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乳酸菌发酵骨泥后上清液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足跖增厚法)、抗体生成细胞的检测(jeme改良玻片法)、小鼠碳廓清试验,观察灌服不同剂量乳酸菌发酵骨泥的上清液后小鼠的反应。结果证明:经乳酸菌发酵鲜骨泥后的上清液可以增强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增加小鼠的抗体细胞生成数,加强其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因此,说明此上清液具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点突变PCR方法成功克隆并表达了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iae,M.O)内蒙古分离株(SZWQ株)的黏附因子基因(SZWQ-860)。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检测,与预期目的蛋白的大小一致,将重组蛋白纯化后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猪瘟病毒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部分地区猪场进行了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区在较大范围内以非典型的猪瘟为主,发病多见于3月龄以下的仔猪,且以局部流行为主,母猪多呈隐性感染,部分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个别地区仍有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急性典型猪瘟,发病猪场不同程度上存在免疫程序不合理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此基础上对疑似病例进行了病理学检测和兔体交互免疫试验进行确诊,并对猪瘟野毒进行了分离。本研究不仅为内蒙古地区进一步作好猪瘟的防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猪瘟野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找到能够成功模拟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感染的方便可行的替代动物,并为灭活疫苗的初步探索做出贡献,采用原代次、第80代次、第160代次的M.bovis,每代分别设1.0×109、1.0×1010和1.0×1011CFU/m L 3个浓度对健康家兔进行感染试验,通过临床表征、剖检观察、病理组织切片镜检、分离培养、PCR法进行验证,显示每个代次M.bovis均呈阳性,且浓度越高、代次越低,症状越明显。家兔可成功模拟M.bovis感染情况,并确定M.bovis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毒力明显减弱但仍具有致病性,第160代次M.bovis可作为疫苗备选株;将160代次M.bovis灭活后与铝胶盐佐剂1∶1混合制成灭活疫苗对家兔进行免疫试验,在第1次免疫后第14天进行第2次免疫,在第28天时对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家兔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家兔经血清抗体法检测出体内具有较高水平的抗体,且经上述方法检测免疫组结果均呈阴性,空白对照组检测结果均呈阳性。结果表明:弱毒的M.bovis灭活疫苗也能够起到免疫防御的作用,为M.bovis疫苗回归本动物试验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研发用于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分离鉴定的鉴别显色培养基,并检验其与普通分离鉴定培养基辅以生化鉴定和16S rRNA核酸序列测定两种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笔者以生物信息学方法筛出各种属细菌的特异性酶、可作为唯一碳源发酵产酸的碳源,然后合成酶显色底物,连同碳源、酸碱指示剂制备显色培养基,将各种属标准菌株、野生型菌株涂布培养,评估菌落形态、菌落颜色及培养基基质颜色变化。采集隐性乳房炎(CMT法检测)及临床型乳房炎病例的牛奶样品(絮状物、凝块、清亮状或血乳)共计482份,用鉴别显色培养基和两种传统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鉴别显色培养基上菌落纯化后提取DNA用于16S rRNA序列扩增,产物送去测序(n=194)。以两种传统方法为参考,判定鉴别显色培养基鉴定病原菌的可靠性,用SAS 9.4的FREQ程序计算鉴别显色培养基的简单科恩κ系数。鉴别显色培养基上常见乳房炎病原菌不同种属的菌落形态和培养基基质颜色明显不同,肉眼即可辨别。鉴别显色培养基与两种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参数分别为κ=0.70、κ=0.96。鉴别显色培养基能够作为常见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标准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的重组蛋白能否经上皮屏障被转运至特定的乳腺局部免疫触发位点,本研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重组蛋白FnBPB-ClfA和Fc融合蛋白Fc-FnBPB-ClfA的跨细胞转运机制、新生儿Fc受体(FcRn)是否参与此进程进行了验证。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pbMECs)接种于Transwell嵌套内的多孔膜上,培养至极性状态且细胞屏障完整,用于胞吞转运试验。将pbMECs对重组蛋白的胞吞转运试验设置为温度处理组(37℃和4℃)、蛋白A处理组、胞转途径抑制剂处理组。结果表明,2种重组蛋白均可被转运跨过pbMECs屏障,该转运作用呈温度依赖性,可能与囊泡介导的转运路径及FcRn受体有关,排除了细胞旁路扩散的可能。蛋白A对FnBPB-ClfA的跨细胞转运及亚细胞定位无明显影响,但明显减少了Fc-FnBPB-ClfA的跨细胞转运及其在细胞膜蛋白、骨架蛋白中的数量,说明Fc-FnBPB-ClfA的Fc与FcRn的结合在胞吞转运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LY294002、非律平以剂量-效应关系分别降低了FnBPB-ClfA、Fc-FnBPB-ClfA的跨细胞转运。结果表明,Fc融合蛋白Fc-FnBPB-ClfA能经胞吞转运作用跨过pbMECs屏障至局部免疫触发位点,且FcRn参与并促进了Fc融合蛋白的胞吞转运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往防治鸡大肠杆菌病主要采用抗生素,由于大肠埃希氏菌抗药性的产生,药物使用剂量越来越大,造成禽产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危害人类健康,我们从1987年至今,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分离到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273株。经详细鉴定发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流行的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主要是O78、O1、O2、O8、O9、和O132。因此,我们以这6株菌作为制苗菌株,进行了鸡大肠杆菌病多价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制苗菌株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分离的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78、O1、O2、O8、O9和O132;肉汤培养基、甘油琼脂培养基按文献介绍的方…  相似文献   
18.
以往防治鸡大肠杆菌病主要采用抗生素,由于大肠埃希氏菌抗药性的产生,药物使用剂量越来越大,造成禽产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危害人类健康,我们从1987年至今,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分离到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273株.  相似文献   
19.
运用DNA重组技术将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和鸡毒霉形体H3株TM-1基因进行串联,插入到pET-30a(+)质粒的EcoRⅠ和HindⅢ多克隆位点间,经PCR鉴定、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表明已成功构建了含鸡毒霉形体H3株TM-1基因和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融合基因,将含有此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ET-30a(+)-TM-1-IL-2.将此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菌株.经IPTG 37℃诱导表达4 h后,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此融合基因得到了表达,所表达出的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43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产物在尿素存在下经超声波处理,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这为进一步研究鸡白细胞介素2及鸡毒霉形体的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奶牛微生态制剂中几种益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试验对益生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丙酸丙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益生菌可以用于研制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