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6篇
  26篇
综合类   235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18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01.
蓝莓不同多酚物质的分离与抑制细胞氧化损伤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为原料,通过Folin-Ciocalteu法、pH示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蓝莓中的总酚、总花色苷和维生素C(Vc)等功能成分的含量;采用XAD-7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对蓝莓中的不同多酚组分进行分步纯化;以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AAPH)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为评价模型,比较不同蓝莓多酚组分对抑制细胞氧化损伤的功能,并探讨组分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每100g蓝莓鲜果中含有459mg总酚、277mg花色苷和2 721μg VC;在多酚类物质中,蓝莓主要以花色苷和酚酸为主,分别占总酚的40.21%和38.27%,其次为黄酮类,占4.45%;在蓝莓多酚的3个组分中,花色苷、酚酸和黄酮对HepG2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37%、49%和53%,且组分间在清除细胞内ROS时存在加和作用,但无协同增效效果。综上所述,大兴安岭野生蓝莓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除花色苷外,酚酸也是蓝莓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因此,蓝莓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与其丰富的总酚含量密切相关,这为利用大兴安岭野生蓝莓开发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提高广东省水稻产业的品质与产量,让优质稻品种优质与高产趋于高水平统一,以高产品种齐粒丝苗为母本,特优质中间材料丰艮占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的手段,经过系普选育、辅以病区和接种遴选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等育种技术,育成感温型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齐丰占,于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齐丰占于2006、2007两年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365.19、360.62 kg,比对照种粤香占减产5.22%和6.81%,米质特优,达国标、省标优质1级.据统计,2009-2012年广东省的种植面积累计超过4万hm2.该品种适宜广东稻区粤北以南的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103.
运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开路系统和微气象观测系统,于2007年对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永定河沙地杨树(Populus euramertcana)人工林与大气间碳、水和能量交换进行了连续测定.通过分析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蒸发散(ET)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GEP/ET)随相对土壤含水量(REW)的变化趋势,探讨杨树人工林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对气象因子以及下垫面因素的响应,为杨树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REW<0.1时,GEP和ET受到严重水分胁迫的影响维持在较低水平,环境因子对GEP、ET和WUE的影响较小;当0.1<REW<0.4时,GEP和ET随着土壤体积含水量(VWC)的增加而增大,WUE随VWC的增大而减小;REW>0.4时,气象因子是影响碳固定和水分损耗的主要原因,由于ET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较GEP更为敏感,因此,WUE随空气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增大而减小.沙地土壤保水能力较差,不能保证土壤水分被植物有效利用,因此当VWC处于5.2%-8.8%(0.1<REW<0.4)范围时,碳固定与水分消耗达到最高效率.研究表明杨树人工林WUE随降水变化而变化,未来气候变化和变异有可能影响杨树林耗水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基于ISSR标记初选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种质可以用最少份数的种质资源代表该物种及生态类型的遗传多样性。以收集自我国黄土高原的73份格鲁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29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为115条,多态性比率为89.15%。根据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和树型图,利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和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对73份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研究,2种方法分别初选出21份和16份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核心种质样本的比率分别为28.77%、21.92%。利用统计软件SPSS 13.0,结合分子标记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对2组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和t检验,结果显示:采用2种方法初选出的21份和16份格鲁桑核心种质都能很好地保存初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但采用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所得16份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要优于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所得的21份核心种质。最终确定以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初选的16份样本作为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05.
北京地区重要古树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北京地区的代表性古树白皮松、侧柏、油松和国槐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对其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类型古树土壤物理特性状况,为古树种的健康生长评价提供有效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古树的复壮技术等。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0.6%,4种古树的土壤含水量均值表现为白皮松〉油松〉国槐〉侧柏;(2)土壤容重均值为1.20g/cm3,4种古树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均值分别为20.7%,11.8%,9.0%,4种古树差异不显著,土壤通透性均不良。(4)土壤紧实度均值为2.19kg/m2,地域性差异显著。通过本文研究,可初步判断这4种古树的土壤物理条件并不是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6.
略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 《陕西农业科学》2005,(4):115-116122
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公害”;环境污染不仅有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由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侵权问题也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因此有必要在总结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主要法律依据的基础上针对其所存在的缺陷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完善。1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主要法律依据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主要分散于《民法通则》、环境基本法与单行法之中。我国现行《民法通则》…  相似文献   
107.
分子标记及在核心种质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分子标记的概念和种类,并从3个方面介绍分子标记在核心种质构建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8.
羊源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豫西某羊场单纯性流产羊的胎儿与羊水中分离到一株球菌,将该菌人工感染试验动物,证实为致病菌。通过对该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致病特性等进一步检测,证明该分离菌为羊链球菌。同时对该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高敏,而对青霉素产生了极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9.
引黄稻区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郑州引黄灌溉稻区的系统调查发现,1992和1993年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分别由174和182种(类)组成,其季节特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的不同可分为3个阶段。捕食性天敌在数量上构成了控制水稻害虫的优势类群。多样性分析显示,前期较低而后期增加,均匀度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狼蛛科和微蛛科的种类,在水稻生长后期一直维持较高的种群水平,对控制飞虱和叶蝉类等同翅目害虫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为明确温度、光周期对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光周期条件下观察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出蜂数、雌蜂寿命以及寄生率。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显著影响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在18~30℃之间,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及雌蜂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8℃时发育历期与雌蜂寿命最长,分别为60.9 d和29.9 d,30℃时发育历期最短,为21.3 d,33℃时雌蜂寿命最短,为8.3 d;18~24℃之间,寄生率及出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时最高,分别为77.1%和38.7头;24~30℃之间,随温度升高日本食蚜小蜂的寄生率及出蜂数呈下降趋势。在光周期L 8 h∶D 16 h~L 16 h∶D 8 h范围内,当光周期为L 12 h∶D 12 h时,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2.1 d,出蜂数最高,为39.0头;当光周期为L 14 h∶D 10 h时,雌蜂寿命最长,为22.6 d,寄生率最高,为71.1%。表明温度24~27℃、光周期L 12 h∶D 12 h为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和光周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