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61.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某轿车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分别提出滑膜变结构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三种控制策略,通过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构建控制模块,联合ADAMS/Car建立的轿车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控制对比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控制策略是有效的,可有效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同时,通过比较发现,三种控制策略各有优缺点,从控制效果来看,滑膜变结构控制相对要好一些,但PID控制模型简单,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62.
对柚木木材的生材性质进行研究,可对人工林柚木的合理加工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体积法和质量法测定11年生的柚木树皮率,用排水法测定木材体积,并用测定得到的数据分析柚木的树皮率、心材率、生材密度、基本密度和生材含水率。研究结果表明:11年生柚木树皮体积分数和树皮质量分数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在树梢部位树皮率最高,平均值分别为26.26%,25.93%。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心材在根部较大,树干根部心材率最大为47.63%,平均值为34.60%。生材密度随着树高增加而减小,平均值为1.094 g/cm3,自髓心向外,南向和北向都先减小后增大。基本密度随着树高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平均值为0.558 g/cm3,自髓心向外,南向和北向均逐渐增加。生材含水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平均值为97.32%,自髓心向外,南向跟北向均减少且数值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63.
为揭示蕉园行间间种甘薯对土壤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及解决香蕉园多年连作单种产生的土壤结构差、保水保肥力下降等问题,以桂蕉1号为材料,设置香蕉与甘薯间种和香蕉单作2种不同的种植模式,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及团聚体稳定性等指标,比较分析蕉园间种甘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至9月期间,与单作相比,蕉园间种甘薯可使土壤容重和固相组成降低,降幅分别为3.28%~9.97%、1.24%~3.76%;使土壤孔隙度、土壤液相、气相占比升高,提升的幅度分别为1.24~3.76、0.36~6.39、0.88~4.34百分点;对于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组成,间种甘薯促进了微团聚体向较大粒级的团聚体转化,使>2 mm、0.25~2.00 mm粒级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增幅分别为1.15~13.01、0.60~21.69百分点,同时使土壤0.053~<0.25 mm、<0.053 mm粒级的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下降,降幅分别为1.78~22.47、0.24~1.17百分点,因而使间种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土壤团聚体稳定率(WSAR)、R>0.25、平均质量直径...  相似文献   
164.
黄晶果是我国新兴的一种热带水果,原产于亚马逊河上游,最早自新加坡引进到我国台湾,而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相继从台湾引种并试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果实经济性状。本文从黄晶果的植物学特性出发,概括总结其生物学性状及在我国海南海口、广西南宁和福建漳州的相关引种栽培情况,为黄晶果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为黄晶果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5.
文章选取广州市较有代表性的5个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遵循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之"人本主义"和结合"顺应自然"的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归纳出广州市人居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为景观化、主题化、自然化、人性化;并针对设计理念、社会关注、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等4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景观设计的优化措施,为创造社会、人、生态良好和谐发展的现代人居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6.
2020—2022年,采用路线调查法和样方法,对广西高峰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的物种组成、生活型、观赏型、外来植物、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方面进行调查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公园内共有观赏植物143科423属626种,其中野生种203种,栽培种423种;野生观赏植物的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栽培观赏植物则以乔木类型为主;观叶植物种类最多,观花植物次之;外来植物215种,在栽培观赏植物中占比将近50%;野生重点保护植物3种,引入栽培重点保护植物32种。并针对观赏植物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与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7.
为了解南宁地区的奶水牛乳房炎致病菌感染情况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通过采用细菌分离的方法和PCR的方法对15份奶样进行了肺炎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多杀巴氏杆菌、牛支原体、溶血曼氏杆菌、化脓性隐秘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病原检测,并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从15份样品中分离/扩增出1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1株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5种药物低敏,对其余19种药物耐药。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等8种药物高敏,对大观霉素、诺氟沙星等7种药物中敏,对青霉素G等7种药物低敏,对万古霉素和四环素2种药物耐药。结果表明,采用细菌分离方法和PCR扩增法鉴定奶水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两者的符合率为100%,这7种水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PCR扩增法可作为快速诊断奶水牛乳房炎的手段。该场发生乳房炎的主要致病性病原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时,分离株存在严重的耐药性,需规范、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并结合奶牛场实际情况采取预防及用药措施,有效遏制多重耐药性的产生,为奶水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8.
为研究光因子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受精孵化过程的影响,实验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等不同光条件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率(FR)、孵化率(HR)和变态率(MR)的影响,通过回归模型,优化光条件,找到利于胚胎发育的最佳光质、光强和光周期。结果显示,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一次效应、交互效应和二次效应均呈显著水平,三者存在互作效应。在绿光条件下,光照强度为13.70μmol/(m2·s),光照时间为15.54 h时,其FR、HR和MR达到最优值,其值分别为91.36%、88.64%和92.02%,优化后绿光促进东风螺胚胎发育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红光和白光。在蓝光条件下,其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任意组合水平下FR、HR和MR与其他光质比较均较低,且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和光照时间延长,三项指标值下降越明显,因而表明蓝光对胚胎发育起到抑制作用。实验表明,合适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能与光质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方斑东风螺育苗效率和苗种品质。  相似文献   
169.
为了了解广西地区奶牛、肉牛的牛库布病毒(bovine Kobuvirus, BKV)感染情况及分子特征,试验采用RT-PCR的方法对从广西地区采集的奶牛粪便177份、肉牛粪便27份(共204份粪便,其中腹泻牛粪便82份,健康牛粪便122份)进行BKV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分析BKV与其他肠道病毒的共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BKV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广西地区BKV的3D基因与国内外30株库布病毒的3D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地区BKV的感染率为2.94%(6/204),均从腹泻牛粪便中检出,其中奶牛和肉牛的感染率分别为2.26%(4/177)、7.41%(2/27),将6株毒株分别命名为BKV-GXGG01(贵港株)、BKV-GXHC01(河池株)、BKV-GXHC02(河池株)、BKV-GXNN01(南宁株)、BKV-GXNN02(南宁株)和BKV-GXNN03(南宁株);BKV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肠道病毒和牛星状病毒存在混合感染,感染率为66.67%(4/6),而单一感染率为33.33%(2/6);6株广西地区BKV毒株的3D基因间的核苷酸序...  相似文献   
170.
为明确引起黄晶果采后腐烂的主要致病菌,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从采后贮藏期自然发病的黄晶果果实上分离病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和联合基因(ITS和TUB2)系统进化树分析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从黄晶果果实上分离得到的5株疑似病原菌,回接发病症状与自然贮藏发病症状一致,确定其为黄晶果的病原菌;5株病原菌分别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蔷薇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rosae)、间座壳真菌(Diaporthe pseudo-mangiferae)、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inus).该研究通过对黄晶果采后贮藏期间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黄晶果采后病害的有效防控及延长其采后贮藏时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