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1.
为探究乌鳢Channa argus烂身病的病因及患病乌鳢的体表组织病理学变化,从广东中山某养殖场患烂身病乌鳢病灶处分离到一株优势菌ZS20200317,通过形态学特征、革兰氏染色、16S rRNA及生理生化特性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检测了该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最后采用回归感染试验确认分离菌株为导致乌鳢烂身病的病原菌.结果表明:患病乌鳢烂身处的肌肉组织出现了明显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LB琼脂培养平板培养结果显示,该菌呈边缘光滑有光泽的圆形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菌;16S rRN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菌株ZS20200317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亲缘关系最近,一致性高达98.5%;生理生化试验显示,该菌的赖氨酸脱羧酶、甘露醇、覃糖、蔗糖、氧化酶和VP等生理生化反应为阳性;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氯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沙星等20种抗生素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羧苄西林、青霉素G、麦迪霉素、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7种药物具有耐药性;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该菌能引起健康乌鳢死亡.研究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是广东中山地区乌鳢烂身病的病原,本研究结果为乌鳢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吲哚丁酸钾(IBA-K)对苗期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大豆品种垦丰16和合丰50为试验材料,研究吲哚丁酸钾包衣剂量分别为0(CK),20,40,80,160和320 mg·kg-1时,对苗期大豆叶片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剂量IBA-K包衣处理时苗期大豆地上部形态建成、光合作用、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株高外,均在IBA-K浓度为80 mg·kg-1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垦丰16株高在IBA-K浓度为20和160 mg·kg-1时达到最大,较对照均增加了 10.78%;SOD活性在IBA-K浓度为80 mg·kg-1时较其对照增加了 4.81%.合丰50的株高和SOD活性在80 mg·kg-1时达到最大,较对照显著增加了 27.78%和8.83%.IBA-K处理下的垦丰16和合丰50 VPD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了 17.24%和23.74%、MDA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了 38.11%和46.44%.综上分析表明,采用80 mg·kg-1IBA-K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时,对促进大豆苗期生长,提高大豆苗期的光合能力,增强大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烯效唑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的方式,以野生稻长毛谷和常规稻9311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20 mg·L-1烯效唑对2个不同水稻品种生长表型、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降低了2个水稻品种的株高生长率,维持了长毛谷较稳定的叶面积生长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根长和根平均直径,显著增加了幼苗的生物量,提高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此外,烯效唑处理还显著提高了2个品种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及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等,增强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综上,叶面喷施20 mg·L-1烯效唑能有效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并改善其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磷(P)质量浓度营养盐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生长和碳(C)、氮(N)及磷(P)组成的影响,试验通过配制0.005 4、0.054、0.54、2.7、5.4和8.1 mg/L共6个不同初始磷质量浓度梯度的培养液组,同时设置无磷BG11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斜生栅藻的单位体积干重及生长率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斜生栅藻的最佳生长磷质量浓度范围为5.4~8.1 mg/L;磷质量浓度为0.005 4、0.054 mg/L时是斜生栅藻的生长限制因子,在磷限制的情况下,斜生栅藻单个细胞个体显著增大;斜生栅藻的C、N、P含量则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不同磷质量浓度下,斜生栅藻的C∶N比差异不大(11∶1~14∶1);C∶P比及N∶P比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高而急剧减少。研究表明:不同磷质量浓度对斜生栅藻的生长、藻体的化学组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九孔鲍选育群体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选育群体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的生长规律,从2016年5月12日—2017年6月中旬共进行一个养殖周期的养殖试验,即春季投苗(4月下旬—5月中旬),夏秋冬三季养成,翌年5月收获,采用模型拟合方法对九孔鲍群体的个体大小、生长速度和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7.8~29.7℃、盐度30.0的养殖条件下,九孔鲍养成期壳长和体质量为幂函数关系,即W=0.1307L~(2.9138 ),壳长和体质量的生长过程遵循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复相关系数R~20.99,实测值和理论计算值比较接近;通过Beverton法推算生长模型中3个生长参数,得出壳长平均生长极限值为5.94 cm,体质量平均生长极限值为23.49 g;壳长生长方程为L_t=5.94(1-e~(-0.0063(t-18.7143))),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_t=23.49(1-e~(-0.0063(t-18.7143)))~(3 ),壳长生长速度方程为dL/dt=0.0374e~(-0.0063(t-18.7143)),体质量生长速度方程为dW/dt=0.4440e~(-0.0063(t-18.7143))(1-e~(-0.0063(t-18.7143)))~2;工厂化养殖九孔鲍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93.1 d,在拐点年龄之前壳长生长速度较快,之后较慢,而体质量在拐点年龄之前生长速度较慢,之后较快。本研究结果可为九孔鲍的工厂化养殖生产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的急性毒性,采用半静水生物毒性法进行试验,并计算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盐度为3. 0%、2. 5%、2. 0%、1. 5%、1. 0%和0. 5%时,氨氮对墨吉明对虾96 h LC50为29. 72、29. 83、23. 48、14. 57、11. 92、8. 49 mg/L,SC为2. 97、2. 98、2. 35、1. 46、1. 19、0. 85 mg/L;盐度为3. 0%、2. 5%、2. 0%、1. 5%、1. 0%、0. 5%时,亚硝酸盐对墨吉明对虾96 h LC50为11. 24、20. 11、8. 60、6. 24、2. 91、1. 05 mg/L,SC为1. 12、2. 01、0. 86、0. 62、0. 29、0. 11 mg/L。结果表明,盐度为2. 5%时,氨氮和亚硝酸盐的SC最高,盐度过高或过低,其SC都会降低。在相同盐度条件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墨吉明对虾的毒性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条件下,暴露的时间越长,对墨吉明对虾的毒性也越强。  相似文献   
17.
