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6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林业   266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23篇
  90篇
综合类   1031篇
农作物   293篇
水产渔业   590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本研究以溆浦甜橙实生苗为试材,对影响其离体再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个高效离体再生系统。结果表明,30d龄溆浦甜橙实生苗上胚轴水平置于MT+3mg·L^-16-BA分化培养基中,不定芽的诱导率可高达83-3%,该不定芽在MT+0.5mg·L^-1,6-BA+1.5g·L^-1,麦芽提取物的增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增殖率可达96.7%,增殖系数为3.79。生根培养基以1/2MT+0.5mg·L^-1IBA比较适宜。这一系统再生频率高,操作简便,适合于溆浦甜橙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952.
[目的]根据SCoT多态性对湖南甜橙变异类型进行鉴定和分析。[方法]首先对SCoT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筛选合适的引物,然后对24份试材进行SCoT标记,获得的目的片段克隆测序,通过测序结果探讨其遗传变异。[结果]甜橙SCoT标记的20μl优化反应体系为:DNA模板80ng,Mg2+1.6mmol/L,dNTPs0.3mmol/L,引物0.2μmol/L,TaqDNA聚合酶用量1.6U,扩增产物在100~2000bp,扩增条带明亮清晰,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24份试材的测序片段的大小为1090-1091bp,一致性达到99.84%,存在单碱基缺失与替换;利用单碱基变异可以区分其中的12个甜橙变异株系和‘安江香柚’。[结论]本研究将为甜橙的育种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3.
茶树cDNA-AFLP银染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挖掘安白茶白化期相关的差异基因,建立并优化了茶树叶片cDNA-AFLP扩增反应体系,进行cDNA-AFLP分析。在安吉白茶叶片cDNA-AFLP的试验中,分别对20 μL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中的4种反应条件影响因子进行不同梯度优化的研究,包括引物、Mg2+、dNTP及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PCR预扩增20 μL反应体系中,引物75 ng/20 μL,Mg2+ 2.0 mM,dNTP 0.2 mM,Taq DNA聚合酶1 U时预扩增效果较好;PCR选择性扩增20 μL反应体系中,引物75 ng/20 μL,Mg2+ 2.5 mM,dNTP 0.2 mM,Taq DNA聚合酶1.5 U时选择性扩增效果较好。通过试验,获得较为理想的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体系。  相似文献   
954.
为合理利用多肽有机肥,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肽有机肥对豇豆产量品质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海和增城2个试验点,多肽肥的施用均增加了豇豆的产量,降低了硝酸盐含量,提高了维生素C含量,而在白云区试验点,施用多肽肥对豇豆的生长作用并不明显;在3个试验点,多肽肥的施用对土壤比重的作用并不大;在白云区试验点,多肽肥与无机肥配合降低了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但是在南海里水试验点,多肽肥与无机肥配合降低了土壤容重,但是土壤孔隙度并未提高,在增城试验点,多肽肥与无机肥配合并未降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并未增加。在3个试验点,施多肽肥均提高了土壤持水量。总之,多肽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提高效果优于鸡粪有机肥,且在砂质土壤上的效果优于粘土。  相似文献   
955.
茶叶β-葡萄糖苷酶亲和层析纯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化学合成的β-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β-葡萄糖脒为配体,通过N-糖苷键交联到支持物上,使糖脒N-糖苷键一侧的氨基保持带正电荷的活化状态,合成了一种β-葡萄糖苷酶的亲和层析树脂。这种合成的亲和层析树脂在弱酸条件下非常稳定,能选择性地吸附β-葡萄糖苷酶,并能多次重复使用。利用这种亲和层析树脂,在pH6和pH5条件下,从薮北种茶树叶片中纯化出两种分子量分别为63和75kDa的β-葡萄糖苷酶单体酶。以对硝基苯酚β-葡萄糖苷为底物,研究了两种酶的性质。TLC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β-葡萄糖苷酶都能水解(Z)-3-己烯醇、苯甲醇和苯乙腈的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956.
咖啡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及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广辉  梁月荣  吴颖 《茶叶》2005,31(1):18-23
咖啡因是一种嘌呤生物碱,存在于茶和咖啡中。由于咖啡因对一些人有引起失眠等的副作用,所以培育低咖啡因咖啡和茶树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综述了近年咖啡因生物合成与代谢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酶的基因克隆等,并对培育脱咖啡因茶树可能的途径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7.
