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7篇
  28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年来,低水分活度食品包括果蔬粉等的安全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微生物在低水分活度食品中无法生长,但是可以存活很长一段时间,且一旦条件适宜将会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急需建立适宜的方法对低水分活度食品进行杀菌以提高其安全性。以椰菜粉为原料,用功率为6 kW,频率为27.12 MHz的射频设备进行杀菌,研究其在射频过程中的加热模式和温度分布,发现样品内部和中心的温度明显高于表面温度,这可以通过加热过程中样品的翻转来改善。并研究了射频处理不同阶段椰菜粉的微生物失活及颜色改变情况,结果表明经射频处理5 min后微生物失活显著,且颜色基本不变。射频处理后的冷激(-18℃,48 h)可将微生物从3.0 log CFU/g降低到低于1.0 log CFU/g。射频与冷激相结合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低水分活度食品杀菌技术,且具有最大限度保持食品原有品质的优点。  相似文献   
22.
青花菜新品种‘浙青95’为晚熟一代杂种,从定植至收获的生育期约95 d。植株健壮整齐,生长势强,侧枝少。株形较直立,株高约70 cm,开展度约85 cm。叶片长椭圆形,颜色深绿,蜡粉中等。花球紧实高圆,蕾色深绿,蕾粒中细,球径15 cm左右,单球质量约500 g。综合抗性优良,商品性好,耐密植。适宜浙江省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23.
采用无机基质盆栽,研究不同氮浓度水平(5、10、15和20 mmol·L-1) 对青花菜叶片膜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叶片含有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 、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 、磷脂酰甘油(PG) 、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SQDG) 、磷脂酰胆碱(PC) 和磷脂酰乙醇胺(PE) 6种膜脂,同时检测出7种主要脂肪酸(C16:0、C16:2、C16:3、C18:0、C18:1、C18:2和C18:3) .MGDG和PC相对含量随氮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氮浓度为15 mmol·L-1时达到最高;而DGDG相对含量却随氮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当氮浓度为20 mmol·L-1时,有利于PG和SQDG相对含量的提高,却显著降低了PE相对含量.增加氮浓度,有利于青花菜叶片总脂肪酸的积累,同时提高C16:0、C16:2和C18:3的相对含量.通过单膜脂的脂肪酸分析发现,MGDG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中C18:3和C16:3为主要组分,增加氮浓度有利于MGDG中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提高.因此适度增加氮浓度水平有利于青花菜叶片中膜脂MGDG、PG、SQDG和Pc的合成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从而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
青花菜染色体制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花菜为材料,筛选染色体制片流程,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根尖长度为13~15 mm时,中期分裂相最多;在4种预处理中,0002 mol·L-1 8-羟基喹啉预处理25 h效果最好;青花菜染色体数为2n=18,核型公式为:2n=2x=18=8m+10sm(2SAT),其中第1、2、5、6、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第6对染色体具有随体,第3、4、7、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青花菜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905%±056%)~(1363%±006%),相对长度组成为2n=18=8M2+10M1.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3213%±337%)~(4223%±157%),臂指数为18.核型分类标准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核型.  相似文献   
25.
 以萝卜胞质不育型青花菜的幼嫩花序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可成功诱导出苗。将幼嫩花序轴接种到不同激素配比的诱导培养基上,均有愈伤组织产生,其中在MS + 6-BA 1.0mg/L + NAA 0.2mg/L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诱导率高达100%;用MS + NAA 0.01mg/L +KT 0.2mg/L + 6-BA 0.5mg/L分化不定芽时,不定芽分化效果最好,芽分化率可达6.16;用1/2 MS + NAA 0.2mg/L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高达86.7%,平均根数13.5条,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6.
试验以青花菜早熟品种"清风103"为试材,对青花菜绿体春化过程中植株中春化相关的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花菜植株在低温春化处理过程中,NR、EST和α-淀粉酶及ASP的活性都呈增加趋势。对EST、α-淀粉酶和POD同工酶分析发现,经过低温春化处理后既有新谱带的产生,也有谱带的消失,产生或消失的谱带可能与青花菜春化有关。  相似文献   
27.
