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54篇
  3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01.
侯巨梅  刘铜  左豫虎 《大豆科学》2007,26(6):918-921,929
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病是大豆上危害严重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大豆疫霉菌单孢后代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产孢量以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变异,以期为有效控制大豆疫病的发展和蔓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孢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在单孢后代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大豆疫霉的遗传特征、遗传多样性及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2.
以杂交组合科丰 1号× 1138- 2为材料 ,从其P1、P2 、F2 :3、以及由F2 衍生的 2 0 6个重组自交系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广谱抗源科丰 1号对新发现的大豆花叶病毒SC - 8强毒株系群的抗性受单个显性基因控制 ,从而扩展了对科丰 1号这一广谱性抗SMV材料抗性遗传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3.
分析了城特232、嘉23和浙湖8号等3个粳稻品种对稻瘟病菌ZD_1、ZE_1和ZF_1及白叶枯病菌8810-1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3个抗病亲本对ZD_1和ZF_1的抗性都带有2对显性重复基因,等位性测定表明其中至少有1对是等位的。对ZE_1小种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分析三者的抗性基因各不相同。城特232和嘉23对白叶枯病抗性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而浙湖8号为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等位性测定表明城特232和嘉23的1对基因是等位的,但与浙湖8号的2对抗性基因是不等位的。推断了抗病亲本的可能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04.
转基因小麦外源基因在主栽小麦种质中的遗传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转基因小麦中外源品质基因1D x 5在我国主栽小麦种质中的遗传规律,以转基因小麦B 72-8-11b为父本,主栽品种川89-107和鄂麦18为母本进行杂交,采用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合亲本、F1、F2、BC1F2、BC2F1、BC2F2代的HMW-GS组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主栽小麦的基因组中,并能够遵循孟德尔遗传模式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  相似文献   
105.
玉米种子休眠性数量遗传体系的判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方法对普通玉米自交系R08与A318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34个世代群体的种子休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08×A318组合种子休眠性的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0模型)。在F2∶3家系世代,主基因方差为0.9455,多基因方差为0.1196。主基因遗传率在F2∶3家系群体中为72.49%,多基因遗传率为9.17%。  相似文献   
106.
稻米胶稠度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采用6×6完全双列杂交和改良单籽粒分析法,对胶稠度的遗传和基因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硬对中等或软胶稠度、中等对软胶稠度表现显性。亲子方差和协方差(Vr-Wr)分析指出胶稠度受到包括一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修饰基因)的控制,基因的平均显性作用为不完全显性。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在胶稠度的遗传中基因的显性作用和加性作用是重要的,狭义遗传力较高(h2(ns) =0.78).本文还讨论了在胶稠度改良中亲本选配和分离世代早期选择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7.
大豆疫霉病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及抗源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5个杂交组合的F1、F2人工接种大豆疫霉病1号生理小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得出:大豆疫霉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利用抗大豆疫霉病的抗源配制组合,通过系统选育,已经选育出两个抗大豆疫霉病优良新品系合抗32、合抗159,分别比对照增产21.8%、3.6%.  相似文献   
108.
青海黑小麦种皮色泽的初步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黑粒小麦种皮色泽的遗传特性,配制了青海黑小麦与2个红粒小麦品种及2个白粒小麦品种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植株上籽粒种皮色泽的表现.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种皮黑色为细胞核遗传,黑种皮对红种皮和白种皮呈显性.黑粒与红粒杂交F2分离符合9黑:7红,说明黑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黑粒与白粒杂交F2分离呈13黑:3白和55黑:9白两种模式,说明黑粒与白粒之间存在2~3对基因的差异,其中有1对起抑制作用.最后就黑粒小麦新品种选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9.
Inter-subgeneric hybrid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in reciprocal cross combinations between evergreen azaleas (Rhododendron nakaharae and its hybrids) and fragrant deciduous azaleas (R. arborescens and R. viscosum) for the purpose of fragrant evergreen azalea breeding. Nuclear and organelle DNA of these hybrid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CR-RFLP markers. Viable hybrid seedlings have nuclear ribosomal DNA (nrDNA) inherited biparentally,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from the seed parent, and chloroplast DNA (cpDNA) from the deciduous azalea, regardless of cross combin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hloroplast genome from deciduous azaleas and the nuclear genome from evergreen azaleas are compatible in viable hybrid progenies.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验证显性核不育两用系与波里马三系的基因型,明确Gd1AB和D3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并构建显性细胞核+细胞质不育系统。【方法】通过显性核三系与波里马三系相互杂交验证其基因型,分析Mf和Rfc基因的等位性,采用临保系与显性纯合两用系×显性核不育恢复系F2代核不育株测交的方法,推论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C3B为轮回父本与不育胞质的显性核不育株定向回交,以创建显性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结果】鉴别了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确定甘蓝型油菜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由一对复等位遗传模式控制,而显性纯合两用系D3AB由两对基因互作控制。初步构建出双低显性杂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系统DGCMS-3A,并证实了选育显性纯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系的可行性。【结论】显性抑制基因Mf与波里马恢复基因Rfc不等位,Gd1AB的基因型为N(MsMsrfcrfc)×N(MsMfrfcrfc)),D3AB的基因型为N(MsMsmfmfrfcrfc)×N(MsMsMfmfrfcrfc)。显性核不育+细胞质不育可细分为四种遗传模式:双位点互作显性杂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smfmfrfcrfc)+S(msmsmfmfrfcrfc)]、单位点复等位显性杂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frfcrfc)+S(mfmfrfcrfc)]、双位点互作显性纯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smfmfrfcrfc)+S(MsMsMfmfrfcrfc)]、单位点复等位显性纯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srfcrfc)+S(MsMfrfcrf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