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8篇
  9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再生稻割穗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拆除插植装置后的高地隙乘坐式插秧机底盘为动力底盘,在其上增设割台、输送槽、集穗箱以及第二动力等装置,设计一种专用于再生稻穗头收获的高地隙割穗机。对该高地隙割穗机的割幅、生产率、行走功率等主要工作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对其螺旋推运器、割台、输送装置等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及运动参数进行分析,并试制割幅为1.6m、理论喂入量为1.8kg/s的样机。以"两优28"、"黄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对象,在试验田对该割穗机进行收获及稻茬碾压性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田间碾压率≤25.15%,割茬高度在250~650mm间无级调节,纯工作效率约为0.24hm2/h,满足再生稻穗头收获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42.
热带水稻光合特性及氮素光合效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建敏  彭少兵  崔克辉  黄见良 《作物学报》2006,32(12):1817-1822
在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农场试验条件下,选用6个不同的热带水稻材料,其中包括2个常规籼稻、2个杂交籼稻和2个新株型稻(NPT),研究氮肥农学利用率(AE)和氮素光合效率(PNUE)及其相关叶片参数的基因型差异,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株型稻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居中。各基因型间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Ci/Gs的差异趋势不同。不同基因型叶片的氮浓度(N%)和比叶重(SLW)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规籼稻的单位叶绿素的净光合速率(Pn/Chl)较NPT低,杂交籼稻为中间类型;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单位面积含氮量(Na)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所选用的热带杂交籼稻的PFP(氮肥偏生产力)和AE比新株型稻和常规籼稻高,两者最低的均为常规籼稻。氮素光合效率与AE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后期的氮素光合效率对氮肥利用率具有一定的指示和预测作用,这对于判断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嫁接嵌合体的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春云  黄见良  李栒  田森林 《作物学报》2006,32(8):1244-1247
以芥菜型油菜(B. juncea)作砧木,以甘蓝型油菜(B. napus)作接穗,形成嫁接嵌合体(以下简称“甘+芥”嫁接嵌合体),对其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32P标记的难溶性磷矿粉的吸收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芥”嫁接嵌合体除叶片出现紫色性状外,其他性状与甘蓝型油菜没有差异,但其农艺性状明显优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其根系对肥料中难溶性磷吸收能力强,而且多数转移到地上部分,在体内分布较合理。  相似文献   
44.
蛋氨酸锌螯合物中的锌在山羊粪尿中的排泄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只体重为9kg左右的健康浏阳黑公山羊,分成两组,单独关在代谢笼内,分别喂以含65Zn蛋氨酸(65Zn-Met)和65Zn硫酸锌(65ZnSO4)的饲料,比较研究锌蛋氨酸螯合物的中锌在山羊粪、尿中的排泄动态.结果表明,65Zn-Met组在粪中排出65Zn的浓度显著低于65ZnSO4组,日粮Zn的表观吸收率极显著地高于65ZnSO4组(α<0.05).  相似文献   
45.
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利用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37  
选用水稻氮高效基因型IR72和9311及氮低效基因型Lemont和PECOS,采用土培方法,在5个施氮量(0、0.51、1.02、1.53、2.04 g N 钵-1,分别相当于0、75、150、225、300 kg N hm-2)处理下,研究了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幼穗分化期,氮高效基因型水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低,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高;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间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含量的差异不大;两种氮效率基因型间的净光合速率(Pn)在幼穗分化期差异不明显。而在齐穗期,氮低效基因型的Pn比高效基因型的低28.66%左右;氮低效基因型在两个时期的单位叶绿素光合速率(Pn/Chl)比氮高效基因型分别低18.51%和29.67%左右。在成熟期,氮高效基因型干物质积累能力强,籽粒产量高。这些结果说明氮效率不同的基因型对氮肥的生理反应差异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氮水平时(0~1.53 g N 钵-1), GS酶活性与收获时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农学利用率(AE)及氮素生理利用率(NUEb)分别与GS活性、Pn/Chl和齐穗期的P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含量、Rubisco含量显著负相关;氮肥吸收效率(RE)与这些生理指标没有显著相关。结果表明水稻光合特征及氮代谢与水稻氮效率间存在紧密的关系,GS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评价水稻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
水稻壮秧营养剂对秧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壮秧营养剂对软盘旱育秧和苗床旱育秧的壮秧效果及机理,以水稻品种中-100,湘早籼28号和中优早81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了4种壮秧营养剂对水稻软盘旱育和苗床旱育秧苗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壮秧营养剂T1, T2和T4对苗床旱育秧苗的根数和茎基宽比对照显著提高;壮秧营养剂T1, T2和T3对软盘旱育秧苗的生理影响主要表现为根干重、根系α-萘胺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表面积、叶片含氮量及叶绿素含量提高的幅度较大,T1和T2所表现出的效应差异不大,而T3表现出较大的优势.生产上应用时,早稻软盘旱育秧壮秧营养剂每盘的施用量以8~12 g(434孔型,直径2. 2 cm)为佳,苗床旱育秧的施用量则采用75 g/m2为宜.  相似文献   
47.
