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3篇
  6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针对桂桑优12品种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本文主要分析得到的基因P450 94A1的cDNA序列。通过对桂桑优12与川桑、桃树、梅树、樱桃、毛果杨、橡胶树、甜橙、葡萄、核桃等9种物种的同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测序DNA序列中存在目前P450基因家族公认的同源性保守序列,即功能域——包括P450蛋白的ExxR结构域、FxxGxRxCxG结构及DT组成的疏水区功能,并对其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图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蚕病。为了充分了解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抵抗力的差异,在实验室测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生产应用的家蚕一代杂交种的10个亲本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8810、8711、NC9C、NC99R、NJ7和NJZ)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抗性;并分析了原种生产中部分亲本品种的实际微粒子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广西现行生产应用的家蚕一代杂交种的10个亲本品种对N.b的抵抗力均较弱,属于易感品种,并且抵抗力最强亲本品种NJ7对N.b孢子的半数感染浓度(IC_(50))为4.43×104个/m L,仅是抵抗力最弱亲本品种NC9C的1.65倍,经方差分析证实10个亲本品种间抵抗力差异不显著,同时日系亲本和中系亲本间的抵抗力差异也不显著。而在蚕种生产实践中,广西现行生产量最大的两广二号的4个亲本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的微粒子病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932与7532、932与湘晖、芙蓉与7532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芙蓉与湘晖、湘晖与7532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而932与芙蓉的差异不显著;经过调查分析还发现,广西家蚕原种生产过程中不同月份生产的家蚕原种其微粒子病检出率存在差异,其中4月份与8月份、4月份与9月份、4月份与10月份、5月份与8月份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5月份与9月份、6月份与8月份、6月份与9月份、6月份与10月份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5月份与10月份差异不显著。微粒子病检出率峰值发生在4月份和6月份生产的家蚕原种。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择21头体重15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3公4母),分别在饲粮中添加使用0%(对照组)、3.0%(试验Ⅰ组)和5.0%(试验Ⅱ组)的糖蜜酒精废液浓缩物(MAWC),进行为期21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组和Ⅱ组日增重分别提高3.70%和0.97%,饲料增重比(F/G)分别降低5.5%和4.7%。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3.0%、5.0%的MAWC,饲粮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有所改善。广西甘蔗糖业副产物资源丰富,研究开发糖蜜酒精废液浓缩物作饲料,可变废为宝,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构树叶粉的调制方法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南宁3~12月份的构树叶,晒干制粉,进行常规养分分析。结果表明,3~12月份都可采集构树叶用作动物饲料。构树叶粉的总能6~10月份较高,粗蛋白3~10份月达20%以上,粗纤维在3月份及8~10月份最低。从养分含量来看,3~4月份最高,6~10月份次之,3~4月份最适合晒制树叶,但是此时树叶的生物产量低。6~10月份是适合调制构树叶的月份,但南宁6~7月份雨水最多,晒制不便。综合考虑气候和营养因素认为,8~10月份是晒制构树叶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技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在线咨询服务和用户培训中积累的经验,就升级后新版的CNKI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技巧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根据2603a有史记载以来黄河河道变迁和春秋以来东平湖演变历史,本文提出我国中央山系东段碰撞和松弛导致的地势上升和下降是影响黄河河道变迁和东平湖演变的重要因素。山系碰撞上升造成黄河河道向北西迁移,东平湖湿地北漫;山系松弛下降导致黄河河道向东南迁移,东平湖南泛。  相似文献   
17.
张书贤  唐亮  万良云 《畜禽业》2001,(12):63-63
由于商品化成品饲料的成本高、投资大,畜禽饲养户越来越关注自配饲料饲喂畜禽的方法.在我国河南、山东、安徽、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已广泛推广应用.就目前趋势看,发展势头猛,这也许是自配饲料具有降低成本、减少投入、提高饲养技术等优势之故.饲养户在饲料自配时,一般都选择了一种或是几种浓缩饲料或添加剂(以下简称浓添料),这样饲养户把对自配饲料报酬的高低转移到浓添料在饲料中贡献率的大小.这种认识,在我国农村,包括很多专业户普遍存在,似乎自配料效果完全取决于一种浓添料产品的情况.这种认识反映到饲养户对饲料报酬的期望有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分析评估了四川省泸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泸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整体水平接近四川省平均水平,但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还较低。建议泸州市加大农业投入,提升农业效率;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着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理论的应用,我国东北地区培育出大量高产粳稻品种,逐渐取代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日本典型粳稻。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形态、遗传和产量的差异及原因,研究籼粳杂交对东北粳稻改良的影响。【方法】利用InDel和SSILP亚种特异性分子标记、程氏指数、维管束数目比分析比较中国东北与日本粳稻的籼粳成分和属性及与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东北粳稻育成品种产量比日本典型粳稻高15.79%,每穗粒数多15.22%,粳型基因频率极显著低于日本粳稻。按程氏指数分类标准,东北粳稻籼粳类型是偏粳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型基因频率与穗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一、二次枝梗数及其粒数正相关。【结论】东北粳稻籼型基因频率增加导致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同时将结实率和千粒重维持在较稳定水平是东北粳稻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杂草稻在中国北方稻区的危害越来越大,杂草稻也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育种资源.利用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采集到的杂草稻为试验材料,调查了吉林省杂草稻的植物学性状,采用26对SSR引物对吉林杂草稻进行了DNA水平的多态性检测,分析了杂草稻的起源.结果表明:吉林省大部分杂草稻植株高于当地栽培稻,颖壳色共有7种表型,其中以秆黄色居多,赤褐色、黄色、黑褐色、紫黑色、灰黑色和黄褐色相对较少,果皮色以红色果皮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有芒,芒色以秆黄和赤褐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易落粒且易倒伏.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26个位点上有21个具多态性,占80.77%.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的变异范围在0.2237~1.6357,平均为0.8402.遗传多样性指数(He)的变异范围在0.1107~0.7812,平均为0.4840.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吉林杂草稻与栽培稻、野生稻分成5大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杂草稻与当地粳型栽培稻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与籼型栽培稻、临近省区粳型栽培稻、野生稻的亲缘关系较远.吉林省杂草稻很可能起源于当地粳型栽培稻,是栽培稻个体间自然杂交等产生的具有落粒特性的退化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