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对用两相酚法提取的雀麦花叶病毒E株系和G株系的RNAs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其结果进一步证明RNA3a是BMVG株系中的一个新RNA组份。在昆诺藜上进行核酸侵染性测定,也再次证明其核酸的侵染需要RNA1、RNA2、RNA3。而RNA3a和RNA4对其症状表现也有一定的强作用。分别用BMV-E-RNAs和RNA3a做模板,合成其互补DNA(C-DNA).采用NorthernBlot杂交分析法分别和E株系、G株系的RNA组份进行分子杂交实验,发现RNA3a和RNA3的核苷酸序列有同源性.这说明RNA3a属于RNA3的亚基组份.而不是原来推测的卫星RNA.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明确拮抗性放线菌S-5210-6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用价值,并为其后续的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和在活体条件下采用盆栽法对其活性产物的抑菌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S-5210-6活性产物对病原细菌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对供试的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温室条件下,对专性寄生病原菌黄瓜霜霉病菌,不仅能阻止其菌丝的入侵,而且对已侵入的菌丝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S-5210-6菌株活性产物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5210-6菌株活性产物不仅能强烈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而且经S-5210-6活性产物处理的病原菌菌丝和初萌发的分生孢子,接种寄主植物后,其致病性明显减弱,病斑的扩展减慢,且致病性的减弱程度与活性产物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3.
洛川苹果腐烂病发生流行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洛川县1999~2004年气象资料和苹果腐烂病的发生流行程度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AS分析了苹果腐烂病发生流行程度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并获得了预测模型:y=8.80703-0.749 17T3-0.016 36RH8+0.052 34T12-0.000 890 25RF7。  相似文献   
104.
陕西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陕西各县区采样分离鉴定表明:引起陕西苹果腐烂病的病原菌主要为苹果壳囊孢属(Cytospo-rasp.),其次是梨壳囊孢属(C.carphospermaFr.)。回接及致病性测定表明:两种病原菌分别单独和混合接种后的致病率分别为100%,87%,100%。  相似文献   
105.
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防治西葫芦病毒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接种前施药,对黄瓜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达77.07%,接种后施药抑制效果依然显著,达到68.66%。CMV体外钝化试验和叶绿素含量测定试验表明:病毒必克在体外能有效的钝化CMV,使其失去活性;喷施病毒必克后发病植株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比同期对照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小区药剂对比试验表明:用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对西葫芦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达72.4%,明显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06.
植物的系列化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7.
构建病毒诱导的寄主植物cDNA文库是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病毒相互作用寄主因子的前提奈件.该文以大麦条纹花叶病毒接种大麦,在ELISA跟踪检测的病毒复制和运动初期,采集大麦叶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利用SMART原理进行反转录PCR获得dscDNA,Sfi I/Xho I共切后1.1%琼脂糖凝胶检测并分段回收dscDNA,分别与Sfi I/Xho I共切的载体连接后,共同转化X-blue感受态细胞构建文库.文库的容量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文库的容量为1.27×106,插入片段大于500 bp,集中在1.2 kb左右,符合酵母双杂交筛选文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8.
小麦兰矮病病原物——类菌原体的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陕西、甘肃历史上严重发生的小麦兰矮病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受侵叶切片韧皮部筛管细胞、叶肉薄壁细胞及叶绿体中可见大量典型类菌原体病原物。根据症状特征和类菌原体病原物,初步定名为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Wheat Mycoplasma Like-Organism Blue Dwarf-WMBD)。  相似文献   
109.
为筛选出对桃蚜Myzus persicae具有高致病性的生防真菌,以从陕西省秦岭原始森林采集到的鳞翅目僵虫虫体中分离获得的5株真菌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对桃蚜的致病性并筛选出高致病性菌株表现最佳杀蚜活性时的孢子悬浮液浓度,同时结合形态学及18S rDNA和ITS-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性最高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5株菌株中初步筛选出1株高致病性菌株BQ-63,处理7 d后桃蚜的死亡率为80.33%,校正死亡率为81.58%,僵虫率也达到最高,为80.78%;当菌株BQ-63的孢子浓度为108个/mL时,对桃蚜的致病性达到最高,处理7 d后死亡率为89.53%,校正死亡率为90.10%,僵虫率为89.84%;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BQ-63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表明菌株BQ-63对桃蚜具有高致病性,可作为生防真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0.
白僵菌属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对农业有害昆虫的致病力强,并可在其寄主间引起大范围流行。因此,被作为最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之一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中。自1912年建立白僵菌属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分类历史。在这期间,白僵菌属的命名和分类一直处于不断革新的状态。由于白僵菌属内缺乏特征性的形态学识别特征,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明显地制约白僵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同时,也制约白僵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随着分子时代的到来和DNA条码技术的发展,白僵菌属的分类也迎来曙光,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就白僵菌属的分类历史和现状进行阐述,并重点介绍当前白僵菌属分类的主要方法——多基因位点联合分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