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9篇
  43篇
综合类   22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5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我国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我国猪圆环病毒2型(PCv2)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本实验室分离到的19株PCV2分离株通过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和测序分析,将其分为2个大基因群和3个亚群,其基因组分别为1 766 nt、1 767 nt和l 768 nt,各占15.8%、73.7%和10.5%.以1 767 nt毒株为基准,其基因组第39或1 039位有1个碱基缺失后突变成1 766 nt毒株;第1 040位有1个碱基插入后突变成1 768 nt毒株.对19株病毒ORF2编码的Cap蛋白分析发现,有4株病毒编码基因发生了突变,出现了705 nt和708 nt两种突变型,使ORF2编码的Cap蛋白C末端分别有1和2个氨基酸增加.同时,本实验选用Acc I和Fba I内切酶对19株病毒基因组PCR产物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其结果可作为流行毒株分型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92.
Cochliomyia hominivorax (Calliphorida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yiasis-causing flie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sever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livestock industry throughout the Neotropical region. In Brazil, C. hominivorax has been controlled mainly with organophosphate (OP) insecticides, although the inappropriate use of these chemicals can result in the selection of resistant flies. Changes in carboxylesterase activity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OP insecticides in some arthopodan species. In this work, w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part of the E3 gene in C. hominivorax (ChE7), which contained the same substitutions responsibl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OP hydrolase activity in Lucilia cuprina (Calliphoridae). Digestio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 with a restriction enzyme that specifically recognized the mutation site unambiguously differentiated wild and mutated esterase alleles. The PCR-RFLP assay therefore provided a fast, reliable DNA-base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 hominivorax individuals with a mutation in the esterase gene. Further bioassays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of this mutation with OP resistance in C. hominivorax should allow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93.
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大约克猪和二花脸猪SLA-DRB外显子2的多态性.结果显示:Rsa Ⅰ酶切后得到3种等位基因条带,分别为A(141/93/11 bp)、B(111/69/54/11 bp)、D(93/48/39/54/11 bp).χ2检测表明:二花脸猪SLA-DRB基因外显子2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大约克猪处于非平衡状态(P<001).两品种A等位基因均为优势等位基因,AA型为主要基因型,其频率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首次发现等位基因B、D分别出现在二花脸猪和大约克猪中,有望用于区分两品种.  相似文献   
94.
分别采用HaeⅢ和BstYI内切酶,以PCR-RFLP方法检测了新疆地区引进的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BoLA-DRB3基因的多态性。结果显示:在HaeⅢ酶切分析中检测到6种基因型,3个等位基因,其中基因型AB频率最高,等位基因A为优势基因;在BstYI酶切分析中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2个等位基因,其中基因型AA频率最高,等位基因A为优势基因。经χ2适合性检验,BoLA-DRB3基因的HaeⅢ酶切位点的碱基突变偏离Hardy-Weinberg(P<0.01)平衡状态,而BstYI酶切位点碱基突变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95.
鸭催乳素基因内含子1 SN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RFLP方法和DNA测序技术检测了江淮流域的高邮鸭、巢湖鸭、淮南麻鸭、荆江麻鸭和沔阳麻鸭5个鸭品种PRL基因第1内含子多态.结果表明:内含子1在1 326 bp处发生了T→C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B和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285 7、0.287 9、0.228 6、0.166 7、0.283 3;B等位基因在江淮流域的5个鸭品种当中具有绝对优势;5个家鸭品种的多态性良好且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96.
通过利用非互补的PCR-RFLP技术检测了12个鸡群体378个样本在Mx基因编码序列第1892位的等位基因.结果表明:鸡Mx基因经PCR-RFLP扩增,获得长度约为100 bp的基因片段,在1892位发生A→G的突变;鸡Mx的抗病性(A)和易感性(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和62%,且分布于西南亚的BAN、PKD、PMA和Pal 4个鸡群体中的抗病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相似文献   
97.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藏猪H-FABP和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结果发现藏猪H-FABP-HinfⅠ酶切出现3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HH频率最高,为63.39%;A-FABP-BsmⅠ酶切出现3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AA频率最高,为55.36%;上述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藏猪这2个基因均呈多态分布,与高IMF含量相关的基因型频率较高,这可能与藏猪优良的肉质有关系。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究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基因在牦牛内的遗传多态性,为进一步揭示牦牛群体间遗传分化、开展牦牛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以及HSL基因在牦牛物种中的定位、表达调控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和巴州牦牛共92头牦牛的HSL基因部分外显子I进行SmaI酶切多态性分析;统计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大小,进行卡方(χ2)适合性、独立性检验,并计算纯合度、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态参数。【结果】3个牦牛群体在HSL基因外显子I具有SmaI酶切多态性,在该酶切位点存在AA、AB和BB 3种基因型。3个牦牛群体均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而BB基因型只在巴州牦牛中检测到。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而巴州牦牛AB基因型频率最高;A等位基因频率在3个牦牛群体中均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适合性检验表明3个牦牛群体在该酶切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独立性检验表明九龙牦牛与麦洼牦牛、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0.01<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而麦洼牦牛与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测序分析表明,HSL基因外显子I第70位(从PCR产物测序片段的5′端计数)发生了单碱基突变(G→A),并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由甘氨酸(G)变为精氨酸(R)。【结论】牦牛在HSL基因外显子I内具有SmaI酶切多态性,其多态性是因所分析序列内一单碱基突变(G→A)所致,该碱基转换导致了氨基酸由甘氨酸(G)变为精氨酸(R);在该酶切位点,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和巴州牦牛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九龙牦牛与麦洼牦牛、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0.01<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而麦洼牦牛与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应用生物学软件Vector NTI对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的转铁结合蛋白tbpB进行基因分型研究,通过选择AluⅠ、AvaⅡ和RsaⅠ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15株Hps标准株和12株分离株的tbpB基因进行RFLP分析。经过生物学软件Vector NTI精确分型,标准株得到了11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Ⅰ(AAA)包括血清型1、3和15,Ⅱ(BBB)包括血清型2、9和11;分离株的分型产生了10种基因型,其中6种为新的基因型。这一结果证实了Hps流行株的多样性,说明该方法对于猪革拉泽氏病流行病学规律的研究具有实用意义,同时,需要对更多的分离株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短体线虫隶属于垫刃目(Tylenchida Thorne, 1949),垫刃亚目(Tylenchina Chitwood, 1950),短体科(Pratylenchidae Thorne, 1949),短体亚科(Pratylenchinae Thorne, 1949),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Filipjev, 1936),是一类重要的迁移性内寄生植物病原线虫 [1]。国内外已报道该属线虫百余种。其中我国已报道种类有P.alleni、 P.artemisiae、 P.coffeae、 P.crenatu、 P.cruciferus、 P.dioscoreae、 P.hexincisus、 P.loosi、 P.penetrans、 P.pratensi、 P.neglectus、 P.penetrans、 P.scribneri、 P.thornei、 P.varicaudatus、 P.vulnus及P.zeae 17种。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地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植物线虫的传播机会大大增加,我国口岸也先后从进境植物根围截获P.brachyurus、 P.neglectus、 P.zeae、 P.coffeae、 P.penetrans、 P.pinguicaudatus等。基于本类群线虫的重要性和国内以往的鉴定都主要单纯依据形态学特征,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和rDNA的PCR-RFLP及序列分析技术对浙江和海南不同寄主上植物线虫调查时发现的4个短体线虫群体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