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4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维生素C对花鱼种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维生素C(VC)的含量对花Hemibarbus maculates鱼种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在水温为(25.0±3.0)℃的条件下,将14.84 g的花鱼种放养在12个网箱(60 cm×60 cm×120 cm)中,网箱放在室外2个水泥池(6.0 m×2.0 m×1.2 m)中。试验设F0(对照)、F1、F2、F3 4组,分别投喂按0、1 000、2 000和3 000 mg/kg(饲料)剂量添加含量为95%的包膜VC的试验饲料(粗蛋白37.0%、粗脂肪11.0%)。125 d的饲养结果表明:花的成活率为93.33%-98.67%,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花鱼种的特殊增重率先上升后降低,摄食含973.00 mg/kg VC的饲料时(F1组),鱼的特殊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饲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其它组(P〈0.01),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根据二次曲线拟合计算得出,花特殊增重率最高和饲料系数最低时,饲料中VC的含量为1 415.78-1 451.74 mg/kg;花鱼种血清中γ球蛋白含量随着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VC含量为973.00 mg/kg时达最高值,该组极显著地高于其它组(P〈0.01);花鱼种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而极显著升高(P〈0.01),分别在VC含量为2 857.00、1 882.00 mg/kg(F3、F2组)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23±5℃下,将平均体质量10.3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放养在27个60cm×60cm×120cm的微流水网箱中,饲喂3个蛋白质水平(32.0%、40.0%、48.0%),每个蛋白质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3.0%、10.0%和17.0%)的饲料,饲养100d。结果表明:在3.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0.0%蛋白质的饲料时,平均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降低(P〈0.05)。在10.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饲料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摄食含40.0%的蛋白质饲料次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与3.0%脂肪饲料组和40.0%蛋白质与10.0%脂肪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最高(P〈0.01);蛋白质消化率在48.0%蛋白质与3.0%脂肪达到最高(P〈0.01),脂肪消化率均在40.0%蛋白质与10.0%脂肪达到最高(P〈0.01)。实验表明,黄颡鱼幼鱼较为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需要量分别为40.0%和10.0%。  相似文献   
13.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Z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阳某猪场发生腹泻症状的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经荧光检测、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鉴定后,证实该分离株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SZ株。PCR方法克隆S基因的部分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的部分S基因与其他毒株比对,结果表明与CH/XJUrumqi及韩国AF500215 S1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4.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属于雌配子异形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ZW/ZZ),其W染色体包含的大量重复序列阻碍了W染色体序列的精确组装.目前只有物理图谱可以有效地解决由重复序列所造成的组装难题.本研究在已有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利用3D(three-dimensional)-BAC(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池构建和PCR筛选策略进行了性别连锁标记的物理定位.首先将所选44个384孔板的BAC克隆进行接种和预培养,再接种到4个96孔深孔板中.将每两个384孔微孔板的BAC克隆分别汇集获得相应的板池、行池和列池,在提取DNA后,再将相应板池的部分DNA混合得到超级池.最终构建的3D-BAC池,共包括22个超级池和440个基池,覆盖半滑舌鳎基因组4.2倍,完成一个阳性超级池的基池筛选只需24个反应(20个BAC基池和4个对照).然后选用159个半滑舌鳎性别连锁标记对这些克隆池进行两步PCR筛选.在对超级池的筛选中,有142个标记获得阳性扩增.对这些阳性超级池进行基池筛选后,最终有100个标记得到准确定位.定位到半滑舌鳎物理图谱的84个重叠群(contigs)和20个单个克隆(singletons)上,共计1 760个克隆,包含有21 927个共享条带,物理长度为42.4Mb,覆盖半滑舌鳎基因组约5.3%;确定一个定位关系(contig与标记之间的)平均使用了2.2个克隆.在这些标记中,有17个同时定位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contigs上,有11个标记同时定位到contigs和singletons上.另外有19个contigs定位了2个或2个以上标记.这些性别连锁标记的物理定位将有助于半滑舌鳎性染色体基因组序列的精确组装.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畜牧业集约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工授精技术作为一项产业在养殖业已经得到蓬勃发展,它能够充分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提高母猪产仔数,节约成本,防止疫病蔓延,能跨地区实现优良种畜的遗传资源,方便管理,加快优良猪群的进化改良,因此掌握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认为精液质量和母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猪伪狂犬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为猪和鼠。同时可在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之间传染,它一旦感染动物则终生带毒呈潜伏感染状态,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该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并有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各国学者不断对本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就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方法、免疫与防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猪圆环病毒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其无囊膜,为单股环状DNA病毒,是已知动物病毒中的最小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pH值为3的酸性环境中可长时间存活,其对氯仿不敏感,56℃或70 C处理一段时间不被灭活.病毒不凝集牛、羊、猪、鸡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 该病毒分为PCV1和PCV2两型,PCV1是从多株连续传代的PK-15细胞中发现的,是一种可以感染猪的常规病毒,其无致病性;PCV2是从病猪及一些无明显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猪体内检测到的.感染PCV2后会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与猪圆环病毒病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猪繁殖障碍、肉芽肿性肠炎、急性肺水肿、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病最早于1991年发现于加拿大,1997年首次分离到PCV2,我国最早于1999年通过血清学方法证实了此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猪伪狂犬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为猪和鼠.同时可在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之间传染,它一旦感染动物则终生带毒呈潜伏感染状态,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该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并有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各国学者不断对本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就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方法、免疫与防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1 PR简介与流行现状 一般认为本病1818年前后就存在于美国,1902年匈牙利学者Aujesjky首先作了报告,故此得名Aujesjky病(简称AD),随后1910年Schmiedhoffer证明本病是一种病毒病,1931年Shope发现了猪在传播本病上的重要作用,1933年Traud用组织培养方法成功地分离到了病原.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23±5℃下,将体重14.38g的花鲭(Hemibarbus maculates)鱼种放养在18个60cm×60cm×120cm的网箱中,网箱放在室外2个6.0m×2.0m×1.2m的流水池中,投喂以鱼粉、玉米蛋白、豆粕和棉粕为蛋白源,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含量为5.20%、7.21%、9.23%、11.18%,13.21%和15.20%的6种等氮半纯化饲料,每种饲料3个重复。100d的饲养试验表明,饲料脂肪水平低于11.18%时,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各组间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高于11.18%时,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与饲料脂肪水平呈负相关,各组间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鲭摄食脂肪含量为11.18%的饲料时,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与饲料脂肪水平为5.20%和15.20%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肌肉渗出性损失和肝体比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综合各项指标,推荐1龄花鲭鱼种饲料脂肪水平为9.20%-11.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