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养殖动物摄食节律与投喂模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投喂模式是集约化养殖管理的核心之一,是由投饲量(或投饲率)、投饲频率、投饲方式等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使其最优化是获取最佳生长速度、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自污染的有效途径。动物内在摄食节律则是建立科学投喂模式的生物学基础。投饲量和投饲频率与养殖动物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密切相关。文章针对国内外关于水产养殖动物摄食节律、投饲量、投饲频率和投饲方式等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投喂模式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养殖自污染因子对虾蟹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甲壳动物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对虾养殖己迈入集约化的新时期,但养殖病害趋于增多和频繁爆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一养殖场养殖的美洲鲥鱼(Alosa sapidissima)突发疾病并出现严重死亡,日死亡率高峰期达到2.5%,累积死亡率约为90%。患病鱼主要症状为体表出血、溃疡,解剖可见腹腔腹水、肝脏暗红,并伴有肠炎。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病鱼肝脏出现弥散性坏死,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和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脾脏出现出血性贫血性坏死灶、核破裂和核固缩;肾脏淋巴细胞坏死脱落,肾小体毛细血管球萎缩,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内的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结构消失。发病鱼肉眼和显微镜观察未见明显寄生虫,利用PCR方法检测鲤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鲈鱼蛙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等淡水鱼类常见病毒均为阴性。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从发病鱼的肝脏、肾脏和脾脏中分离得到形态一致的优势菌,命名为AS-AH2101。经16S rRNA测序比对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AS-AH210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S-AH2101携带气溶素(aerA)、溶血素(hlyA)、丝氨酸蛋白酶(ahpA)、热稳定细胞肠毒素(ast)、热敏感细胞肠毒素(altA)和密度感应系统(luxS)基因。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AS-AH2101能引起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发病死亡,半数致死量为3.23×104 CFU/尾。药物敏感性研究表明,AS-AH2101对头孢拉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等4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等11种抗生素敏感。综上所述,本研究报道了我国养殖美洲鲥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典型病例,为美洲鲥鱼在我国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以及嗜水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温度为15、20、25、30、35℃时豹纹鳃棘鲈幼鱼的代谢情况,并分析了幼鱼利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作为能源物质的供能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各试验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出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在15~30℃范围内,各试验组呼吸熵、氨熵、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35℃时均下降。根据氧氮比的分析结果可知,豹纹鳃棘鲈幼鱼主要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大。Q10的变化规律反映出豹纹鳃棘鲈幼鱼的适温范围为15~30℃,且温度显著影响豹纹鳃棘鲈幼鱼的代谢率。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获得的专利设计了一种以陶粒为生物填料的水处理装置,并在血鹦鹉温室大棚养殖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0 d的养殖试验,大棚水体的氨氮、亚硝态氮、总磷和总氮等水化指标没有显著的升高(P0.05),说明该装置具有一定的水质净化能力,可以在养殖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松江鲈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本文介绍了其生物学特性,并对在天津地区的工厂化养殖车间进行引进、养殖与繁殖,通过亲鱼培育、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为我国北方地区松江鲈鱼的规模化繁育与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水温对东星斑幼鱼摄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温度设5个水平(15、20、25、30、35℃),东星斑幼鱼在玻璃蓄养槽内养殖40d。结果显示20℃组、25℃组和30℃组的鱼没有死亡,35℃组的存活率为88.9%,15℃组的存活率仅为50%;总摄食量在30℃组最高,15℃组最低;特定生长率在30℃组最高,15℃组、35℃组为负值;在可以生长的组别里,30℃组饵料系数最小。本研究表明,水温对东星斑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东星斑的适宜摄食温度为20~30℃,最佳摄食温度为25~30℃;水温<20℃东星斑幼鱼不能正常摄食、生长,甚至会死亡,水温15℃时,几乎不摄食;水温>30℃,东星斑幼鱼可以正常摄食,但是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会死亡。  相似文献   
8.
从患头部溃烂病的淡水白鲨(Pangasius sutchi)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BS1,分别以腹腔注射、创伤浸泡和直接浸泡三种方式感染淡水白鲨。结果显示:该菌株能感染淡水白鲨,且毒力较强,腹腔注射0.2 m L该菌液(1×108cfu/m L)可导致受试淡水白鲨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达83.3%,直接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为0%,受感染淡水白鲨出现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对菌株BS1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一步选用16S rRNA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序列结果进行BLAST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16S rRNA基因与Gen Bank上登录的嗜水气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进化树聚为一支。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左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阿奇霉素9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斑石鲷含肉率与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的营养价值与鲜美程度,采用营养测试方法对体质量为(272.11±33.89)g的斑石鲷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斑石鲷的含肉率为66.06%±0.93%;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0.50%、20.20%、7.80%、1.30%;肌肉蛋白质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占干样品总量的65.17%,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总量为27.15%(干样,下同),占氨基酸总量的41.65%,必需氨基酸组成与FAO/WHO要求一致;斑石鲷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2.98,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胱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38.49%;肌肉中脂肪酸含量丰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28.41%,其中EPA、DHA含量分别为5.59%和13.60%,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研究表明,斑石鲷肌肉中含有丰富的EPA、DHA和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对公子小丑鱼这一观赏鱼养殖品种进行繁殖试验,旨在为天津地区家庭式水族缸养殖的种源保证进行尝试性研究。其中产卵量为600粒/次,总共产卵3次,产卵约2100粒,共孵出仔鱼约1600尾。培育2.5cm幼鱼632尾,孵化率约76.2%,仔鱼成活率为3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