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小十三星瓢虫对苜蓿斑蚜捕食功能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王芳  张蓉  贺达汉 《草业科学》2007,24(10):80-84
室内测定了小十三星瓢虫Adonia variegata对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 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种内干扰作用,研究了温度及空间异质性对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寻找效应随斑蚜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捕食量随着天敌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相互之间存在干扰.捕食的最适温度为25℃,空间异质性越复杂,捕食作用率越低,模拟后的各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经x2检验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2.
在南美斑潜蝇发生较重时期,利用阿维菌素、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8种农药防治大田中的南美斑潜蝇.结果表明,O.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利用高脂膜、0.3%印楝乳油时美洲斑潜蝇的室内试验表明,其中施药5 d后高脂膜60倍液抑制效果最好,卵的孵化率为13.45%.3种不同浓度的高脂膜时南美斑潜蝇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其中40倍处理药后4 d的拒产卵率最高,为72.4%,其中高脂膜40倍液处理拒食效果好,4 d后成虫拒食率达70.2%;0.3%印楝对南美斑潜蝇卵孵化的抑制效果不明显,150 mg/药后5 d拒产卵率为30.5%.  相似文献   
73.
测定了阿维茵素、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7种农药对大田南美斑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0.3%印楝乳油对南美斑潜蝇的卵孵化抑制率较好,其中施药5 d后200 mg/L 的0.3%印楝素对卵的抑制率达到(80.12±2.8)%.药后1 d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拒产卵率影响较大,最高达(95.6±0.6)%.印楝素乳油抑制幼虫取食的效果不明显,仅浓度为200 mg/L的印楝素乳油药后1 d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94.2±1.1)%.  相似文献   
74.
测定了阿维菌素、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7种农药对大田南美斑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0.3%印楝乳油对南美斑潜蝇的卵孵化抑制率较好,其中施药5d后200mg/L的0.3%印楝素对卵的抑制率达到(80.12±2.8)%。药后1d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拒产卵率影响较大,最高达(95.6±0.6)%。印楝素乳油抑制幼虫取食的效果不明显,仅浓度为200mg/L的印楝素乳油药后1d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94.2±1.1)%。  相似文献   
75.
本文用平均密度(x)、聚块性指标(m*/m)、有虫率(%)进行模糊聚类,对黑绒鳃金龟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从聚类分析中可以看出黑绒鳃金龟种群在时间序列上亲疏关系的动态特征,可划分为4个状态集.防治重点要放在迁入被害田时期(A2),以达到经济、有效地控制黑绒鳃金龟为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中国西北地区的细胸蚁属昆虫进行了系统研究,其记述4种,其中3新种,暗腹细胸蚁L.opaciabdomin sp,nov.,短刺细胸蚁L.brevispinus sp.nov。网纹细胸蚁L.reticulatus sp.nov。和褐斑细胸蚁L.galeatus Wheeler,对各个种的地理分布作了讨论,并编制了工蚁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7.
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及其时间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包括初寄生蜂和重寄生蜂两个亚群落,共22种,隶属4总科,7科13属。其中初寄生蜂12种,重寄生蜂10种。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为优势种。并采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均匀度(E)及优势度(C)等指标对麦蚜寄生蜂的群落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5月份前初寄生蜂的多样性指数较大,重寄生蜂的多样性则在5月中旬开始上升,总群落在6月上旬多样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78.
甘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药用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内生真菌资源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枸杞黑果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eris)、黄瓜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4种细菌作为供试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甘草根、茎、叶中分离出20株内生真菌,其中根部最多,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5.0%,其次为茎部,叶部最少;经形态学初步分类鉴定归于2目2科5属,梭孢霉属为优势菌属,占分离菌株总数的70.0%;在分离的内生真菌中有15株菌对1种或1种以上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分离内生真菌总数的75.0%,19株菌对1种或1种以上供试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分离内生真菌总数的95.0%;有7株内生真菌对枯草芽孢杆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P<0.05),有 8株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有3株内生真菌对大肠杆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有1株内生真菌对革兰氏阴性铜绿假单胞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其中菌株RLEFR015对番茄灰霉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菌株RLEFR010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菌株RLEFR002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供试细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菌株RLEFR015、RLEFR002、RLEFR010均为梭孢霉属,为高活性菌株。甘草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和抑菌活性,多数菌株对供试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具有拮抗活性,对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阳性枯草芽孢杆菌拮抗活性较强,预示着甘草内生真菌具有重要的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79.
本程序采用C语言编制,包括通用立体下拉式菜单和生态学常用的数学模型,可方便地组建九种常用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0.
宁夏南部山区苜蓿褐斑病田间发生及流行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不同地带、田块和不同的刈割期,针对目前宁夏南部山区栽植的国外引进品种、地方品种进行了褐斑病Pseudopeziaz medicaginis田间发生及流行动态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上褐斑病的发生程度不同,18个调查品种中,加拿大DY和耐寒苜蓿发病重,其次是美国杂花苜蓿、WL323、中首1号,固原苜蓿发病最轻,但是不同品种上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是相同的;褐斑病的季节消长曲线呈“S”型,5月底、6月初为病害的始发期,7、8月为盛发期,9月进入衰退期,整个生长季节中病害的增长速度以8月上中旬最快,7月下旬和8月下旬次之,7、8月是褐斑病发展的关键期。刈割措施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适时、合理应用刈割措施是延缓、减轻和控制褐斑病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