以两优培九和扬稻6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低氮(N1)和高氮(N2)处理下水稻主茎上部3个节间和叶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转运特征及对氮肥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N2处理相比,N1处理总体上显著促进灌浆早期两优培九倒2、倒3节间和叶鞘NSC的转运,对扬稻6号的影响差异不明显;N1处理显著增加了扬稻6号上部3个节间及叶鞘和两优培九倒3节间及叶鞘NSC表观转运量,也增加了两品种上部3个节间及叶鞘的NSC(总)表观贡献率。2)两个氮肥处理下,供试品种的叶鞘(两优培九倒3叶鞘除外)NSC转运量和表观贡献率大于节间。3)两优培九倒2、倒3节间及叶鞘NSC表观转运量和贡献率、上部3节间及叶鞘的NSC总转运量与总表观贡献率在两个氮肥处理下均高于扬稻6号。4)N1处理下,两优培九和扬稻6号倒2、倒3节间及叶鞘的转运量分别占总转运量的92%和75%,贡献率分别占91%和76%;而N2处理下两优培九倒2、倒3节间及叶鞘的转运量占90%,扬稻6号倒2、倒3节间则无输出。本研究表明水稻上部3个节间和叶鞘的NSC(总)转运量品种间存在差异,并受施氮量和节/叶位的影响。在水稻高产和减氮栽培中,通过选用适宜品种和优化氮肥管理,增加花前茎鞘NSC积累和花后NSC再分配,对提高水稻产量潜力和氮效率,特别是对花后逆境和减氮条件下产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植物组织中氮素气态挥发损失可能与其氮效率密切相关。探讨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地上部NH3挥发特征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可为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标。本试验采用4个氮浓度进行盆栽液培,以扬稻6号、BG34-8、武育粳3号和珍汕97B等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NH3挥发速率(ammonia volatilization rate, AVR)与氮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基因型的AVR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在幼穗分化期最高,分别为11.0和10.4 mg N h-1 pot-1,而BG34-8和珍汕97B的AVR在孕穗期最高,分别为22.5和23.4 mg N h-1 pot-1;对相同的基因型,随培养液中氮浓度的增加,植株的AVR增大,氮低效基因型珍汕97B和武育粳3号的增幅大于氮高效基因型扬稻6号和BG34-8;在培养液中氮浓度较高时(80 mg N L-1)植株地上部AVR与氮素积累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r= -0.6768**、-0.6158*、-0.6667**、-0.8353**)。综上所述,水稻植株的AVR存在基因型差异,氮高效基因型的AVR较低;在高氮浓度液培条件下,较低的AVR可作为氮高效材料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49.
机收再生稻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保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是当前中国作物生产面临的两大挑战,劳动力短缺和气候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挑战的严峻性。构建机械化和轻简化的新型水稻集约化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是转型期水稻栽培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再生稻模式作为一种古老的种植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品质优和增产增效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机收再生稻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历程,总结了机收再生稻技术在品种选育、肥水管理、留桩高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机收再生稻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50.
以23个不同类型的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进行再生稻比较试验,主要从品种生育期、产量、品质、抗性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华两优2882、旱优73、华两优2834、天两优616、华两优2881、新两优223、黄科香1号、黄科香2号共8个品种适合作为再生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