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1蜜蜂是人类益友蜜蜂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蜜蜂对生态系统最大的贡献在于它们给植物授粉[2]。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增加复合环(蜂授粉使作物增产、产蜜),利用原先尚未利用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3]。蜜蜂是各种农作物的"月下老人"。植物开花,蜜蜂授粉,植物结果,食果、肉食动物免遭饥饿和灭绝的危险[4]。没有蜜蜂,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动物,也就没有人类。蜜蜂在杂草之间、温带森林的灌木和草本植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产量高低与其籽粒灌浆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 而籽粒灌浆能力的强弱受源和库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 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brassinosteroids, BRs)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为进一步阐明BRs调控水稻源强、库容和库活性的生理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 以粳稻日本晴为试验材料, 在穗分化期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 EBR), 分析其相关影响。首先, 两种不同浓度的EBR处理通过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及其在灌浆过程中的转运提高了水稻的源强。其次, 两种浓度EBR处理均增大了水稻的库容, 但两种处理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 低浓度处理(T1) 显著提高水稻籽粒的千粒重, 对穗粒数的影响较小; 高浓度处理(T2)则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和穗粒数, 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再次, 两处理同时提高了水稻强、弱势粒的蔗糖裂解酶活性, 尤其对弱势粒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 AI)活性的影响较大, 有助于光合产物向弱势粒分配, 进而促进弱势粒淀粉合成和籽粒灌浆, 提高其充实度和结实率。最后, 两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水稻的产量, T1和T2分别平均增加5.6%和15.2%, T2比T1平均增产9.1%。因此, 与低浓度EBR处理下的千粒重增大相比, 高浓度处理下穗粒数的增加对产量影响更大。综上所述, 穗分化期进行EBR处理能够增大水稻的源强、库容和库活性, 进而促进光合物质的积累和分配, 有利于籽粒灌浆; 在光合物质供应充足和库活性显著提高的基础上, 库容的增大有助于产量的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位角度的农作物间套作增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约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产量与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种以高投入、单品种为特征的生产方式使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能利用的生态位幅度缩小,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显著下降。相对单作,间套作模式在实现高产的同时,还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和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系统的物资投入,减少环境的污染。间套作体系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空间分布和养分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降低生态位的重叠度并减少竞争,系统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光、水、养分等环境因子来获得产量优势。作物间生态位的互补性是间作套种的理论基础,但是目前在农业间套作研究中,有关生态位对农作物间套作的增产机制方面的探讨仍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国内外间作套作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作物间套作中作物生态位研究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基于生态位角度从营养、空间、时间3个方面,分析间套作增产机制。最后提出未来间套作农田生态系统在生态位、种间关系以及资源利用率方面需要加强研究的内容,以期为实现精耕细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豌豆遗传转化及优良品种快速繁殖提供借鉴,进行了豌豆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豌豆的叶柄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2,4-D(1 mg/L)和BA(0.5mg/L),愈伤诱导率达100%,但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中未能分化出芽;豌豆子叶节是芽分化的最佳材料,在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化出丛生芽,不同激素条件下萌发率均达100%。在MS+ZT(1mg/L)条件下,丛生芽最长;而在MS+BA(10 mg/L)条件下,丛生芽最多。豌豆子叶节丛生芽在MS+IBA(0.5mg/L)培养基上生根率最高,达40%以上,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按《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和《中国外来入侵种》所录的物种中植物,有24种属蜜粉源植物.自引进至今发现2种危害生态环境,其他种都在各地广为种植.今后引进外来物种必须严防在先,但对有益无害的外来物种引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6.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产生的,这些大片段基因克隆载体的应用推动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农杆菌介导的直接转化植物为代表的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BIBAC)载体的发展,加速植物基因组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组分析、基因功能鉴定、染色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的重要工具。介绍了人工染色体文库的发展史,根据建库经验,着重阐述了BIBAC文库的构建、鉴定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离子铬(Ⅵ)对螺旋藻生长及其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铬(Ⅵ)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0 mg/L)能够提高螺旋藻藻胆蛋白的含量,对螺旋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当铬(Ⅵ)浓度过高(>10 mg/L)时,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下降,螺旋藻的生长受到较强抑制。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牛耳草(Boea hygrometrica)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基因(Bhlea2)的植物表达载体pYL1,以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501的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基因枪法将Bhlea2基因导入,获得51株抗性植株,经PCR检测有10株阳性植株,阳性率为19.6%,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9.
问题征答     
问题征答今年春分刚过,辽宁省西丰县城边的户外,越冬蜂群开始出巢飞翔。可能是蜂群缺少花粉,大量蜜蜂竟飞到菜市场卖调料的摊上,采集辣椒粉、花椒粉。仔细观察,发现在其后肢花粉篮中已有结球的红、赭色“花粉”团。这些蜂有的在这两种粉袋上边飞边采,有的爬在粉上采...  相似文献   
20.
影响牛乳成分组成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牛的品种、个体、饲养管理、年龄、胎次、泌乳期、季节、温度及健康状况等。乳汁是不断进行成分组成变化的流体,乳成分含量的变化,不仅直接关系到乳品厂加工技术的调整,而且关系到乳制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了解和掌握其变化规律和影啊因素,对于合理安排乳品厂生产,及时调整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保证产品质量,都有重大意义。1品种和个体的影响哺乳动物的种类不同,乳汁的组成也不相同,如荷斯坦牛和水牛的乳汁,其成分的含量是不相同的。水牛乳中的蛋白质、脂肪和钙的含量,均高于荷斯坦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