砒砂岩区沙棘人工林雌雄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雌雄分异规律的研究对于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36块沙棘人工林标准地的调查统计发现:这一地区沙棘人工林雌雄比例平均为1:2.6;低龄时雄株比例很高,其数量甚至可达雌株的10倍;而在5~8年生时,雌雄比例变化渐趋平缓,基本上在1:2左右波动;冲积土、风沙土(盖沙黄土)、黄土基质上生长的沙棘人工林,其雌雄比例约为1:2.2~2.4,而砒砂岩上的沙棘雌雄比例为1:3.4。严酷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是当地人工林中雄株比例明显居多的主要原因。以采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经济型”或“生态经济型”沙棘林,应当建立在生态条件相对较好的沟谷川滩地段,适度追求经济效益;条件严酷立地应当建设“生态型”沙棘林,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护,充分发挥其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效益。  相似文献   
95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gener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ea garden soils at the alluvial plain of Cong River in Tan Cuong commune, Vietnam. Four gardens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ites on three transect lines establishe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river.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urface (0–10 cm) and subsurface (20–30 cm). Soil texture classes varied from sandy loam to light clay, which was affected by different terrains along the transect lines as well as severe disturbance such as terracing and earth excavation. The levels of total C and total N were correlated with increasing garden age, suggesting the replenishm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pool by the addition of plant residue and manure. Meanwhile, the soils showed strongly acidic nature with the average pH(H2O) of 3.7 at the surface and 3.9 at the subsurface. The effectiv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ECEC) was low at 4.7 and 4.9 cmolc kg?1, respectively, and dominated by exchangeable Al3+. Soil acidification was exacerbated with increasing garden age. However, a relatively large saturation of exchangeable calcium (Ca2+), potassium (K+), and magnesium (Mg2+) on the ECEC was found in the surface soils. The levels of available P were high, occasionally exceeding 1000 and 500 mg kg?1 at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respectively. In spite of strongly acidic condition, ammonium (NH4-N) applied as fertilizer was converted to nitrate (NO3-N) to move down to deeper layers. The levels of the bases, P, and mineral N seem to be principally determined by management practices.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se nutrients was likely to exist in water soluble forms without adsorption onto soils. It should be required to develop proper schemes and to educate the owners for adequate fertilizer managements.  相似文献   
959.
【目的】利用电子鼻和分光测色仪建立一套快速检测茶树叶片氮含量的无损伤检测方法。【方法】供试样品为茶树顶芽向下第3~4片无损伤叶片。在预实验中优化了气体收集瓶体积、顶空预热温度和顶空时间等参数。采用电子鼻自带Winmuster软件将经过优化后的传感器响应特征值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法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和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s analysis,LA),筛选出灵敏性最好的传感器。同时用分光色差仪对茶树叶片色度值进行测定。样品的测量部位是叶肉区,每组20次重复。色度值主要包括L (表示黑白或者亮暗)、a (表示红绿)、b (表示黄蓝)值。采用Origin 8.0软件对测色仪L、a、b值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利用SPSS 16.0软件采用LSD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进行t检验。对分光测色仪中色差指标进行筛选,以获得相关系数最高的参数。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茶叶总氮含量。正式试验第二步是以不同氮含量下的电子鼻和分光测色检测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气味、颜色、气味结合颜色的3种氮含量预测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预备试验,建立了气体收集器体积为50 mL、顶空预热温度为30℃、顶空时间为30 min的电子鼻检测体系。正式试验第一步确定了以对氮氧化合物灵敏(S2),对甲烷灵敏(S6),对无机硫化物灵敏(S7),对醇类、醛类、酮类物质灵敏(S8),对有机硫化物灵敏(S9)的传感器为主要传感器。根据L、a、b表色系统,b值与叶片缺氮程度呈线性相关。正式试验第二步利用气味、颜色、气味结合颜色建立的3个氮含量预测模型都具有可行性,其中气味结合颜色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率最高,达到90%。【结论】用气味结合颜色的预测模型预测茶树叶片氮含量准确度较高,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960.
阐述了香椿的主要病害,介绍了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