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5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林业   218篇
农学   161篇
基础科学   3篇
  33篇
综合类   1764篇
农作物   146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1188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63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以鸡新城疫病毒为模式病毒,分别以不同浓度人工合成的免疫刺激序列CpG DNA联合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免疫SPF新生小鸡,通过ELISA法检测鸡血清中抗-NDV抗体水平,并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白介素-2诱生活性以及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CpGDNA均能显著提高仔鸡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淋巴细胞白介素-2诱生活性以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证明CpGDNA能显著增强鸡对常规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22.
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株猪体回归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选用35~38日龄的健康断奶仔猪21头,分3组,用2005四川分离株SSsc0501分别经静脉、肌肉注射和口服3种途径感染,进行猪体回归试验。肌肉注射组(含菌0.6×108个/mL)16 h开始出现症状,至36 h全部死亡,发病率、病死率均为100%;静脉注射组(含菌0.2×108个/mL)25 h开始出现症状,48 h内全部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100%;口服攻毒组(含菌2×108个/mL)90 h后开始有发病症状,第9天有1头死亡,发病率75%,病死率33%。从感染病死猪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血、大脑、脑脊液、淋巴结、肺脏和关节液中均分离到链球菌,经鉴定为试验攻毒的目的菌,表明猪体能够很好地用于猪链球菌2型动物感染模型,同时说明该菌侵害器官广泛,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综合防制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3.
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hes leucaspis Meyrick(又名黄三角黑卷叶蛾)在广西荔枝龙眼产区均有分布,发生量占危害荔枝和龙眼各种卷叶蛾数量的85%以上。此虫以幼虫危害新梢嫩叶、花穗,或吐丝将幼叶、花器缀合成虫苞,幼虫躲在苞中危害,致使新梢、幼叶提早脱落,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特别在夏、秋梢期为害较重,直接影响翌年结果母枝的形成。国内在室内毒力测定方面已进行了不少研究,但未见田间防治试验。由于室内毒力测定的条件与田间试验的条件不可能完全相同,室内测定认为较为理想的药剂在田间也有可能表现不佳。因此,要确定哪些药剂效果好,仅有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进行田间试验。为筛选防治三角新小卷蛾的有效药剂,以及全面了解药剂的使用技术,笔者于2004年进行了9种杀虫剂对三角新小卷蛾的控制作用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4.
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又名黄三角黑卷蛾,是广西龙眼、荔枝上的一种常发性重要害虫。以幼虫为害新梢、嫩叶、花穗,或吐丝将幼叶、花器缀合成虫苞,幼虫躲在虫苞中为害,致使新梢、幼叶提早脱落,对树势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特别在夏、秋梢期为害较重,直接影响翌年结果母枝的形成。国内在该虫的化学防治方面研究较少,为了筛选对其有效的药剂,本文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与辛硫磷按不同比例混配对三角新小卷蛾的毒力,并进一步确认这2种药剂的最佳配比,同时对最佳配方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5.
纳他霉素防治苹果贮运期病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纳他霉素对苹果轮纹病菌、苹果黑星病菌、苹果黑斑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制剂对各病菌的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8.44、49.43、32.08、29.87μg/mL,并用病原菌感染方法测定了制剂对贮运期苹果的实物防治效果。纳他霉素浓度为200μg/mL的制剂各处理组在10d、14d、18d的防效分别达到52.91%、55.02%、54.12%,显著高于多菌灵对照的防效。  相似文献   
126.
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微囊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探讨了影响微囊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因素,优化了微囊化条件,并就其与毒死蜱乳油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的毒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选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乳液(SMA)为分散剂(质量分数为总体系的2.5%),乳化条件为1 500 r/min搅拌30 min,60 min内调节体系pH值至2.5,反应后期升温至4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毒死蜱微胶囊外形较好,平均粒径为8.9 μm,分散系数为0.182 6,包封率高达99.54%。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乳油和微胶囊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初始LC50值分别为2.05和 3.02 μg/mL;而在自然环境中放置32 d后,乳油对该虫的毒力下降较快,LC50值为100.23 μg/mL,而微囊悬浮剂毒力仍保持较高水平,LC50值为15.63 μg/mL。表明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兼具速效性高和持效期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7.
ZJ 0712,2- -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我国自行创制的高效广谱杀菌剂。为评价该药剂10%SC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药效评价。经室内检测,该药剂对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1.79和 5.47 μg/mL,对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0.34和 45.15 μg/mL。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白粉病在10 ~20 g/hm2、对霜霉病在37.5 ~150 g/hm2剂量下防效分别为85.79% ~91.33%和86.70% ~90.18%。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28.
用8种药剂对朱砂叶螨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说明供试药剂浓度与死亡率相关系数极显著,有7种药剂浓度与死亡率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由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综合分析,在防治朱砂叶螨时首选5%阿维菌素,其次是35%狂杀宝、20%哒螨灵.  相似文献   
129.
9株猪瘟分离毒株的致病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9株临床表现强、中、低致病特点的猪瘟野毒分离株第3代细胞毒作为种毒,按3mL/头剂量分别注射猪瘟抗原及抗体阴性猪,再用上一代传代猪发病后的血毒作为下一代接毒用种毒接种试验猪1头或2头,或上一代传代猪发病后,同圈放入1头或2头试验猪进行同居感染.如此进行,GDGZ1/95、BJCY1/96和JL1/94传至8代;FJFQ1/99传至7代;HeBHH1/95、HeNBY1/96、BJTX3/96、GXBH1/98和HeNXH2/98传至3代.结果显示:上述分离株传至3~5代过程中均表现出毒力增强的趋势,从3~5代传代到8(7)代的过程中毒力进一步增强并保持稳定,且均超过了标准石门强毒株的发病特点.所有试验猪均出现较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解剖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死后或解剖后的各种脏器经HCFA检查均为强阳性,这种现象进一步证实了猪是猪瘟病毒的敏感动物,各毒株之间毒力没有明显差异.对其中7株分离株传代血毒部分代次E2基因主要区域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仅GDGZ1/95株从F1~F8代中的F6代有2个核苷酸的差异,引起1个相应氨基酸的变异,其余毒株的不同代次没有碱基发生变异,初步说明猪瘟病毒基因型表现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0.
用A、B、C、D、E5种IBD活疫苗于14日龄免疫三黄鸡,在1、3、7、10、13、15、17、21、28、35、42日龄分别测定各组IBD的免疫效价,并于免疫后第1d、3d、7d、14d、21d、28d时每组扑杀5只,测定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组织脏器系数,以综合评价5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对鸡主要免疫器官的损伤程度。免疫效价测定结果表明,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5种IBD活疫苗中以A苗和E苗免疫效果最好,C苗、D苗次之,B苗最差。脏器系数测定结果表明,5种IBD活疫苗对商品鸡各主要免疫器官组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B疫苗对法氏囊影响较大,B、D两种疫苗对胸腺组织影响较大,E疫苗对脾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