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用高赖氨酸玉米白交系太系19和QCL 3021及糯玉米自交系QCL 5019构建了双交F1代群体[(太系19×QCL3021)×(太系19×QCL 5019)],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选出o2o2 o16o16 Wxwx基因型的植株23株.然后.用3个亲本从分布于全基因组的180个SSR标记中筛选出在3个亲本问均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14个.最后.进行14个SSR位点在23株后代中的位点及基因型分离分析,结果为SSR位点与基因型的分离主要偏向于两个高赖氨酸玉米亲本基因型分离产生了4种正常基因型和3种异常基因型;4种正常基因型在13个SSR位点存在极显著的偏分离.这一结果对SsR标记的遗传分离及应用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水产生物多倍体是生物领域的一项研究热点,多倍体生物生长速度快,体格健壮,抗病性、抗逆性强。泥鳅作为稀有的天然多倍体鱼类,其多倍体研究对其他水产生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综述了泥鳅多倍体诱导的原理、方法和泥鳅自然多倍体的研究进程,总结了多种方法(物理、化学诱导技术等)的研究结果以及泥鳅自然多倍体研究现状,以期为泥鳅多倍体人工诱导和生产提供基础资料,并能为其他水产生物多倍体诱导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究“辽宁1号”核桃较适宜的有机肥,在河北省隆尧县红沙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核桃园以10年生“辽宁1号”核桃树为试验材料,利用半焦肥、鸡粪及生物菌肥3种有机肥进行施肥处理,检测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性状、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2.5 kg/株)能显著提高种仁黄酮含量;鸡粪(40 kg/株)能显著提高种仁Fe、Zn含量以及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5.0 kg/株半焦肥能显著提高种仁多酚、土壤有机质含量;10.0 kg/株半焦肥施肥能显著提高青果的横径,坚果的单果质量、纵径、横径、侧径,种仁的脂肪、K、Ca、Mn、Cu含量以及土壤全磷含量。10.0 kg/株半焦肥在相关果实品质方面的综合效果最好,而5.0 kg/株半焦肥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04.
景博  牛宁  张文龙  刁明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0):1830-1838
【目的】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加工番茄生长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方法】 基于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施肥方案,设置不施氮(N0)、施氮200 kg/hm2(N1)、施氮300 kg/hm2(N2)和施氮400 kg/hm2(N3)4个处理,测定加工番茄各生育期的生长、产量和土壤氮素等指标。【结果】 (1)在苗期阶段,各处理对加工番茄的生长无显著差异;坐果期后,N2处理较其他处理可有效促进加工番茄的生长。2018年,红熟期N2处理下的加工番茄株高为85.5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期N2处理下的茎粗为18.40 mm,显著高于N0处理,但与其他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且2019年有同样变化趋势。(2)各处理土壤硝态氮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中,各土层中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018年在拉秧期N3处理下的硝态氮含量主要残留在40 cm以下土层中,占总硝态氮含量的54.72%,且2019年有同样趋势,淋洗风险较大;N2处理下的土壤硝态氮分布较均衡,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氮素的残留,提高氮肥利用率。(3)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盈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N0、N1、N2处理下的氮素主要以作物吸收的方式带出土壤,N3处理下的氮素主要残留在土壤中;N1处理可降低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但也降低了氮素的利用率,N2处理有利于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氮肥表观残留率,N3处理促进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加大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降低了氮素利用率。【结论】 在基于加工番茄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氮素运筹方案下,加工番茄苗期阶段,按N1处理施44 kg/hm2减氮施肥,在开花期以后,施氮按N2处理施234 kg/hm2的氮运筹可促进植株生长,且土壤氮素残留相对较少,保证了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5.
收集来自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疑似鹅大肠杆菌致死鹅的肝脏、心脏、肺脏、肾脏等组织样本,用于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培养.经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共鉴定出61株大肠杆菌.经血清型鉴定,表明O9、O18、O64、O93这4种血清型在黑龙江省内分布广泛,为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常用的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哌酸抑菌作用很弱,而妥布霉素,四环素,阿米卡星类对分离菌株几乎无抑制作用.耐药率低于33%的仅有3种,分别是先锋噻肟,复达欣,菌必治,以上3种药物可以作为临床用药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6.
为了了解荷斯坦奶牛初生重与305d产奶量的关系,本文收集了新疆呼图壁种牛场1999~2009年351条荷斯坦奶牛的生产性能资料利用SAS软件对荷斯坦奶牛初生重与305d产奶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初生重与305d产奶量均呈强正相关,且相关系数极显著(P<0.01);总体水平的母牛初生重与305d产奶量的相关系数最高,确定总体初生重中水平对305d产奶量的回归方程为预测305d产奶量的最优回归方程,方程式y=-10087.4+185.3x;用荷斯坦奶牛总体水平的初生重预测305d产奶量较实测305d产奶量提前很早,为牛场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新版动物检疫证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检疫是行政许可行为,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行政许可的文书、标记,是准予动物屠宰、经营、运输、参展、演出、比赛以及动物产品得以经营、贮藏、运输的有效法律凭证,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监督检查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公共卫  相似文献   
108.
为建立一种有效的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抗体检测方法,作者将BVDVNS3蛋白2个抗原表位的编码核酸序列进行串联,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EXnN,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了重组蛋白。选取包含12个表位肽的重组蛋白(r-BVDV-EX6N)作为包被抗原建立NS3蛋白抗体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良好,与2种商品化试剂盒的符合率分别为96.05%和78.95%。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可用于BVDV NS3蛋白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9.
拟制备鸭肠炎病毒(DEV)gB抗原优势区的多克隆抗体,初步应用于该病毒的检测。以本实验室克隆的DEVC-KCE株ul27基因序列为参考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获得DEV gB优势表位区域基因片段gB-AD(331—570bp),并在pET-32a(+)/Rosetta(DE3)pLysS系统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获得与预期大小相符的重组蛋白质,以Ni-NTA柱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质,利用DEV阳性血清检测重组蛋白质的抗原性,并用切胶纯化的重组蛋白质免疫家兔,制备兔抗DEV gB-AD血清。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质可被DEV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I-ELISA效价为1∶10 240,且其具有中和活性;兔源多克隆抗体在还原电泳条件下显示DEV gB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6ku,而在非还原电泳条件下DEV gB显示为相对分子质量约120和66ku的两条目的带,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鸭肠炎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gB蛋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兔抗DEV gB-AD多克隆抗体可作为检测DEV的试剂,为DEV检测及gB的功能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110.
石斛是中国传统名贵药材,因其基源广泛,药效独特,历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道地药材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类型逐年增多,目前在中药材品种研究上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简要阐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分子标记及其优缺点,回顾了其在石斛研究中的应用实践,分析了目前分子标记在石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今后研究中的美好前景和深入应用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