不同食用菌菌糠复配基质对番茄和青花菜秧苗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开发我省来源丰富、经济实惠和性能优良的蔬菜无土育苗基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利用食用菌菌糠茶树菇渣、草菇渣和粘土矿物等材料混合配制蔬菜育苗基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对番茄种子出苗率有显著影响,但对青花菜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配方基质对番茄和青花菜秧苗壮苗指数都有显著影响。从9个配方基质处理中筛选出一个最适合番茄和青花菜等蔬菜穴盘育苗的无土基质配方--8号基质处理(由茶树菇渣按体积分数0.4、草菇渣按体积分数0.35、珍珠岩按体积分数0.1和粘土矿物按体积分数0.15均匀混配而成),该基质处理的番茄和青花菜种子出苗率高、壮苗指数均中等、pH和电导率也较合适。  相似文献   
28.
以西兰花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西兰花的花、茎和叶3个不同部位的萝卜硫素含量,对比分析了微波干燥(微波功率900 W,时间10 min)和电热鼓风干燥(干燥温度90 ℃,时间2 h)两种脱水方式所得样品中萝卜硫素含量的差异,研究了微波干燥对西兰花中萝卜硫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西兰花不同部位的萝卜硫素含量由大至小顺序为茎、花、叶,分别为(152.50±0.27)、(82.75±1.28)和(23.72±0.18)mg/kg,西兰花茎中的萝卜硫素含量分别是花和叶中的2倍左右和7倍左右;电热鼓风干燥西兰花不同部位的萝卜硫素含量同样是茎中最高,为(156.32±1.37)mg/kg,花和叶中分别为(85.04±1.13)mg/kg和(53.26±2.78)mg/kg。微波干燥与电热鼓风干燥相比,对西兰花叶中的萝卜硫素含量影响较大,对茎和花的影响不大。西兰花叶子宜采用电热鼓风干燥,茎和花既可以采用微波干燥,也可以采用电热鼓风干燥。  相似文献   
29.
【目的】克隆青花菜细胞色素家族P450CYP79F1,分析其序列特征,阐明其在不同发育时期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莱菔硫烷含量的关系,为进一步揭示莱菔硫烷合成机理提供科学依据,为青花菜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5′和3ˊ端RACE克隆技术获得青花菜CYP79F1全长序列,利用DNAMAN 6.0进行基因拼接、氨基酸序列分析和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合在线分析程序和软件进行基因和编码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CYP79F1在不同发育器官中的表达情况;结合HPLC方法测定各相应时期器官中莱菔硫烷含量,包括青花菜发育时期的根、茎、叶,成熟花球,抽薹期花蕾(顶端蕾、成熟蕾、开花前1 d的蕾和花)和种子;对CYP79F1表达量与和莱菔硫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获得了CYP79F1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G012890,该基因全长2 014 bp,包含一个1 620 bp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540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与甘蓝、白菜、芥蓝和油菜等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均在95%以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酶蛋白有2个信号肽和2个跨膜结构域,为亲水性稳定蛋白,Wolf Psort预测其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CYP79F1在根和茎中的表达量较高,叶中表达量最低,在花器官发育时期,自顶端蕾到花发育过程中呈现逐渐降低的表达趋势,种子中该基因表达量与花处于同一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青花菜发育时期的根、茎、叶、成熟花球、抽薹期花蕾和种子中莱菔硫烷含量与CYP79F1表达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抽薹期花蕾自顶端花蕾到花中莱菔硫烷生成量与CYP79F1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P<0.05),CYP79F1在调控莱菔硫烷的生成方面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生殖器官花蕾的发育过程中,能够显著上调莱菔硫烷的生成量。【结论】CYP79F1在青花菜不同发育器官中对莱菔硫烷的生成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可能与青花菜不同器官中莱菔硫烷含量多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微生物肥料对青梗花椰菜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方式[A(不施肥,CK);B(施微生物肥料);C(70%化肥+微生物肥料);D(100%化肥)]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青梗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为寻找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B、C、D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下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中,处理C效果最佳,与处理D相比,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分别增加了6.82%、11.53%、11.76%、9.68%、33.33%、62.5%、33.33%、34.04%~37.61%、8.42%~15.87%、32.53%~33.86%、13.56%~18.6%、3.99%、12.81%~17.99%,真菌数量减少了26.23%~32.89%。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数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70%化肥+微生物肥料对青梗花椰菜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