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Bcl-2)基因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在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实验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PmBcl-2-like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PmBcl-2-like在马氏珠母贝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免疫刺激后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mBcl-2-like cDNA全长为2 180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650 bp,共编码54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1.62 ku;结构域预测分析表明PmBcl-2-like含有Bcl-2家族典型的BH1-4结构域;多序列比对以及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PmBcl-2-like与其他物种的相似度较高,保守性较强;荧光定量结果表明PmBcl-2-like在马氏珠母贝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鳃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性腺,表达量最低为中央膜区;在胚胎期表达量较高,受精卵时期表达量最高。机体受到脂多糖(LPS)刺激后,相对表达量在24 h达到最高,72 h降到最低,最高约为最低的2.5倍;肽聚糖(PGN)刺激后,相对表达量在6 h达到最高,48 h降到最低,最高约为最低的7.28倍;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后,相对表达量在3 h达到最高,12 h降到最低,最高约为最低的6.49倍。研究表明,PmBcl-2-like可能在马氏珠母贝发育和免疫防御反应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普遍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通过化控技术提高其耐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NaCl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氯化血红素(hemin)缓解NaCl胁迫调控机制,以黄华占和湘两优900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水稻三叶一心期叶面喷施5μmol/L hemin,48 h进行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每品种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1)CK:0 mmol/L NaCl+喷施蒸馏水;(2)S处理:50 mmol/L NaCl+喷施蒸馏水;(3)SH处理:50 mmol/L NaCl+5μmol/L hemin;NaCl处理后3、6、9、12 d进行取样,测定水稻幼苗生长参数、气体交换参数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的幼苗生长受阻,光合速率下降、活性氧激增。抗氧化酶活性在胁迫前期与CK相比显著增加,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较CK显著下降。其中,NaCl胁迫对黄华占的抑制作用强于湘两优900。叶面喷施hemin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株高、茎基宽、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增强水稻叶片SPAD和...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DC功能及诱导其分化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法麻醉受试猪,以骨髓采集针从髋骨处抽取骨髓,裂解红细胞后,差速贴壁法获得前体细胞后,添加重组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诱导其分化,以形态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特征。结果显示,骨髓前体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具有典型的DC形态,其标记分子分化抗原簇1在第6 d和8 d阳性率分别达65.13%(p0.01)和56.5%(p0.01),标记分子二型猪白细胞抗原(SLA-IL-DR)在诱导后第6 d和8 d阳性率分别为86.87%(p0.01)和84.60%(p0.01)。本研究建立了活体猪骨髓源DC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方法,为基于DC的疾病防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吲哚丁酸钾(IBA-K)在减轻干旱对大豆根系的伤害中的作用,以垦丰16(干旱敏感型)和合丰50(耐旱型)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IBA-K拌种对两个品种大豆在正常供水、干旱和复水条件下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抑制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而IBA-K处理后,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形态建成、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均高于其干旱对照,膜受损程度减轻。IBA-K处理下,大豆根系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干旱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其干旱对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其干旱对照。IBA-K处理下的两个品种大豆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POD活性和CAT活性在复水条件下分别高于其干旱对照,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复水后,IBA-K处理下的垦丰16根干重和总根长分别较其干旱对照显著增加了3.13%和24.51%,合丰50根干重和总根长较其干旱对照未达到显著性差异。IBA-K处理下的合丰50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分别较其干旱对照显著降低11.80%和15.09%,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其干旱对照显著增加14.90%和3.94%,垦丰16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其干旱对照未达到显著性差异。IBA-K处理下的两个品种大豆根系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其干旱对照显著增加了10.62%和10.70%。IBA-K处理和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两个品种大豆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二者间的交互作用无明显调控作用。综上,IBA-K通过提高根系干物质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减轻干旱胁迫对苗期大豆根系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