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2008年4月29日,在长江口崇明岛附近水域发现2头死因不明的雄性江豚遗骸.江豚1体长 138 cm,上下颌齿整齐,齿冠完好,髓腔深凹.江豚2体长168 cm,约1/3上下颌齿脱落,齿冠严重磨损,髓腔已基本封闭.经下颌齿磨片鉴定分别为4龄和8龄.2头江豚体表完整,未见损伤和局部肿大.解剖发现,江豚1体态健壮,脂肪层鲜亮厚实,各主要脏器外表未见异常,肺部无明显水泡,胃部充满未被消化的舌鳎类鱼骨.江豚2体态瘦弱,腹壁脂肪层灰暗干瘪,在胃肠联合处有7颗肿块,肺部未见明显水泡,消化道无任何鱼骨.综合年龄、体表和解剖观察、以及死亡场所分析,江豚1可能是在湿地追逐食物过程中搁浅死亡的,江豚2则可能是因年老而自然死亡.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幼体的发育时相及其迁徙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弘艺  魏凯  唐文乔  李辉华  谢正丽 《水产学报》2012,36(12):1793-1801
对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4尾日本鳗鲡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玻璃鳗的柳叶鳗龄平均为102(90~112)d,并呈现出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的趋势。Scheffe′s多重比较可将9个群体按柳叶鳗龄的大小归为3个组,南部的新会和汕头归为第1组;中间的福清、宁德、温州、台州归为第2组;北面的慈溪、九段沙和大丰归为第3组。同样,群体的R-聚类和个体的Q-聚类分析也显示出与上述分组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表明,从产卵场随北赤道洋流迁徙至菲律宾东北部并进入黑潮接近中国东南沿海的柳叶鳗,分成3个群体迁徙。变态最早的进入了南方的水域,抵达广东沿海;变态较早的进入了中部的东海水域,抵达闽浙沿海;变态最晚的则被送到长江口及其以北的沿海河口。结果还显示,最北部大丰的平均柳叶鳗龄[(106.00±3.22)d]比最南部新会的平均柳叶鳗龄[(91.87±1.36)d]大14.13 d,其与黑潮流速(约96 km/d)的乘积(1 350 km)同两地的距离大致相等,研究表明,我国沿海的玻璃鳗在柳叶鳗阶段是随着黑潮暖流自南向北被动地迁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发育时相及其迁徙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4尾日本鳗鲡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玻璃鳗的柳叶鳗龄平均为102(90~112)d,并呈现出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的趋势。Scheffe′s多重比较可将9个群体按柳叶鳗龄的大小归为3个组,南部的新会和汕头归为第1组;中间的福清、宁德、温州、台州归为第2组;北面的慈溪、九段沙和大丰归为第3组。同样,群体的R-聚类和个体的Q-聚类分析也显示出与上述分组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表明,从产卵场随北赤道洋流迁徙至菲律宾东北部并进入黑潮接近中国东南沿海的柳叶鳗,分成3个群体迁徙。变态最早的进入了南方的水域,抵达广东沿海;变态较早的进入了中部的东海水域,抵达闽浙沿海;变态最晚的则被送到长江口及其以北的沿海河口。结果还显示,最北部大丰的平均柳叶鳗龄[(106.00±3.22)d]比最南部新会的平均柳叶鳗龄[(91.87±1.36)d]大14.13 d,其与黑潮流速(约96 km/d)的乘积(1 350 km)同两地的距离大致相等,研究表明,我国沿海的玻璃鳗在柳叶鳗阶段是随着黑潮暖流自南向北被动地迁移。  相似文献   
14.
褐菖鲉和松江鲈侧线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的侧线类型是由分类地位还是由环境的适应而定是进化形态学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首次描述和比较了同属鲉形目的褐菖鲉和松江鲈的侧线形态及其分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研究对象的侧线都仅具机械感觉系统,包括管道侧线和表面神经丘,但它们的形态及分布有差异。褐菖鲉头部管道属分枝型;松江鲈属简单型管道,比褐菖鲉有更多的表面神经丘。这两种鱼都属以管道为主,表面神经丘为辅助来感知水流动态的类型,但是,栖息在急流的褐菖鲉具有分枝型管道侧线和较少的表面神经丘分布;生活在缓流的松江鲈有简单型管道侧线和较多的表面神经丘分布,表明这些侧线的形态特征与不同栖息地水流环境关系密切。本文认为,分类地位接近的褐菖鲉和松江鲈侧线系统的形态区别,是其在进化过程中对不同栖息地水流特征的适应而形成。  相似文献   
15.
