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十三星瓢虫对二斑叶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分析了小十三星瓢虫对二斑叶螨的控制作用:在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小十三星瓢虫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据实验结果,分别用Holling的圆盘方程拟合,经卡方检验,其实测值和理论值均无显著差异。小十三星瓢虫的捕食作用与空间大小,以及其对不同螨态的嗜好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小十三星瓢虫具有重要的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瓜叶菊上美洲斑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蛹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植物为宁夏西夏区甜菜所温室大棚种植生长良好的瓜叶菊、黄瓜、翠菊、豌豆等。供试昆虫是用上述大棚种植瓜叶菊在实验室饲养的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13.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草田节肢动物的物种构成、群落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集中度及其时间动态和主要种群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银川地区甘草田优势种为甘草萤叶甲(Diorhabda tarsalis Weise)、黄草地螟(Loxostege verticalis Linnaeus)、黄直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ula Redtenbacher)、蚜虫类(Aphids)、盲蝽类(Mirids)等.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各营养层结构特征呈规律性的变化,其中,基位物种营养层的个体数量随时问变化趋势与节肢动物总群落一致.  相似文献   
14.
在蝗虫密度为0.05~8.50头/m2的不同类型草地,以投环方式统计不同大小(0.02、0.05、0.10、0.20、0.35m2)的铁环击中或套入蝗虫数,计算调查地蝗虫平均数,以笼罩法作为“真值”对照,对不同大小铁环调查数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在调查密度范围内,以0.05、0.10、0.20m2铁环的调查数较接近“真值”,其精确性随蝗虫密度的高低略有变动。根据草地蝗虫为Poisson分布的特点,采用Poisson置信域和二项式抽样法,建立以0.10m2环中蝗虫的出现率估测平均密度和反估计的二项式抽样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最后,以Poisson置信值为概率保证,提出了理论抽样数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
荒漠草原蝗虫种群地位及时空变化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宁夏地区温室蛞蝓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Linnaeus)]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蛞蝓科(Limacidae),俗称鼻涕虫,危害多种农作物幼苗和蔬菜,以及各种花卉[1].近年来,北方地区保护地发展较快,面积很大,温室蛞蝓发生严重.为探索蛞蝓在宁夏地区的发生规律,笔者于2003年对蛞蝓的危害、生物学特性、种群消长规律等作了调查,其目的在于探索防治蛞蝓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苜蓿褐斑病的发生特点、分布与危害、病原致病性及生物学特点、品种抗性、遗传种质材料等方面对我国苜蓿褐斑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该病害虽然从多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进展仍落后于其他的作物病害.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针对各地病原茵的致病性以及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抗性机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响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分析退化生态系统中主要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影响,探讨敏感和可靠的微生物群落活性响应指标,揭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植被恢复类型。结果表明,沙米荒地、白沙蒿、柠条、沙冬青和人工乔木林地土壤微生物量C,N,P和微生物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土壤各层内,除上层人工乔木林地土壤微生物量N相对较高外,柠条恢复草地土壤微生物量C,N,P都相对较高,沙米荒地均较低;土壤微生物商没有明显的趋势;人工乔木林地蔗糖酶和柠条恢复草地脲酶活性相对较高,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沙米荒地的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白沙蒿草地碱性磷酸酶活性较低。方差分析(ANOVA)显示,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微生物量C,N,P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土壤微生物量N,C,P和蔗糖酶、土壤微生物商基本反映了研究区植被恢复中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响应信息。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草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变化表明,柠条和人工乔木林是研究区域内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植被恢复类型。  相似文献   
19.
沙冬青茎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测定了沙冬青茎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相对生长率(RGR)、近似消化率(AD)、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虽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发生变化,但最高浓度为0.2g/mL时,这4项指标始终低于其他处理。沙冬青茎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历期的影响不明显,但使蛹期延长,幼虫死亡率升高,且提取物浓度越高,这些作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草原景观下昆虫群落及种群对生境破碎化的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生境破碎化是制约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瓶颈”之一。本研究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影响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过程的生境破碎化的生物反应特征,以及破碎化生境对生物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的影响机理及基本理论假说,重点对草原景观下有关昆虫群落结构、丰富度、种群数量与动态、种间关系及群落次生演替等与生境破碎化关系的试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提出了在草原环境下进行破碎化生境与昆虫群落和种群发生关系研究的问题及优势条件,指出了种间关系和次生演替与生境斑块格局的关系是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