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8篇
  9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种衣剂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本文根据近30年来国内外种衣剂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论述了种衣剂的组成、功能、类型、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年醴陵基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效化控栽培法处理,前期生长稳健、个体发育好,中期群体适中、稻穗发育好,最大叶面积指数约7.5,光合产物积累多,孕穗期占成熟期的50%~55%,群体内部透光率高。后期功能叶光合能力强,光合产物运转率高,籽粒充实度好,经济系数高。早晚稻产量分别达到8101.5kg/hm2和8731.5kg/hm2,早晚稻子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早稻分蘖期气温偏低,干物质生产量小(为成熟期的13.3%),养分吸收总量少,抽穗后光合产物生产量大,高产潜力大。晚稻分蘖期气温高,干物质生产量大(为成熟期的18.8%),养分吸收总量多,抽穗后期光合能力弱,但晚稻灌浆结实的时间长,对高产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3.
提出并论述了适合于中国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的旺壮重栽培法的理论与技术,指出中秆大穗品种比矮秆多穗品种更具有高产潜力,对于中秆大穗水稻的栽培以提高个体质量比增加群体数量更具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壮秧营养睦软盘旱育秧和苗床旱育秧的壮秧效果及机理,以水稻品种中-100,湘早籼28号和中优早81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了4种壮秧营养剂对水稻软盘旱育和苗床旱育秧苗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壮秧营养剂T1,T2和T4对苗床旱育秧苗的根为九和茎数和茎基宽比对照显著提高;壮秧营养剂T1,T2和T3对软盘早育秧苗的生理影响主要表现为根干重、根系α-萘胺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表面积、叶片含氮量及叶绿  相似文献   
15.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总被引:389,自引:29,他引:389  
 介绍了中国水稻生产氮肥使用及利用率概况。中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量的 30 %,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世界水稻氮肥总消耗量的 37%。与主要产稻国相比 ,中国水稻生产氮肥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 ;介绍了国际上公认的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相应的定量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水稻氮肥的施用方法 ,肥料种类 ,计算机推荐施肥以及实时施氮管理模式等对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 ;从水稻品种耐肥性、土壤供肥能力、施肥技术及水分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可能原因 ;提出了通过改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敏感反应 ,以作物氮素状况为指导适时和适量施用氮肥 ,以及合理调节土壤背景氮来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条件下,以源于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家系)为材料,测定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NSC)含量和积累量(移栽后30d、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穗颈节间直径和维管束数量、产量等,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家系按库容量大小聚类,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茎鞘NSC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显示:家系间库容量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幅为289.4~945.4g/m2;按库容量从小到大依次可聚类为A、B、C、D、E和F共6种类型,平均库容量分别为388.0、575.3、667.3、728.4、793.4、887.2g/m2;抽穗期NSC含量和积累量均显著大于移栽后30d和成熟期。总体上,小库容量类型(类型A和B)移栽后30d NSC含量和积累量显著高于大库容量类型,相反在成熟期低于大库容量类型;在抽穗期,NSC含量在不同类型间变化不大,而大库容量类型茎鞘NSC积累量大于小库容量类型。大库容量家系穗颈节维管束多,但源库比(单位库容量的叶面积)较小;移栽后30d到抽穗期,不同库容量类型基因型间NSC含量的变化无差异,然而积累量的变化随着库容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着库容量的增加,NSC表观转运量显著增加,而茎鞘NSC对产量的表观贡献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特点。大库容量类型茎鞘NSC对产量的表观贡献较高,这与其抽穗前茎鞘NSC积累量高、灌浆结实期NSC表观转运量大、茎维管束多、源库比小紧密相关。由于大库容量类型源库比率较小,采取增源(尤其是茎鞘中NSC的积累)的栽培措施利于大库容量基因型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础地力土壤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地区不同基础地力土壤和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江汉平原水稻主推品种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分析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差异。【结果】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均是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高地力和低地力稻田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平均提高6.9%和5.0%;与不施肥处理比较,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7.3%和30.3%。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大幅度提高。高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高、氮肥贡献率小、施肥增产的潜力小;低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低、氮肥贡献率大、施肥增产的潜力大。【结论】优化施肥可以降低水稻产量对土壤基础地力的依赖,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茎注射外源DNA体内运输及雌不育变异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无融合生殖基因转移途径,用穗茎注射法将无融合生殖大黍总DNA导入水稻品系桂99,获得1雌不育变异,其有性胚囊败育方式与大黍相似,为揭示穗茎注射的外源DNA在体内的运输途径,用显微放射自显影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源DNA能经维管束的导管被运转到花器官中。  相似文献   
19.
水稻灌浆结实期减源疏库对源库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穗型水稻品种超丰早和中穗型品种湘早籼13,齐穗后进行剪叶疏粒处理创造不同的库源比例,重点考察了源库互作关系,干物质生产和分配,源、库、流活性的动态变化和产量性状等。结果表明,库对源具有反馈促进作用,库/源比高和库容量大的处理净同化率(NAR)较高,茎鞘和叶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滞留量少,14C同化物向籽粒输送比例增加,输导组织和库器官活性趋于增强。  相似文献   
20.
“旺壮重”栽培对双季杂交稻产量形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1996~1999年在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N27°29′)进行了双季稻“旺壮重”栽培的定位试验(6.67hm2)和与传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早稻V402单产7981.5~8494.5kg/hm2,晚稻V198为8481.5~8980.5kg/hm2,分别比传统栽培增产11.7%和13.3%;(2)高产水稻群体成穗率高(71.3%~76.8%),群体内透光好,净同化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