刀鲚类Tc1转座子的分子特征及拷贝数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刀鲚2种不同生活史种群的遗传结构差异以及成因,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及转座子展示技术,从刀鲚基因组中分离、鉴定出一类新的、命名为Cn-Tc1的转座子。该转座子全长1896 bp,为鳀科鱼类第一类被挖掘的Tc1转座子。Cn-Tc1自身包含另一个长度为1040 bp的类Tc1,表明Cn-Tc1在基因组内的转座经历过多次迸发。Cn-Tc1的5’和3’末端反向重复序列长度分别为64和83 bp,转座插入位点具有"TATA"基序。预测的Cn-Tc1转座酶具有与DNA结合的保守结构,提示其仍具有转座潜能。Cn-Tc1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GC含量呈不均匀分布,均值低于AT含量。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估算了靖江、象山、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以及崇明等水域刀鲚种群基因组中Cn-Tc1拷贝数,分别为3.140×103、2.992×103、6.876×103、5.205×103、5.531×103和3.046×103个。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象山、崇明、靖江种群间的拷贝数差异性不显著,而与其他种群的差异性均显著;鄱阳湖、太湖和洞庭湖种群之间差异性亦不显著,但与其他种群均呈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n-Tc1促进了遗传结构的改变,为刀鲚种群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自然选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探讨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这种具有胀气、佯死行为的鱼类是否具有快速逃跑行为,以及脑干Mauthner细胞是否是该行为的指令性神经元.研究发现,给予骤发的声音刺激(100 Hz,110 dB),暗纹东方鲀幼鱼和斑马鱼(Danio rerio)均出现快速逃跑行为.但是,与斑马鱼相比,暗纹东方鲀的快速逃跑行为发生概率低,且延迟时间长(P<0.01).经10 μmol/L GABAA受体抑制剂药浴处理30 min后,与对照组相比,暗纹东方鲀快速逃跑行为发生概率显著增加(P<0.05),反应延迟时间也显著降低(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暗纹东方鲀的Mauthner细胞形态特殊,胞体为椭圆形,细胞的长短轴比显著低于斑马鱼Mauthner细胞的长短轴比,且未见其与第八神经的直接联系.并且,在暗纹东方鲀延脑中未观察到Mid2cm、Mid3cm等神经元.因此,推测由于暗纹东方鲀Mauthner细胞欠发达,导致其快速逃跑能力较弱,故在应激逃避方面,需要进化出其他的防御方式,如胀气等,以保证种群的存活率.本研究为深入研究鱼类的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及经济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两种耳石分析法在鲚属种间和种群间识别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耳石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对281尾2龄长江凤鲚(Coilia mystus)和刀鲚(C.nasus)个体的矢耳石形态学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耳石形态测量法对凤鲚与刀鲚种间的正判率达90.9%,但2个刀鲚生态型种群之间的判别成功率仅为76.9%。而运用傅里叶耳石形态分析法,凤鲚和刀鲚物种间的识别率高达100%,2个刀鲚生态型间的识别率也提高至86.8%。可见,两种耳石形态分析法对鲚属种间的识别效果均很好,但对种群分析而言,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可以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的氨基酸类诱食剂,通过Y型迷宫实验研究了细鳞鲑幼鱼对不同浓度谷氨酸(glutamic acid)刺激液的行为趋向及反应阈值。依据行为反应评分和偏好度分析结果,细鳞鲑幼鱼对1×10~(-5)、1×10~(-6)、1×10~(-7)、1×10~(-8)、1×10~(-9) mol·L~(-1)的谷氨酸刺激液的相对偏好度分别为0.396、0.436、0.381、3.801、1.142,表明细鳞鲑幼鱼对1×10~(-5)、1×10~(-6)、1×10~(-7) mol·L~(-1)谷氨酸有负趋向反应,对1×10~(-8)、1×10~(-9) mol·L~(-1)谷氨酸有正趋向性,其中对1×10~(-8) mol·L~(-1)谷氨酸的趋向性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嗅觉行为趋向的反应阈值为0.7×10~(-8) mol·L~(-1)。结果表明,谷氨酸可作为细鳞鲑潜在的氨基酸类诱食剂。  相似文献   
19.
采用质子激发荧光分析方法(PIXE),对采自广西琼州海峡的一头29龄雄性抹香鲸(Physetermacrocephalus)遗骸的下颌齿齿质层作了元素测定。结果表明,测得的10个元素与Ca的平均相对含量中,以P、Zn、Sr等3个元素最高,与Ca的含量相差不到2个量级;Fe、Mn、K、S的含量中等,与Ca相差约3个量级;Ni、V、Cu等含量最低,比Ca要小约4个量级。在上述元素中,抹香鲸齿质对水中Zn的富集程度最大,达3个量级;P、Mn、Ni、Fe等次之,为2个量级;V、Cu等仅有不足百倍的富集程度;而Sr、S、K等则要比在水中小1~4个量级。除了V,抹香鲸齿质对海产动物(干质量)的其他9种元素都没有富集作用。文章还对抹香鲸不同年轮层内元素含量的变化状况与人类牙齿以及渤海江豚骨组织的元素含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日本鳗鲡幼体矢耳石元素的SRXRF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4 月,在长江河口靖江段采集了一批溯河洄游中的日本鳗鲡幼鱼,对其中5尾幼鱼的矢耳石进行了全耳石SRXRF分析。结果表明,SRXRF分析可精确测得14 种元素的含量,其中钙(Ca)和锶(Sr)的平均含量分别达240 215.928 μg/g和2 383.221 μg/g,是常量元素;其余12 种均属于微量元素,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钡 (Ba)、铁(Fe)、锰(Mn)、锌(Zn)、铬(Cr)、镍(Ni)、汞(Hg)、硒(Se)、钴(Co)、铜(Cu)、金(Au)、钒(V)。其中,钡(Ba)、铁(Fe)、锰(Mn)、锌(Zn)的平均含量在1~10 μg/g之间;铬(Cr)、镍(Ni)、汞(Hg)、硒(Se)、钴(Co)、铜(Cu)、金(Au)、钒(V)的平均含量在1 μg/g以下。从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全部测试点的含量分析来看,矢耳石内钙(Ca)和锶(Sr)的变异系数仅为10.11 %和21.83 %,是含量最稳定的元素;锰(Mn)、锌(Zn)、铬(Cr)、镍(Ni)、钴(Co)、铜(Cu)的变异系数在23.11 %~35.88 %之间;钒(V)、汞(Hg)、铜(Au)和钡(Ba)的变异系数均超过50%;硒(Se)的变异系数达134.31 %,是含量最不稳定的元素。研究还发现,日本鳗鲡幼体从海洋到淡水洄游的过程中,耳石中锶(Sr)与钙(Ca)的比值变化存在较长时间的时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