追施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越 《大豆科技》2011,(5):13-17
氮肥和磷钾肥追施试验表明:适量的氮磷钾肥后移不仅能提高产量,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增产幅度和效益的顺序为:氮肥后移>磷肥后移>钾肥后移。氮肥后移适宜比例为50%左右,宜初花期一次追施或初花期、鼓粒期二次追施;30%以上的磷钾肥可后移至初花期追施。生产上应提倡氮肥后移;在基施磷钾肥不足时,还应追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12.
底肥量追肥期对夏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永孝 《大豆科学》1995,14(2):109-125
  相似文献   

13.
氮肥减施与接种根瘤菌对大豆光合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氮肥减施与接种不同根瘤菌对大豆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减氮量+接种根瘤菌处理,研究其对大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期, T1(1/2施氮+拌种NF)、T2(1/2施氮+土壤施用NF)、T3(1/2施氮+拌种DF)处理的净光合速率相对于CK分别提高了50.4%、30.1%、29.6%。所有处理较常规施肥(CK)的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均有所上升,而大豆叶绿素含量较CK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叶片干重较CK差异不显著,除T3处理外,各处理的茎干重较CK差异也不显著。进入结荚期后,T1、T2处理的胞间CO_2浓度较CK分别提高了34.3%、47.0%,各处理净光合速率较CK均下降,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CK,除T4、T5外,叶绿素含量较CK差异不显著。除T2处理外,各处理的叶干重均低于CK,茎与荚皮干重较CK差异不显著,籽粒干重在所有减1/2施氮量+接种根瘤菌处理中均显著高于CK。在鼓粒期,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较CK差异不显著,气孔导度均高于CK,不施氮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各处理的叶片干重均显著低于CK,但茎、荚皮干重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且籽粒干重有一定升高趋势,T3处理籽粒干重较CK提高了24.6%;在成熟期,1/2减氮+接种根瘤菌处理基本上均能提高大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尤其是T3处理较CK产量提高9.75%。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施钙与覆膜栽培对南方典型缺钙红壤(第四纪红土发育而成)花生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本试验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为材料,设置3个基施钙肥梯度(不施钙、每公顷施钙肥375kg、每公顷施钙肥750kg,分别标记为Ca0、Ca375、Ca750)和2种栽培方式(露地OF与覆膜栽培PF),采用土柱栽培,测定花生植株氮、磷、钾素含量、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随施钙量增加,花生叶、茎秆、根、果针、果壳氮素积累和分配率显著降低,而籽仁的氮素积累量和分配率、植株总氮素积累量提高,覆膜栽培降低叶和果针氮素分配率。增施钙肥有利于花生籽仁磷素的吸收积累、提高其分配率,但显著降低叶、茎秆、根系、果针、果壳磷素分配率。覆膜栽培提高植株对磷素的吸收,而降低茎秆磷素分配率。增施钙肥与覆膜栽培促进花生籽仁中钾积累,提高分配率。植株总钙积累量与总氮素积累量的协同吸收关系(决定系数R2=0.7837)优于总钙积累量与钾、磷总积累量的协同关系(决定系数R2=0.659 1、0.201 9)。增施钙肥提高了氮、磷、钾的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HI)。露地播种每公顷750kg钙肥处理每生产100kg荚果比对照(Ca0-OF)节省纯N 3.17~4.04kg、纯P 0.27~0.30kg、纯K 2.65~3.41kg。因此,花生生产中增施钙肥的同时,可适当减少氮磷钾肥的用量,利于花生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5.
大豆不同生长阶段施用氮肥对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甘银波 Stule.  I 《大豆科学》1997,16(2):125-130
以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阶段施用氮肥对大豆结瘤、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每公顷仅施25kg的启动氮,两个大豆品种虽获得较高的根瘤干重,但仅靠其自身固氮功能,不能满足大豆生长及丰产的要求。在大豆开花期(R1)或种子形成始期(R5),每公顷再追施50kg氮肥,两个大豆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干物质重和产量。在播种前或开花前期,施用过多的氮肥,严重抑制了两个大豆品种根瘤的生长,降低了其自身的生物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田试验,在正阳县酸性砂姜黑土和清丰县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研究了磷肥与不同增效剂(腐殖酸、 复合氨基酸和草酸)配施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5%常规施磷与腐殖酸、氨基酸和草 酸配施对花生产量的作用效果受土壤类型影响,砂姜黑土区,分别比85%常规施磷增产8.82%、4.66%和-1.68%,砂 质潮土区分别比85%常规施磷增产8.40%、3.18%和12.08%,砂姜黑土区和砂质潮土区分别以85%常规施磷+腐植 酸和85%常规施磷+草酸处理对花生生长和增产的促进效果最好。施磷增效剂也提高了花生磷积累量和磷肥利用 率,其原因在于磷增效剂促进了土壤难溶性磷组分转化为活性较高磷组分,与85%常规施磷相比,砂姜黑土区85% 常规施磷+腐植酸和砂质潮土区85%常规施磷+草酸处理的花生磷积累总量分别显著增加26.31%和22.89%,磷肥 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7.74%和4.99%,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5.54 g/kg和5.39 g/kg。因此,酸性砂姜黑土区磷肥减 量15%配施腐殖酸,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磷肥减量15%配施草酸,可提高磷肥利用率,确保花生不减产,实现磷肥减 量增效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肥管理对毛豆共生固氮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不同基因型毛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的氮肥管理对毛豆产量及其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时间对毛豆的产量及固氮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二对复叶始期(V1.5),每公顷追施50公斤尿素和在种子形成中期(R4.5)每公顷再追施25公斤尿素,两个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饱荚产量及最大的固氮量。四对复叶期(V4),土壤中的速效氮含量与毛豆的固氮率呈正相关,但在开花期和种荚形成期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每公顷仅施25公斤尿素不能满足毛豆丰产及最大限度利用其共生固氮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素水平下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高氮素(73.80kg N/hm2)和低氮素(32.40kg N/hm2)两个水平下接种大豆根瘤菌,比较不同处理大豆花期植株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和籽实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情况。结果表明,较高氮素水平条件下接种大豆根瘤菌对大豆植株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和大豆产量的增加都较为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产量增加在8.4%以上,而低氮素水平下接种根瘤菌增产效果不明显。在不接种根瘤菌的情况下,高氮素水平下的产量低于低氮素水平产量。建议今后大豆生产上在保证适量施用氮肥的情况下应接种大豆根瘤菌,这样才能够起到增产及增加肥料利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后移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含量动态变化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各处理两年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100%基肥处理,提高幅度分别为27.0%~51.8%和37.9%~69.4%,其中30%基肥+50%拔节肥+20%开花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与100%基肥处理相比,氮肥后移各处理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两年依次提高35.8%~49.6%、46.1%~92.2%、9.8%~19.5%、9.4%~24.8%和42.8%~64.2%、51.1%~83.0%、14.3%~22.9%、6.8%~11.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均以30%基肥+50%拔节肥+20%开花肥处理效果最佳。与100%基肥处理相比,氮肥后移各处理在提高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4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同时,降低玉米收获后41~10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