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观察记录白条双锯鱼从受精到孵化的胚胎发育及早期个体发育规律,为海葵鱼的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人工海水为养殖用水,在水温(27±1)℃、盐度27‰的条件下,白条双锯鱼自然产卵,经紫外灯照射杀菌后进行人工孵化及仔稚鱼培育,在显微镜下定期观察记录受精卵及仔稚鱼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变化,并手绘制图。【结果】白条双锯鱼受精卵整体上呈长条状,橙红或粉红色,轮廓类似葫芦状的椭圆形,长径2.40~2.60mm、短径0.90~1.20mm。依据受精卵的分裂、分化及发育形态,可将白条双锯鱼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和器官形成期。白条双锯鱼受精卵经8~10 d的孵化时间破膜,初孵仔鱼体长4.10~4.50mm;孵出第1d即可开口摄食轮虫,孵出后7d左右由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尾鳍、臀鳍和背鳍彼此分离,此时的体长达7.67±0.48mm;至孵化后第20d开始出现第一道白色条纹;孵化后第30d仔稚鱼体色由黑色转为暗红色,并开始长出第二道白色条纹;从孵化后第50 d第二道白色条纹开始褪去;至孵化后第60d其体色开始转为红色。【结论】白条双锯鱼胚体发育时间为8~10d,相较于双锯鱼属其他品种需要更长的孵化时间,究其原因是白条双锯鱼受精卵尺寸更大。此外,孵化环境温度对受精卵的发育时间有明显影响,在适当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白条双锯鱼受精卵发育速度越快。白条双锯鱼仔稚鱼饲养宜分为3个阶段喂养不同类型的饵料,以保证仔稚鱼的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对公子小丑鱼这一观赏鱼养殖品种进行繁殖试验,旨在为天津地区家庭式水族缸养殖的种源保证进行尝试性研究。其中产卵量为600粒/次,总共产卵3次,产卵约2100粒,共孵出仔鱼约1600尾。培育2.5cm幼鱼632尾,孵化率约76.2%,仔鱼成活率为39.5%。  相似文献   
13.
斑石鲷含肉率与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的营养价值与鲜美程度,采用营养测试方法对体质量为(272.11±33.89)g的斑石鲷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斑石鲷的含肉率为66.06%±0.93%;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0.50%、20.20%、7.80%、1.30%;肌肉蛋白质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占干样品总量的65.17%,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总量为27.15%(干样,下同),占氨基酸总量的41.65%,必需氨基酸组成与FAO/WHO要求一致;斑石鲷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2.98,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胱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38.49%;肌肉中脂肪酸含量丰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28.41%,其中EPA、DHA含量分别为5.59%和13.60%,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研究表明,斑石鲷肌肉中含有丰富的EPA、DHA和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海水养殖鲽形目鱼的营养需求,从蛋白质、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方面综述前人的研究报道,并且就饲料中不同蛋白质、脂类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组合对鲽形目鱼增质量的影响、非营养性添加物和鱼粉替代的饲养实践探寻等做了简要分析,旨在为深入开展海水养殖鲽形目鱼的营养需求研究和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8年和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一养殖场工厂化养殖的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发病死亡,主要症状为嘴部溃疡、红肿和出血。从发病鱼内脏中均可分离到大量形态一致的优势菌,分别命名为2018TS-1和2019SS-1,分离菌株经16S rRNA测序、生理生化鉴定和vapA基因分析确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 masoucid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2018TS-1和2019SS-1分别能引起绿鳍马面鲀和许氏平鲉的死亡,被感染鱼呈嘴部红肿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78×105和0.89×105 CFU/尾。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国内工厂化养殖绿鳍马面鲀和许氏平鲉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病例,是目前人工养殖绿鳍马面鲀的首个疾病报道,也是继大西洋鲑(Salmo salar)、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等品种后,在山东省海水养殖鱼类中再次发现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的感染。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的感染宿主范围,也为绿鳍马面鲀和许氏平鲉养殖的病害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与饱食度对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进行5×3双因素随机设计动物试验,即5种饲料蛋白质水平(43%、46%、49%、52%和56%;以A—E组表示)和3种饲喂饱食度水平(100%、90%和80%;以I、Ⅱ和Ⅲ水平表示),共15个处理,每处理3重复,试验期108d。