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51.
于2010年4月底至9月中旬采集了陕西风县圈养林麝的新鲜粪样,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林麝非孕期的粪样皮质醇含量,探查林麝的应激生理状态。结果表明:圈养雌性林麝非孕期应激生理状态可以分为4个阶段(幼仔卧巢哺乳期、幼仔出巢哺乳期、幼仔单独饲养期、雌麝进入发情期),其中,雌麝于产后的幼仔卧巢哺乳期处于较高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2~4周),而雌麝与幼麝分离期处于较低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13~15周);与此对应,单独饲养且与育幼无关的雄麝仅于饲料更换阶段(5月份)表现出一定的应激生理水平增高。分析得出,非孕期圈养林麝粪样皮质醇水平变化与重要的时间相联系,是导致应激生理状态变化的主导因素。认为圈养林麝非孕期应以雌麝的管护为主,尤其处于较高水平的第1阶段,是育幼雌麝饲喂和管护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152.
于2010年4月底至9月中旬采集了陕西凤县圈养林麝的新鲜粪样,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林麝非孕期的粪样皮质醇含量,探查林麝的应激生理状态。结果表明:圈养雌性林麝非孕期应激生理状态可以分为4个阶段(幼仔卧巢哺乳期、幼仔出巢哺乳期、幼仔单独饲养期、雌麝进入发情期),其中,雌麝于产后的幼仔卧巢哺乳期处于较高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2~4周),而雌麝与幼麝分离期处于较低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13~15周);与此对应,单独饲养且与育幼无关的雄麝仅于饲料更换阶段(5月份)表现出一定的应激生理水平增高。分析得出,非孕期圈养林麝粪样皮质醇水平变化与重要的时间相联系,是导致应激生理状态变化的主导因素。认为圈养林麝非孕期应以雌麝的管护为主,尤其处于较高水平的第1阶段,是育幼雌麝饲喂和管护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153.
为了减少林麝饲养过程中因惊厥而发生的伤亡,进行酸枣仁饲喂试验,结果表明:给林麝服食酸枣仁后,可有效减少惊厥的发生,且发生时的激烈程度明显降低,还能提高林麝癫痫病的治愈速度。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秦巴山区林麝规范化养殖关键技术推广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麝(Moschus.berezovikii),俗名獐子,秦巴山区一种极为珍贵的国家一级野生动物,因其雄麝的一种分泌物-麝香,具有"开窍、通经、透骨、镇痛和安神"之功效。因而研究林麝规范化养殖,加快林麝家养步伐,兹以获取更多的天然麝香,对振兴我国传统医药,造福国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7.
林麝     
林麝又名香獐,因雄麝在脐部和生殖器之间有香囊,能分泌和贮存麝香故得名。据了解,麝香是珍贵的中药材和优质定香剂,具浓郁香味,穿透力强,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目前,国际市场的麝香价格一克卖价在500元左右,胜过黄金的价格。  相似文献   
158.
林麝是珍稀野生动物,其不孕症给养麝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预防和改变母麝的不孕,我们对林麝不孕的原因及预防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9.
林麝在人工圈养的条件下 ,由于环境条件限制 ,运动减少 ,可以发生多种普通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据陕西省镇坪县养鹿实验场建场 2 8年来的初步统计 ,共发现麝病 75种。为了提高人工养殖林麝的经济效益 ,应重视麝病防治 ,尽力减少麝病的发生 ,特别应强调“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究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实现对濒危麝类动物的成功迁地保育及麝类的高生产力驯养。【方法】于2016年6—8月和2017年5—7月间,综合运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法对四川省马尔康繁育中心的圈养林麝进行行为取样,分析林麝行为特征及与性别、环境异质性和密度等因素的关系。【结果】站立、运动和环境探究是林麝展现最多的行为,雌麝的行为表达更多样、集中度更低;圈舍环境可影响圈养林麝的行为格局,草地圈群集中度最低,且有觅食和食草行为的表达;中密度圈群的行为相对更为分散;混合圈群林麝的行为集中度最低。【结论】通过提高圈舍植被覆盖度,构建合理密度的混合圈群可有效改善圈养林麝的行为表达模式,利于对濒危林麝的成功驯养、迁地保育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