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9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为探索某鹅场鹅巴氏杆菌病疫情发生的原因,采集初诊为鹅巴氏杆菌感染病例的肝脏、心脏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经过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种与血清型PCR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等进行鉴定,并根据GenBank中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相关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其血清型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荚膜A型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多杀亚种,血清型Ⅰ型,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实验小鼠最小致死量为5 cfu。该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头孢三嗪、头孢噻吩、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和氟苯尼考5种药物敏感。成功克隆的该分离菌株荚膜合成相关基因hyaD hyaC的开放阅读框4 155 bp,与已发布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血清型Ⅰ型PCR的扩增基因片段303 bp,与巴氏杆菌C48 1株扩增基因片段序列完全相同。综上,该株血清型Ⅰ型荚膜A型的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鹅场疫情发生的病原,克隆的荚膜合成相关基因和菌体血清型特异性基因遗传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2.
为制备抗鹅α-干扰素的单链抗体,以抗鹅α-干扰素的杂交瘤细胞株总RNA为模板,RT-PCR法扩增鹅α-干扰素的抗体轻、重链基因,再采用SOE-PCR法,以编码柔性多肽(Gly4Ser)3为接头,组装出完整的鹅α-干扰素的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c Fv)基因,并将Sc Fv基因克隆到p GEMT-Easy载体中进行测序分析,将测序正确的Sc Fv基因片段克隆入p ET-30a载体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显示,成功组装了Sc Fv基因,其全长为726 bp,为VH-Linker-VL结构,其中VH长357 bp、VL长324 bp,成功表达了Sc Fv蛋白,大小为27 ku。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不同饲养模式下肉鹅的生产性能。[方法]选用3 600只江南白鹅,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舍内地面+舍外运动场+河流(Ⅰ组)、舍内地面+舍外运动场+小水池(Ⅱ组)、舍内网架+舍外运动场+河流(Ⅲ组)、舍内网架+舍外运动场+小水池(Ⅳ组)4种方式进行饲养,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江南白鹅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采用舍内网架+舍外运动场+河流饲养方式的Ⅲ组江南白鹅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Ⅲ组江南白鹅的上市体重高于其他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江南白鹅的死淘率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组江南白鹅的死淘率略低于Ⅰ、Ⅱ组,Ⅲ组江南白鹅的死淘率低于Ⅳ组;各组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舍内网架+舍外运动场+小水池的饲养模式是较理想的饲养方式,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对扬州鹅种鹅繁殖系统及相关激素mRNA表达、分泌的影响,探明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对种鹅繁殖机能的作用特点。【方法】取接受自然光照且日照时长逐渐缩短的200日龄种鹅作为试验对象,试验初期日照时长约为9.7 h·d-1、气温5℃左右。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2个温度处理(0-5℃、25-30℃)和3个光照时间处理(8、12、16 h),其中光照时间处理在正常白昼基础上进行增减,将120只成年母鹅随机分至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20只,全封闭饲养,自由采食、饮水。试验第30天,从每个处理随机取5只鹅翅静脉采血3 mL,用于测定相关激素指标,同时从每个处理中随机取3只鹅,屠宰,取下丘脑和垂体速冻、超低温保存,用于测定相关基因表达量;分离生殖系统,进行重量或长度测定,同时取输卵管膨大部制作组织切片。【结果】①16 h光照处理组种鹅血清促黄体素(LH)浓度显著高于8 h和12 h光照处理组(P<0.05),16 h光照处理组种鹅血清催乳素(PRL)浓度显著高于12 h光照处理组(P<0.05)。高温(25-30℃)处理组种鹅血清PRL浓度显著高于低温(0-5℃)组(P<0.05)。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处理对种鹅血清LH、PRL和雌二醇(E2)浓度的影响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②12 h光照处理组种鹅卵巢指数、卵泡指数均显著大于16 h光照处理组(P<0.05),8 h光照处理组种鹅卵泡数显著大于16 h光照处理组(P<0.05),12 h光照处理组种鹅输卵管长显著大于8 h、16 h光照处理组(P<0.05);环境温度对种鹅卵巢指数、卵泡指数、卵泡数、输卵管指数和输卵管长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③8、12 h光照处理组和高温处理组种鹅的输卵管膨大部颜色鲜红,假复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均较厚,皱褶明显,分泌腺丰富;16 h光照处理组、低温处理组种鹅的输卵管膨大部颜色暗红,假复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较薄,皱褶模糊,分泌腺较少。④16 h光照处理组种鹅垂体PRL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8、12 h光照处理组(P<0.01)。⑤光照时间与环境温度对种鹅生殖系统、激素基因表达影响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16 h长光照抑制了卵巢、卵泡的生长发育,12 h光照增长了输卵管的长度;16 h长光照提高了PRL基因的表达丰度。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长光照抑制了种鹅的繁殖机能,扬州鹅种鹅的最适光照时间为12 h。高温提高了种鹅血清LH、PRL浓度,低温影响了输卵管组织结构,故种鹅饲养期间要适当控温,尽量避免种鹅暴露于极端温度环境。  相似文献   
95.
