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17篇
  57篇
综合类   795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267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ritonX一100提取香菇单核体L52~(-adc)“和金针菇单核体F_(v23)的菌体壁抗原,分别注射兔子制备抗血清。同样方法制备L52~(-adc)“和F_(v23)原生质体融合子F_(02),F_(03)的菌体壁抗原,琼脂糖双向扩散显示融合子F_(02)、F_(03)的菌体壁抗原能与所制备的亲本抗血清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表明两个融合亲本的菌体壁抗原基因在融合子中得到表达。从而也进一步证实融合子确为两亲本的杂合子。  相似文献   
82.
香菇单核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迎捷  伯海英 《食用菌》1992,14(3):14-15
从食用菌菌丝体中制备出的单核或同核原生质体,是一种不同于孢子单核体的新的育种材料,是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重要应用.它为充分利用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扩大现有栽培种的基因型,缩短育种周期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以香菇为材料,研究了其单核原生质体的形成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83.
李岳  汪麟 《食用菌》1992,(1):7-7
黑木耳和毛木耳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中获得8个融合株(见本刊1990年第3期),经筛选选出冀杂2、3两个新种,表现有黑木耳商品性状和明显的杂交优势,产量高,生产性能好,遗传特性稳定,已在省内外推广,现将其特性研究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4.
应用均匀设计法探讨了电场刺激及培养因素对甘蓝叶原生质体分裂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电场方向和强度强烈地影响细胞分裂频率。培养成分对细胞分裂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均匀设计能筛选最优的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条件或培养基。结合“回归 -通径”分析 ,有效地综合评判和研究了各培养成分对原生质体分裂频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采用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法探究金顶侧耳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条件,结果显示:加富PDA液体培养基培养5天的菌丝,在以蔗糖为渗透压稳定剂配制2%浓度的溶壁酶条件下,30℃酶解2.5 h,原生质体得率为2.36×107个/m L;选择蔗糖再生培养基,再生率可达0.71%。  相似文献   
86.
李新奇  袁隆平  颜应成  肖金华 《种子》2004,23(10):3-6,9
不同的部分保持系可能存在不同的微效恢复基因,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基因重组,能够获得完全保持系类型,但只有在不育细胞质中才能观察得到微效恢复基因是否存在以及它们的作用大小.反向杂交法以不育细胞质为选择背景,在杂交后代植株中直接观察到微效恢复基因的表达,获得的完全不育株,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微效恢复基因,不育株再通过高温处理转换为可育后自交,来自不育株的微效恢复基因可以进一步排除掉,从而产生出没有(或很少)微效恢复基因的"亲本",利用该"亲本"高温处理后仍可转换为可育的特性,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或回交育种,在其后代中获得没有微效恢复基因的完全保持系.该研究为Cp 26不育细胞质源创造出了完全保持系.如果在田间鉴定出优异的完全不育株,对其进行单倍体育种(诱导孤雌生殖或花培),选择到没有(或很少)微效恢复基因的纯合不育株.再对其进行花培,筛选可育的突变体;或者利用纯合不育株的原生质体与一个已破坏细胞核的可育系原生质体融合,都可能得到具有纯合不育株细胞核和可育细胞质的保持系,而能够完善和改进反向杂交法.反向杂交法不但能够为所谓不能保持的不育细胞质源创造出保持系,而且有利于加强新不育系选育的目标性和预见性,提高不育系配合力和培育不同类型优异不育系.  相似文献   
87.
以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为材料,分析了其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是FP_(15)>MP_(45)>LP_(90),其中FP_(15)游离精氨酸的含量很高,而在MP_(45)和LP_(90)中含量剧降。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正好和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变化相反。2.从FP_(15)→MP_(45)→LP_(90),腐胺含量呈上升、精胺含量呈下降趋势。腐胺/(精胺 亚精胺)上升了近20倍。悬浮细胞经脱壁而成游离原生质体后,其总多胺、尸胺和腐胺的含量与悬浮细胞相比均大幅度下降,而精胺和亚精胺则有所升高。3.植物内源激素IAA、2ip的含量是LP_(90)>MP_(45)>FP_(15),ABA、ZRs的含量是FP_(15)>MP_(45)>LP_(90)。上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胚性悬浮细胞即后期悬浮细胞适合于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生理生化机理。  相似文献   
88.
水稻与空心莲子草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Oryza sativa L.)的胚性悬浮细胞和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的悬浮细胞为材料, 研究了两种原生质体电融合的条件。结果表明:在交流电场为100V/cm,直流脉冲电场为1.5kV/cm,脉冲幅宽为40μs,脉冲间隔为0.5a,脉冲次数为2次,电融合液组成为10%甘露醇和0.4mmol/LCaCl2时,原生质体的融合频率达到24.6%。  相似文献   
89.
根据GenBank中的马铃薯卷叶病外壳蛋白基因(PLRV-CP)全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RNA为模板,克隆了马铃薯卷叶病外壳蛋白基因,在pBI121的基础上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利用PLO(Poly-L-Ornithine)将PLRV-CP基因导入到马铃薯加工型品种大西洋的原生质体中,获得了转基因后代。在5株转化后代中扩增出长度为610bp的目标DNA片断,说明导入的外源PLRV-CP基因已经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CR结果的正确性。RT-PCR结果表明,在3株转化后代叶片中具有阳性表达。马铃薯卷叶病毒接种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比对照有明显的马铃薯卷叶病抗性  相似文献   
90.
体细胞杂交在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创建和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胡琼  李云昌 《作物学报》2006,32(1):138-143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作为生产油菜杂交种的主要授粉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利用,但由于油菜种内自然发生的有利用价值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不多,所以种属间转移现有不育细胞质及发掘新型不育细胞质意义重大。体细胞杂交不仅避开了有性杂交亲和障碍的限制,还可实现两个杂交亲本细胞质基因组的重组,是一种快速有效、应用广泛的转移和诱导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手段。本文综述了利用原生质体杂交技术在油菜种内、种间和属间转移雄性不育细胞质以及通过细胞质基因组重组改良和创建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利用体细胞杂交方法创建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