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节杆菌(AS)能够产生一种β-呋喃果糖苷酶,该酶能以蔗糖和乳糖为底物,合成低聚乳果糖(LS)。这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对人体健康有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实验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对节杆菌产β-呋喃果糖苷酶活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基的配方为蔗糖4%、酵母膏1.60%、牛肉膏0.50%、KH_2PO_40.20%、(NH_4)_2HPO_40.40%。  相似文献   
82.
ChAT在1日龄锥鸡丘脑视、听觉中继核团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是ACh的合成酶,为了观察它在禽脑内的分布,试验选取1日龄雏鸡5天,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ChAT在鸡丘脑视、听觉中继核团内的分。结果表明,在1日龄雏鸡丘脑中,ChAT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圆核、卵圆核及亚圆核中,且密度较高、染色较深;外侧膝状体核中既有阳性神经元,又有阳性纤维分布。这表明1日龄雏鸡丘脑中继核团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发育已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旨在建立中国流行株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衣壳蛋白(Gag)哺乳动物稳定表达细胞系。将HIV-1核心蛋白基因gag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依次串联插入反转录病毒载体pFB-neo,构建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pFB-gag-EGFP,并与含有辅助病毒gag-pol和env基因的质粒pVPack-GP、pVPack-10A1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出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验证HIV-1核心蛋白Gag表达,G418抗性筛选阳性细胞。结果表明,HIV-1核心蛋白Gag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可在SP2/0细胞中稳定表达,HIV-1核心蛋白gag基因稳定表达细胞系成功建立,为抗AIDS治疗用基因工程制剂及靶向药物的活性检测提供了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4.
对紫薇进行疏果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40%乙烯利WC100mlM667m2进行疏果,药后30天单株落果率为67.08%、果序重355.6g,明显好于其他激素的疏果效果,且对苗木较为安全,基本上能达到疏果目的;75%赤霉酸SP0.5g/667m2、80%萘乙酸SP5g/667m2疏果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5.
为了证实孕激素受体是否存在于雌性山羊颈动脉体。取雌性山羊的颈动脉体,经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后,观察孕激素受体在颈动脉体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雌性山羊的颈动脉体的Ⅰ型细胞、Ⅱ型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Ⅰ型细胞中PR强阳性产物分布于细胞膜,中等阳性产物分布于整个细胞质中;Ⅱ型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有强阳性产物分布。证实孕激素受体在雌性山羊颈动脉体中分布广泛,提示颈动脉体可能接受孕激素的调节,这为研究孕激素非生殖调节功能及颈动脉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microplot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ly ash on the plant growth and yield of tomato cultivars, Pusa Ruby, Pusa Early Dwarf and New Uday, and on wilt disease 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 Fly ash was applied to soil by broadcast or in rows at the rate of 1, 2, 3 and 4 kg ash m-2 in place of inorganic fertilizers. In control plots, NPK (about 40 : 20 : 20 kg acre-1) and compost were added in place of fly ash. Ash application greatly increased the soil contents of P, K, B, Ca, Mg, Mn, Zn, carbonates, bicarbonates and sulphates. Plants grown in the ash-treated plots, especially at 3 or 4 kg dose, showed luxuriant growth and greener foliage, and plant growth and yield of the three cultiva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lants grown in plots without fly ash. The wilt fungus, F.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at the inoculum level of 2 g plant-1 caused significant suppression of growth and yield in all three cultivars. Application of fly ash, however, checked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the fungus,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considered variables compared with the inoculated control. Soil population of the fungus (colony-forming units g soil-1)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ash dose. Row application was found to be relatively mo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the yield of tomato cultivars and suppressing the wilt disease. The greatest increase in the yield of fungus inoculated and uninoculated plants due to broadcast or row application at 3 or 4 kg ash m-2 was recorded in tomato cv. Pusa Ruby (39 - 61 and 9 - 24%), followed by Pusa Early Dwarf (31 - 61 and 17 - 34%) and New Uday (21 - 35 and 4 - 22%).  相似文献   
87.
顶盖前下核/顶盖前间下核(Nucleus subpre-tectalis/nucleus interstito-pretectalis-subpretectalis,SP/IPS核)向圆核的投射是鸟类视觉信息传导通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试验使用羰花青荧光染料DiI逆向神经标记技术研究了这些投射向圆核的SP/IPS细胞(S细胞)的形态特征。根据树突的数量及分枝情况,标记出的S细胞可分为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然后根据次级树突的数量又分别将这2种细胞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2种。形态学测量表明,Ⅰ型细胞的胞体大小、面积均小于Ⅱ型细胞,其数目也略少。  相似文献   
88.
亚麻荠种子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贮藏蛋白。为了获得广泛的育种材料,创建优异的新种质,采用EMS(甲基磺酸乙酯)对亚麻荠种子进行诱变处理。通过EMS不同处理时间(0,8,12,16 h)和不同处理浓度(0,0.2%,0.4%,0.6%,0.8%,1.0%,1.2%)条件下诱变亚麻荠种子,建立了EMS诱变亚麻荠种子的优化体系,以0.8%(V/V)EMS处理成熟种子12 h效果最佳,筛选获得一个亚麻荠2SP1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体种子贮藏蛋白成分中缺失了2S清蛋白,但是亚麻荠种子含油量和蛋白含量、株型和种子萌发等农艺性状未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特殊的亚麻荠2SP1突变体可作为研究种子贮藏蛋白合成机理及培育高营养品质亚麻荠新品种的优异种质资源,也可用于进行相关功能基因组学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89.
试验选用7种不同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防治杞柳瘿蚊。试验结果表明:20%啶虫脒SL 667m2用20mL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d被害株率为8.18%,保株防效达69.53%,被害枝头恢复率达50%;药后14d被害株率仅1.82%,保株防效达94.38%,被害枝头恢复率达88.89%,被害枝头几乎全部恢复正常生长。试验发现供试药剂对初现期虫瘿直径小于0.5cm的被害枝头防治效果好,而对老熟期虫瘿直径在0.5cm以上的被害枝头防治效果差。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梁门”“足三里”“三阴交”穴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大鼠胃窦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及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GP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10只正常SD大鼠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造模成功后选取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胃复安组,每组10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并连续8周不规则喂养高糖高脂饲料方法制备DGP模型,每周测量血糖、尿糖值,记录症状积分。电针组大鼠取穴“梁门”“足三里”“三阴交”,胃复安组予1.7%胃复安药液灌胃(1 mL/100 g)。治疗结束后,ELISA法检测IGF-1及EGF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尿糖值和症状积分显著升高(P<0.01),胃窦部IGF-1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EGF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电针组和胃复安组大鼠尿糖值、症状积分、胃窦部IGF-1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EGF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电针组大鼠血糖明显降低(P<0.05),胃复安组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组与胃复安组大鼠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电针“梁门”“足三里”“三阴交”穴能够降低DGP大鼠血糖、尿糖值,改善DGP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电针调控胃窦组织中IGF-1与EGF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