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1篇
  11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蛭石为基质,采取发芽盒培养的方法,综合评价了不同锰水平对大豆(垦农18号)的形态及物质积累的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适宜浓度的锰(0.0001~0.1mg·L-1)具有促使大豆根系发达和促进地上部生长的作用;缺锰或施锰过多均抑制大豆的苗期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番茄DIR基因家族所有成员,并对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启动子元件、表达模式、互作转录因子及内源竞争RNA预测等进行了解析,为探究DIR在番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番茄DIR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运用Phytozome、MEME、PlantCARE、opsRNATarget和plantcircnet等在线网站获取染色体位置、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互作的转录因子、miRNA和circRNA等信息。利用Mapteace、TBtools、Cytoscape、OmicShare等作图软件及工具绘制染色体定位图、进化树、DIR与转录因子关系图、ceRNA网络等。采用NCBI的基因数据库结合转录组测序及qRT-PCR试验研究DIR基因家族在逆境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到番茄中27个DIR基因,将其命名为SlDIR1SlDIR27,分别位于12条染色体上,且大部分基因位于染色体末端,其基因结构、基序和结构域相对保守,其中22个SlDIR具有一个外显子的经典结构。番茄DIR基因家族同拟南芥的共线性关系远高于水稻和大豆。基于系统进化关系将27个番茄DIR成员分为3个不同的亚家族。转录组数据表明大部分DIR基因在番茄根部具有较高的表达量。此外,DIR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与干旱、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以及MeJA、ABA、SA等激素诱导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且预测到与激素、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相关的ERF、E2F/DP、MYB等互作转录因子。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分别有5、10、10和13个SlDIR在农药、干旱、盐和冷胁迫后显著上调表达,其中,SlDIR23受到以上4种胁迫的诱导表达,而SlDIR8、SlDIR13SlDIR20特异性响应冷胁迫的诱导,SlDIR17特异性响应盐胁迫。番茄DIR的ceRNA调控表明,miR-156与靶基因SlDIR8可能共同作用调控番茄的逆境胁迫。【结论】共鉴定出番茄DIR家族基因27个,不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在根部有较高的表达量。SlDIR1SlDIR13SlDIR14等具有MeJA、ABA、SA等激素响应元件,其中,SlDIR6仅具有MeJA元件,SlDIR27仅具有SA响应元件。另外,SlDIR2SlDIR14、SlDIR23等参与干旱、盐、低温等多种逆境胁迫,其中SlDIR23在不同胁迫处理下均可被激活。此外,DIR基因和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调控番茄植株的逆境胁迫。  相似文献   
13.
以大豆品种绥农26为供试品种,利用盆栽称重法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大豆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植株各器官酰脲含量、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氮素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降低,无机氮含量增加,氮素积累和转运受阻,产量降低.外源褪黑素可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氮代谢...  相似文献   
14.
大豆根腐病菌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大豆于幼苗期被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后幼苗形态建成、总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 (MDA) 含量以及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动态变化,并对其致病机制和寄主的抗病机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在侵染过程中会使大豆侧根原基的产生进程出现滞缓,子叶的营养物质输出受阻,胚根的生长速度减慢,根冠比的动态平衡被破坏,胚根中的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升高,细胞膜透性增大.通过分析,认为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可作为抗病育种和药剂调控与保护的研究靶标.  相似文献   
15.
以锰对大豆光合作用和产量影响为中心,概述了近年来有关锰在大豆光合机理、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在锰营养对大豆光合特性伴随产量影响变化规律的进一步研究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省主栽红小豆品种珍珠红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苗期、花荚期和鼓粒期喷施0(CK)、50、100和200μmol/L褪黑素,探讨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50、100和200μmol/L褪黑素处理均能增加红小豆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红小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潜在光化学活性,且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时各指标提高幅度最大。在苗期、花荚期、鼓粒期喷施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红小豆单株粒重分别为5.53、6.13和5.90g,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6.3%、12.1%和9.5%。综上可知,红小豆花荚期喷施100μmol/L褪黑素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玉米应力裂纹分形分析表明,裂纹具有近似的自相似性,即分形特征,因此,可以用分形理论进行研究。建立了应力裂纹4种扩展机制的分形模型,给出了生成元维数,并进行了应力裂纹扩展的动力学分析,表明裂纹沿晶扩展需要的扩展力最小,分叉扩展需要的扩展力最大。  相似文献   
18.
韩毅强  杜吉到  郑殿峰  张玉先  张文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59-10060,10114
[目的]为了掌握不同大豆(Glycine max)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环境下的相关变异及适应性。[方法]以93份大豆为材料,对大豆1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3粒荚数、单株4粒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脂肪含量等性状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0%,可解释生物学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主成分1、2、4主要反映产量相关性状,主成分3、5、6主要反映品质相关性状。[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杂交亲本的选择和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烯效唑浸种对盐胁迫下糜子萌发和幼苗质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盐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萌发和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浸种(CK1)和蒸馏水浸种(CK2)相比,烯效唑浸种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粘丰5号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而对齐黍1号的作用不显著,且高浓度浸种起抑制作用;烯效唑浸种处理明显抑制了盐胁迫下两个供试品种糜子幼苗株高,并且抑制作用随浸种浓度的提高而加重;除粘丰5号的T5处理外,其它浸种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了盐胁迫下两个供试品种幼苗侧根数和侧根总长;不同浓度浸种处理均对盐胁迫下粘丰5号主根长起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T4和T5)则对齐黍1号主根长起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对盐胁迫下粘丰5号叶和齐黍1号叶、根中SOD活性起抑制作用,而T1和T2对粘丰5号根中SOD活性起一定促进作用,而适当浓度烯效唑浸种(25~100 mg·L-1)可有效提高两个供试品种叶和根的APX活性。综合分析可知,T3处理(100 mg·L-1)虽对盐胁迫下两个供试糜子品种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是最显著,甚至起到抑制作用,但可明显促进幼苗重量、侧根发育、保护酶活性,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加大播种量的方法保证苗齐、苗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花生品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10个不同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沙培培养的方法,以正常供水材料为对照,设置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对供试品种抗旱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时间延长,叶片及根部SOD、POD和CAT活性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差异。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得出10个品种抗旱性强弱,奇山208和四粒红为抗旱性强品种;花育36号和丰花5号中度抗旱品种;海花1号、白沙1 016和荣丰8号对干旱性弱;丰花3号、鲁花11和山花10号对干旱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