探寻蛋白质营养与饱食度对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幼鱼(110±25g)生长与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蛋白水平与高饱食度投喂的增重效果最佳,E组增重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13.75%~50.16%,工水平比Ⅱ和Ⅲ水平分别极显著提高7.57%和14.08%;中蛋白水平蛋白效率较高而死亡率最低,C组死亡率比其他组降低50%~759/6;低饱食度的饲料利用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Ⅲ水平比I、Ⅱ水平分别显著高4.78%和5.32%。(2)中蛋白水平和高饱食度有利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C组比其他组显著提高4.2%~34.79%,I水平分别比Ⅱ和Ⅲ水平极显著高15.27%和25.70%;中蛋白水平和90%饱食度有利于提高溶茵酶(LZM)活力,C组比其他组极显著提高4.61%~18.07%,Ⅱ水平比工和Ⅲ水平分别极显著高12.03%和4.58%;中高蛋白水平和高饱食度有利于提高补体C3和C4活力。(3)获得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幼鱼最大生长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为56%;最佳免疫力和蛋白效率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99/5~52%。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27.2~28.5℃下,将初始体长为(3.6±0.2)cm的血鹦鹉幼鱼饲养在0.4m×0.5m×0.4m的水族箱中,投喂添加0%、0.25%、0.50%、0.75%和1.00%芦荟粉的饲料42d,研究芦荟粉含量对血鹦鹉幼鱼体色、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与免疫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芦荟粉含量显著影响血鹦鹉幼鱼的褪色率(P0.05),0.75%芦荟粉组血鹦鹉幼鱼平均褪色率比例最大(63.83%)。饲料芦荟粉抑制血鹦鹉幼鱼生长,随芦荟粉含量增加血鹦鹉幼鱼特定生长率下降,当芦荟粉含量为1.00%,血鹦鹉幼鱼特定生长率最小(1.55%/d);芦荟粉含量低于0.75%时,各组血鹦鹉幼鱼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芦荟粉水平对血鹦鹉幼鱼消化酶与免疫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芦荟粉能提高血鹦鹉幼鱼的褪色率,饲料中芦荟粉的适宜含量为0.75%。  相似文献   
18.
对红头丽体鱼[Cichlasoma synspilum(♀)]×红魔丽体鱼[C. citrinellum(♂)]杂交子一代(F1)(俗称“血鹦鹉”)的胚胎及仔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平均受精率为(91.33±3.06)%,平均孵化率为(91.67±2.08)%;血鹦鹉的受精卵呈椭圆球形,黏性,有浅黄、白灰和红褐3种颜色,无油球,平均卵长径为(1.89±0.04)mm;发育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受精卵阶段、卵裂阶段、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出期,并进一步分为28个发育分期;在水温(30±0.5)℃下历时约52 h 36 min 完成孵化。初孵仔鱼全长(3.71±0.05)mm,卵黄长径为(1.74±0.09)mm,短径为(1.25±0.07)mm,于第3天开始摄食轮虫,孵出后第5天卵黄囊完全消失。第13天全长(11.86±1.02)mm,各鳍条基本形成,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究中华绒螯蟹肝胰脏和肠道中消化酶最适温度和pH值,研究饵料中小麦淀粉水平对中华绒螯蟹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0.0±0.1)g的中华绒螯蟹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各组中华绒螯蟹分别投喂小麦淀粉水平为12.0%、17.0%、22.0%、27.0%、32.0%的配合饵料.试验期60 d...  相似文献   
20.
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生长、摄食和水质的变化特征及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进行6×2双因素随机设计动物试验,即6个体重阶段(45~550 g)和2个密度水平(高密度比正常密度提高20%~30%),共形成12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44 d.探寻我国北方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生长、摄食和水质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日增重、日均摄食量、饲料系数等绝对指标与体重阶段呈正相关;氨氮、COD等水质指标相对浓度与体重阶段呈负相关;(2)常规水质条件下,高密度养殖不利于生长、摄食和降低水体有害物,其副作用起初并不明显,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3)新发现半滑舌鳎的日摄食率为0.43%~0.92%,对常规鱼类投饲率推荐范围(2%~5%)提出了质疑,为现代海水养殖精准饲喂和清洁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4)本试验条件下,体重45~550 g阶段半滑舌鳎的特定生长率为(1.42%~0.50%)/d,饲料系数为0.68~0.86,水中氨氮为8.45~1.51 mg/(k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