雁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郎溪县雁鹅原种鹅场的雁鹅(Anser)为研究材料,应用ISSR技术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筛选出43个ISSR引物,对94个供试样本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216个位点,每条引物扩增出的谱带数在2~7之间,平均为5.0条;多态谱带比率在16.67%~100%之间,平均为65.60%,材料间遗传距离为0.2~0.45.用不加权算术平均组对法(UPGMA)构建了雁鹅种群的遗传系谱,结果94个个体可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由1个个体组成,第2类群由6个个体组成,第3类群由87个个体组成.  相似文献   
96.
太湖鹅产肉性能及肌肉品质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0日龄太湖鹅为试验素材,测定其屠宰性能和相关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①全净膛率公母鹅分别为69.01%和70.31%,差异显著(P<0.05);半净膛率公母鹅分别为77.46%和79.17%,差异显著(P<0.05);胸肌率公母鹅之间差异显著(P<0.05)。②无论公鹅还是母鹅,腿肌肉色、pH显著高于胸肌;剪切力范围在2.45~3.91 kg,胸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系水力为71.30%~73.05%。③水分含量为75.88%~76.70%,粗蛋白质含量为20.33%~20.91%,各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粗脂肪含量为1.18%~1.45%,母鹅胸肌含量为1.45%,公鹅为1.18%,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7.
籽鹅促卵泡激素β亚基cDNA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新屠宰的雌性籽鹅脑垂体中提取总RNA,经RT-PCR法扩增目的片段,获得长为396 bp的籽鹅促卵泡激素β亚基cDNA片段。将扩增的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中。随机挑选阳性重组子进行鉴定、测序,将测序结果与绵羊、水牛、鸡、鸭等多种哺乳动物和禽类该基因序列及相应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籽鹅促卵泡激素β亚基基因序列和其它动物一样,都有较高的保守性。其中与鸭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7.0%,氨基酸同源性为100%。总体来看,在各种动物中FSHβ亚基基因同源性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98.
太湖鹅体尺测量及屠宰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0日龄太湖鹅体尺及屠宰性能进行测定,并对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太湖鹅平均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胸宽、胫长、胫围、髋骨宽、半潜水长、颈长分别为26.23cm、12.03cm、10.31cm、9.94cm、8.42cm、4.38cm、6.01cm、49.08cm、35.85cm,除龙骨长、髋骨宽外,其它体尺指标公母间差异显著;平均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分别为87.84%、69.66%、78.31%、7.35%、18.74%,半净膛率、胸肌率公母间差异极显著(P〈0.01),全净膛率公母间差异显著(P〈0.05);体尺各指标间仅有半潜水长和髋骨宽呈负相关,屠宰性能各指标间存在高等或中等强度相关,胸肌重与胫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
利用多态性丰富的15个微卫星标记对列入国家级畜禽保护名录的10个鹅品种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鹅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0.044,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408,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0.257,3个固定指数只有Fst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鹅群体内近交系数(Fis)均为负值。各个鹅群体间,豁眼鹅与伊犁鹅的基因流值最小(Nm=0.416),四川白鹅与伊犁鹅间基因流值最大(Nm=1.430)。结合基因流和STRUCTURE分析结果,10个地方鹅品种可划分为四类:兴国灰鹅、豁眼鹅和太湖鹅为一类,四川白鹅、狮头鹅和乌鬃鹅为一类,酃县白鹅和皖西白鹅为一类,雁鹅和伊犁鹅为一类,这种聚类结果与各个品种的选育历史和地理分布等一致。  相似文献   
100.
朗德鹅祖代不同个体选配组合繁殖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育适应湖北气候特点的肥肝鹅新品系。[方法]采用随机交配方法,对160只朗德鹅祖代鹅按1:3性比为1组,建立14个父系选配组合和26个母系选配组合,观测不同选配组合在1个产蛋季节种鹅的繁殖性能。[结果]结果表明,各组合种鹅的繁殖性能指标存在较大差异(P〈0.01),14个父系组合相比较,种鹅产蛋总数、只平产蛋、平均蛋重、产蛋天数、平均产蛋率、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等指标值的变异系数分别达24%、24%、5%、14%、25%、23%、15%、29%和11%;同样26个母系组合相比较,这些指标值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27%、27%、4%、8%、26%、20%、15%、27%和11%。[结论]法国朗德鹅在饲养条件下繁殖性能不整齐,可选择性大,可以进行肥肝鹅新品种(系)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