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6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27篇
  63篇
综合类   306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272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可引起鸡胚胎死亡,或雏鸡和幼鸡死亡率很高的败血症,以及脐带炎、关节炎、眼球炎、出败性肠炎及大肠杆菌性肉芽等多种病型的疫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养禽业的快速发展,该病在一些鸡场中严重发生,带来的损失愈显突出。西藏农牧学院牧医系实习牧场矮小鸡,相继发生以下痢、呼吸困难和眼球炎为特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病鸡精神萎顿,腹泻,粪便呈灰色或灰黄色,少数为黄棕色;脚软,战立不稳,走路摇摆,爪部皮肤干缩;多数出现呼吸困难,有罗音;部分在昏迷状态中死亡,有的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藏鸡进行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抗体监测,制定出了一套适合西藏藏鸡的新城疫免疫程序:10日龄新城疫Ⅱ系疫苗或新城疫Ⅳ系疫苗滴鼻或点眼;30日龄新城疫Ⅱ系疫苗或新城疫Ⅳ系疫苗滴鼻或点眼;60日龄新城疫Ⅰ系疫苗气雾免疫或肌肉注射;120日龄新城疫灭活疫苗皮下注射;以后根据免疫监测情况进行免疫,与此同时,提出该病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川西北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营养价值并探究不同类型粗饲料的组成规律。分别从汶川、茂县、小金和金川等川西北地区采集5类13种23份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进行常规营养分析,再利用CNCPS法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类粗饲料中,青贮氨化类、秸秆类和干草类碳水化合物(CHO)含量显著高于酒糟类和鲜草类(P0.05);淀粉和果胶占碳水化合物(CB1/CHO)比例在5类粗饲料中差异不显著(P0.05);酒糟类不可利用纤维占碳水化合物(CC/CHO)比例显著高于青贮氨化类、秸秆类和干草类(P0.05),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占碳水化合物(NSC/CHO)比例显著高于秸秆类和干草类(P0.05),糖类占碳水化合物(CA/CHO)比例显著高于秸秆类(P0.05);秸秆类可利用纤维占碳水化合物(CB2/CHO)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粗饲料(P0.05);不同类型粗饲料中蛋白质组分结构相似,仅酒糟类和秸秆类中不可降解蛋白质占粗蛋白质(PC/CP)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粗饲料,其余4种可降解蛋白质差异不显著(0.05)。由此可见,川西北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中CHO含量较高,CHO中以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主,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主要是CB2,粗蛋白质中以非蛋白氮(PA)和中速降解蛋白质(PB2)为主。综合分析本试验多项指标,提示鲜草类和干草类中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中各组分比例更符合牦牛等反刍动物的消化特性,而酒糟类和秸秆类在牦牛等反刍动物饲粮中使用时应控制其用量。  相似文献   
14.
西藏部分地区藏猪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藏地区藏猪戊型肝炎流行情况,在拉萨、林芝、昌都、日喀则和山南等5个市,采集305份藏猪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并用SPSS 21.0方法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区域间的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从305份藏猪血清中检测到81份抗体阳性,总抗体阳性率为26.6%(81/305);拉萨市和林芝市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32.8%(20/61),其次为昌都市、日喀则市和山南市,阳性率分别为29.5%(18/61)、26.2%(16/61)、11.5%(7/61);山南市阳性率与其他4个市相比差异显著(P0.05),公猪和母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3%(35/150)和29.7%(46/155),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西藏地区藏猪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鉴于当地存在食用生或半生猪肉和猪肝的习俗,建议加强宣传,倡导健康饮食,同时加强高发区疫病防治,降低人类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西藏地区不同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选取西藏地区5种常见作物秸秆(豌豆秸秆、玉米秸秆、青稞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作物秸秆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Vf)、甲烷(CH4)产量、逻辑斯谛-指数(LE)模型产气参数、发酵液p H和氨态氮(NH3-N)浓度、主要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和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NDFD)等指标。结果显示:5种作物秸秆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按玉米秸秆、青稞秸秆、豌豆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的顺序依次降低。体外发酵48 h后,玉米秸秆的Vf、IVDMD、IVNDFD、CH4产量(豌豆秸秆除外)、丙酸和总VFA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作物秸秆(P0.05),其体外发酵液p H则显著低于其他秸秆(P0.05)。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体外发酵效果最佳,与其他试验作物秸秆相比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  相似文献   
16.
ELISA和胶体金法在猪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胶体金检测技术和ELISA在猪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某县采集的92个疑似猪瘟样品进行免疫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ELISA法检测猪瘟抗体和抗原,比较两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表明,猪瘟胶体金法抗原和抗体检测阳性符合率为100%,ELISA法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95%以上。猪瘟的胶体金法抗原和抗体检测阳性符合率较高,同时该结果与ELISA的抗原和抗体检测阳性符合率高,说明使用猪瘟疫苗进行免疫在西藏林芝地区某县可以取得95%以上的免疫效果。这两种方法操作方便、快速,适合于临床快速检测和疫病普查中高通量样品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出优良的毛薯种质,本研究以海南大学薯蓣种质资源圃里的80份毛薯为材料,以河南焦作温县的垆土铁棍山药为对照,采用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以及蒽酮比色法对其干物质、粗多糖、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毛薯的干物质含量介于18.62%~38.88%,粗多糖含量介于2.88%~15.82%、蛋白含量介于5.14%~10.71%、可溶性糖含量介于0.1%~13.84%、淀粉含量介于11.94%~64.28%。与对照山药相比,Ds96所测品质均优于对照,可优先选择推广。此外,毛薯各营养品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干物质与糖类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蛋白和淀粉表现为正相关。通过对80份毛薯的营养品质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3.17时,可将其分为八类,按类群来看,类群Ⅳ各营养价值适中,其他类群在某些营养上比较优秀,可根据需要进行优良资源选择。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采后发病芒果果肉中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r 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发病芒果中分离到的病菌T0408鉴定为Colletotrichum asianum Prihastuti,L.CaiK.D.Hyde。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pH值为5~8;环境湿度在75%~98%范围内,湿度越大,菌丝生长速度越快,在3 000 lx日光灯的光照强度下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产孢;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值为6~8,环境湿度为75%~98%,湿度越大、在3 000 lx日光灯的光照强度下连续光照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9.
20.
牦牛(Bos grunniens)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寒低氧地区,具有“高原之舟”的美称。经过长期的适应性进化,牦牛在生理结构及遗传分子方面表现出高原适应性特征,随着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揭示了牦牛高原适应机制。文章对牦牛遗传背景、形态、生理高原适应性进化的改变、相应分子遗传和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牦牛及其他高原动物低氧适应的研究和高原缺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