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为明确甘肃省大麦条纹病病原菌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arminea的致病力分化、r DNA-ITS序列特征及变异,采用"三明治"法测定甘肃省大麦条纹菌的致病力,通过r DNA-ITS序列分析菌株间变异类型,并对菌株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到43株大麦条纹病菌,生长7 d后的菌落直径为2.60~7.93 cm,其中菌株TB生长速度最快,菌株JT生长速度最慢,强、中等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为2、21和20株;43株菌的核糖体DNA-ITS序列与麦类核腔菌菌株SMCD2015同源性在99%以上;在9个菌株中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共17种变异类型;8个ISSR标记从43个菌株中扩增出41条带,平均每个标记5.13条带,90.24%片段具有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为0.44~1.00,平均值为0.71,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4个类群。表明甘肃省大麦条纹病病原菌存在致病力分化,菌株核糖体DNA-ITS序列变异丰富,且菌株间遗传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132.
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安徽省夏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对采集自涡阳、怀远、固镇3个县的夏大豆病株及土样分离纯化后获得28株菌株,选取6株代表性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致病型。结果表明,6株菌株在利马豆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质地均匀;菌丝无隔,致密,具近直角分枝;在10%V8C培养液中,游动孢子囊顶生,不脱落,卵形至椭圆形,无明显乳突,有内层出现象,长宽比大于1.6∶1;同宗配合,在利马豆培养基上单株培养产生大量卵孢子,藏卵器球形,雄器大多侧生;接种合丰35大豆品种后出现典型的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r DNA-ITS序列分析表明,6株菌株与Gen Bank中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的ITS序列同源性高达100%;菌株GY4、GY8、HY11、HY16、GZ10、GZ21的毒力公式分别为1b,2,3a,3b,4,5,6,7;1b,1d,3a,3b;1d,3a,3b,3c,4,5,6,7;2,3c,4,5,6,7;1b,3a,3c,5,8;3a,3b,5,6,7,8;属于6个不同的致病型。研究表明,这6株菌株均为大豆疫霉。  相似文献   
133.
为明确甘肃省党参斑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病原菌的鉴定,同时利用植物病理学常规培养法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并利用rDNA-ITS序列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形态特征与党参壳针孢Septoria codonopsidis Ziling相似,分生孢子器球形、近球形,大小为53.8~76.6μm×40.3~62.7μm;分生孢子无色,针形,1~4个隔膜,大小为15.3~38.8μm×0.9~1.2μm。系统发育树进一步显示,引起党参斑枯病的病原菌为党参壳针孢。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5~30、5~35、15~25℃,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0、20℃;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连续黑暗有利于病菌产孢;此菌在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才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的适宜pH范围分别为4.0~10.0、4.51~9.19和7.0~7.5,最适pH分别为4.5、7.0和7.5;党参根浸渍液和葡萄糖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表明党参壳针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低,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34.
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省长丰县随机采集的20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2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与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2~3周后植株表现出与田间发病相似的症状,重新分离能够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最终确定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35.
在广西南宁桂花树上严重发生一种叶枯病,从病叶上分离到桂花叶枯病菌(编号CHS),在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株CHS的形态及ITS序列,将其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28 ℃;生长发育最适pH值为6~7;不同光环境对该菌菌丝生长发育影响不大,黑光环境最利于孢子萌发;在供试的培养基中PDA最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丙环唑对该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由A. alternata引起的桂花叶枯病在广西的发生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6.
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方法】从河南、安徽、浙江、福建4省红麻主产区采集红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在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鉴定的基础之上,从中选取AH、HN、ZJ、FJ 4个典型病原菌菌株,对rDNA-ITS区域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在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有明显差异;rDNA-ITS序列实际长度分别为541、545、541、535 bp,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同源性达90%-91%,而AH、HN和ZJ 3个菌株的同源性达96%-98%。【结论】从分子水平上对中国麻区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证实中国红麻主产区近年炭疽病发生的病原菌类型主要有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和胶孢炭疽菌(C. gioeosporioides),其中以黑线炭疽菌致病力较强,胶孢炭疽菌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7.
陕西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区序列与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虫通用引物TW81和AB28对采自陕西的20个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利用Mega软件的UPGMA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及其与GenBank公布的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小麦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区片段的长度为1 045 bp,且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ITS区序列同源性为99.56%,只有3处碱基存在差异。其ITS区同中国河南(EU106175)、北京(AY148382)、山东(HM370427)的禾谷孢囊线虫H. avenae,澳大利亚的H. australis(AY148395)及俄罗斯的H. pratensis(AY14835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利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Ava Ⅰ(Eco88 Ⅰ)、Alu Ⅰ、Hha Ⅰ(Cfo Ⅰ)、Hae Ⅲ(BsuR Ⅰ)、Hind Ⅲ、Hinf Ⅰ、Rsa Ⅰ和Mva Ⅰ(Bst N1)对20个陕西省CCN群体的ITS区PCR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谱(RFLP)分析,结果表明8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ITS-PCR产物后共产生22个酶切片段,20个种群的PCR-RFLP谱型一致,表明陕西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是同一个群体且与已报道的中国CCN群体的“C”型一致,有别于欧洲的“A”型群体和印度的“B”型群体。这是首次报道陕西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种群的分子特征。  相似文献   
138.
对蓟马类害虫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平  郑长英 《茶叶科学》2011,31(4):295-299
从草履蚧僵虫体内分离出12株病原真菌,对蓟马类昆虫具有70%~90%的致死率。现选出一株病原真菌CYT10利用形态和分子的特点进行鉴定。扫描电镜下观察,该菌产孢细胞簇生瓶状,“之”型产孢轴。经PCR获得rDNA-ITS和EF1-a核苷酸序列,与其他球孢白僵菌的相应序列一致性达95%以上,进化分析CYT10菌株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聚为一类。根据菌株的形态观察和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球孢白僵菌。  相似文献   
139.
西瓜新炭疽病病原菌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湘西地区西瓜炭疽病致病种类,为西瓜炭疽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园种植的西瓜病叶为研究对象,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提纯、形态学观察、柯赫氏法则验证、18S 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菌株C913菌落呈圆形,菌丝绒毛状,排列整齐,初为白色,后渐为灰白色.轮状排列分生孢子盘,并有橘...  相似文献   
140.
采用形态学和ITS测序相结合的方法鉴定采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3个木生光柄菇属和2个托光柄菇属真菌标本。结果表明:CFSZ10115为羽状光柄菇Pluteus dianae Pilát,CFSZ10295为北方光柄菇Pluteus leucoborealis Justo,CFSZ 11537为密执安托光柄菇Volvopluteus michiganensis(A.H.Sm.) Justo & Minnis,羽状光柄菇Pluteus dianae Pilát为中国新记录种,北方光柄菇Pluteus leucoborealis Justo和密执安托光柄菇Volvopluteus michiganensis(A.H.Sm.) Justo & Minnis为中国偶见分布种,北方光柄菇(P.leucoborealis)仅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密执安托光柄菇(V.michiganensis)仅分布在吉林省延边市,二者也为内蒙古新记录种;对3个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生境图片和显微图像,本研究结果为光柄菇科物种鉴定、资源分布做了重要补充,为菌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