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467篇
农学   281篇
基础科学   99篇
  76篇
综合类   1673篇
农作物   196篇
水产渔业   135篇
畜牧兽医   534篇
园艺   790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解鄱阳湖短颌鲚体内矿物元素的分布状况,以评价其食用卫生质量以及为丰富短颌鲚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采用火焰发射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鄱阳湖短颌鲚全鱼中的常量元素(Na、K、Mg、Ca)和微量元素(Fe、Mn、Cu、Zn),以及微量重金属元素(Pb、Cd、Cr)的含量,分析了矿物元素在鱼体内的富集状况,并与刀鲚、湖鲚、凤鲚体内的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短颌鲚体内所含的11种元素中,常量元素中K的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Cu的含量最低。总体上,鄱阳湖短颌鲚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且符合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属于可安全食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7年文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其气温、降水、日照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文县气温偏高,降水量正常偏多,日照时数正常略多,光照充足。持续偏高温、多降水是2017年文县的主要气象特点,而较多的降水量是2017年文县最重要的有利条件,全县夏粮增收,秋粮与2016年基本持平。同时,夏季伏旱,局地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重大人员伤亡,是文县近年来最严重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13.
3栽培季节与方式①露地栽培植株经过春、夏的育苗生长后,在秋季形成花芽,定植后冬季自然条件下进入休眠(多数品种4℃以下开始休眠,一旦休眠,要有低温天数的不断积累,并在长日照的条件下,才能打破休眠),春暖长日照条件下开花、结果。长江流域一般4月开始采收,5月结束,采收期20~30 d。  相似文献   
14.
动物的消化道中栖息着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利用肠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同时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生物胺等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影响宿主自身的营养物质代谢、免疫活性和一些生理功能等。其中,SCFA是最常见的微生物发酵产物,可从多个方面影响动物的机体健康。因此,本文综述了SCFA的代谢过程与生理功能及其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进展,为其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揭示长期增温对荒漠草原短花针茅群落组成和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远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开顶式生长室(OTCs)增温的方法,连续6年(2014~2019)对比和研究了荒漠草原短花针茅群落组成和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结果】增温样地0~10、10~20、20~30、30~40 cm土壤平均温度均高于对照样地,在表层OTC和CK土壤平均温度相差较大,在30~40 cm,OTC和CK土壤平均温度基本一致;而平均含水量与土壤温度变化趋势相反,说明荒漠草原增温试验能够显著改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增温样地和对照样地群落物种组成基本相同,说明增温作用没有明显的改变试验样地内植物群落组成.增温样地内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nnon-Winener指数、Sinpson指数均高于对照样地,而Pielou指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说明温度升高使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均匀度增加,但并没有提高草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增温样地内0~10、10~20、20~30、3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样地,OTC和CK样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趋势,在表层OTC和CK相差较大,在30~40 cm,OTC和CK基本一致.【结论】长期增温并未改变荒漠草原短花针茅的群落组成,而提高了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同时增加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而并未改变其垂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四种短体线虫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来自荷兰的藏橐吾和铃兰、泰国的高山榕、缅甸的香蕉等种苗(球)分别鉴定出玻利维亚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olivianus、铃兰短体线虫P. convallariae、咖啡短体线虫P. coffeae和斯佩奇短体线虫 P. speijeri。对这4种线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后,认为头环、口针、侧区、生殖系统和尾形等形态特征是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利用引物28S-D2A/28S-D3Br扩增测序得到上述4种线虫的28S rRNA基因D2/D3区序列,序列分析发现玻利维亚短体线虫从欧洲到美洲的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异较小,仅为0~0.007;铃兰短体线虫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为0.006~0.029;咖啡短体线虫不同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3;斯佩奇短体线虫不同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咖啡短体线虫P. coffeae和斯佩奇短体线虫P. speijeri亲缘关系很近,二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026。本研究再次证明线虫28S rRNA基因D2/D3区基因序列可作为短体线虫种间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菠萝栽培种(Ananas comosus var. comosus)的营养生长期较长,制约了其新品种选育效率。收集和筛选营养生长期较短的种质,可为短营养生长期菠萝新品种的选育创制中间材料。从境外收集了23份易成花的野生种质材料,自2008年起进行栽培、繁殖和性状鉴定。通过对营养生长期的比较和观察,从矮凤梨(A. comosus var. nanus)的体胚苗中发现了1份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的突变材料‘14-1’,其营养生长期约6个月(原品种约12个月),1年开花2次,具有极易成花等特点。‘14-1’无性繁殖后代遗传性状稳定,可作为短营养生长期菠萝育种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奈曼旗南部丘陵地区与中北部科尔沁沙地的气候差异,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奈曼旗南部山区1989~201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蒸发、气象灾害等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奈曼南部山区的局地气候具有其特殊性,近30年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反,呈变冷趋势。平均气温年际间变率加大;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际间变率加大,日照时数略呈下降趋势,年际间变率不大;气象灾害更加多样和多发。  相似文献   
19.
总结诏安八仙茶短穗扦插育苗技术,包括育苗时期与木树选择、苗圃地选择与整理、插穗剪取与处理、扦插与遮荫、苗圃管理起苗和运输等方面内容,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阐明斑块尺度上物种共存格局,对于深入认识荒漠草原破碎化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按斑块的土壤生境退化程度,选取短花针茅荒漠草原3类典型群落斑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斑块的物种构成、多样性及物种间的共存关系格局。结果表明:① 斑块A属单优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群落;斑块B为短花针茅+草木樨状黄耆(Astragalus melilotoides)群落;斑块C为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老瓜头(Cynanchum komarovii)+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群落。② 群落结构中斑块A和斑块B多样性相近,均高于无短花针茅生长的斑块C。③ 基于零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物种共存格局的复杂性和强度为:斑块A>斑块B>斑块C,且下降趋势明显,斑块A存在的16组显著物种对中有4组为显著竞争关系,而斑块C中的物种对减少到7组,且仅存在猪毛蒿与苦豆子组显著竞争物种对。结论:表明未沙化的土壤生境斑块是荒漠草原破碎化草地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前提,土壤生境的退化显著降低了斑块内部群落组织的复杂性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不利于群落的自我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