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8篇
  23篇
综合类   248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319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K. Peremans  DVM  F. De  Winter  MD  L. Janssens  DVM  PhD  F. Dumont  PhD  H. Van  Bree  DVM  PhD  R. Dierckx  MD  PhD 《Veterinary radiology & ultrasound》2002,43(2):178-182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the use of the 99mTc-labeled radiopharmaceutical ciprofloxacin (Infecton) in a case of hip prosthesis loosening in a dog. Serial planar radiographs were not conclusive, and culture of the synovial fluid was negative. Antibiotic treatment did not result in improvement of the lameness. Scintigraphy was performed with 99-Tc-Infecton, a tracer claimed to be specific for infection. Antibiotic treatment was interrupted 6 weeks prior to the examination. Planar and tomographic images at 3 h and at 24 h postinjection showed increased activity along the acetabulum and the proximal femoral bone surrounding the femoral prosthesis, indicating focal infection. Bacteriology performed after removal of the implant reveal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相似文献   
62.
卵孢白僵菌感染草地蛴螬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敏仪  刘太勇 《草地学报》1995,3(4):283-288
从湖南南山牧场草地上自然罹病的蛴螬虫体上分离出一株卵孢白僵菌。在室内和野外人工草地进行蛴螬活虫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用卵孢白僵菌孢子液感染蛴螬活虫,30天内蛴螬感染率达64.6─92.1%;野外草地试验,用卵孢白僵菌制成菌剂拌少量细土撤于地表,20天内,蛴螬感染率为70%以上。  相似文献   
63.
在紫薇上,有3种白粉菌寄生——Uncinulliella australiana,Erysiphe lagerstroemiae和Phyllactinia corylea经研究,在昆明地区紫薇上的白粉菌应为Uncinulliella australiana,这与雅安地区所发生的紫薇白粉菌同属一种。菌丝体在紫薇芽鳞下越冬,春天来临或给予合适的条件,菌丝体便开始发育蔓延,对紫薇造成初侵染。分生孢子的散布受降水、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的影响。降水明显对分生孢子散布不利。分生孢子散布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节律。在一年中,紫薇白粉病在春季开始发生,雨季(6月到9月)达到高峰,在晚秋停止了发展。  相似文献   
64.
水试验通过将鸭肝炎病毒(DNV)在鸡胚传代,培育出雏鸭用鸭病毒性肝炎(DVH)弱毒疫苗——鸭病毒性肝炎81代鸡胚化弱毒疫苗(简称BAU-1),并对该苗进行了实验室试验。 试验表明,BAU-1对雏鸭安全无毒性,稳定性好,在敏感鸭体内连传5代无毒力返强现象。经测定,BAU-1的免疫剂量为5×10~(9·4)ELD50/只(皮下免疫)。通过对免疫雏鸭的血清抗体滴度进行测定,证实该BAU-1疫苗对雏鸭的免疫保护期在6周以上。  相似文献   
65.
青海牦牛和藏羊泡球蚴的感染及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高原地区牦牛和藏羊体内多房棘球蚴的感染进行调查,感染率分别为4.7%和5.4%;用病理组织学技术对牦牛和藏羊体内寄生的泡球蚴形态结构进行观察,证实大部分泡球蚴结构受损或退化,虽然部分结构高度分化,但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原头蚴,并对其流行病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稻曲病侵染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 ~2011年对稻曲病的侵染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生存力很强,即使在-20℃的低温条件下也可保持8个月以上的活性,揭示厚垣孢子完全可以成为来年稻曲病的初侵染来源;在水稻的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分别对其进行药剂处理,孕穗期处理的防效最高,均超过90%,与其他处理间有极显著的差异,揭示孕穗期是稻曲病菌侵染的关键期;水稻不同播期对稻曲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抗性越强的品种分期播种对稻曲病的影响越低.  相似文献   
67.
2010-2011年河南省部分地区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河南省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情况。从河南省15个地市发病鸡场采集病鸡组织样品309份,采用鸡胚尿囊腔传代接种法分离病毒,并利用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和RT-PCR试验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类病毒的总检出率为26.54%,其中NDV、IBV和AIV(H9)的检出率分别为11.00%、3.88%和11.65%。2010年10月NDV和IBV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30.00%、15.00%,2011年1月AIV(H9)检出率最高,为43.24%。2类病毒混合感染的检出率达3.24%。表明2010年7月-2011年4月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以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河南省部分地区普遍流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感染。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河南省3种主要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根据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3D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优化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DHV的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仅特异性扩增出DHV 46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扩增鸭瘟病毒(DPV)、鹅细小病毒(GPV)、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副粘病毒(GPMV)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100 pg的DHV核酸;对6份临床病料进行RT-PCR扩增,DHV的检出率为83.33%(5/6)。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对临床病料中的DHV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9.
内蒙古孑遗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特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玥  杜国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53-10754
对内蒙古荒漠珍稀、孑遗植物四合木、绵刺、白刺、霸王和强旱生植物半日花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特性进行了调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根系样本,采用十字交叉法统计常见科、属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丛枝、泡囊的侵染率,观察侵染面积,阐明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结果表明:这些孑遗植物均被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多数种类侵染率较高;不同种孑遗植物侵染率有一定的差异。在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同种孑遗植物菌根侵染状况也有明显的差异。四合木、半日花等的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很高,菌根类型主要为疆南星型菌根。  相似文献   
70.
侯成香  覃光星  刘挺  郭锡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49-11652
从昆虫的体壁防御、先天免疫、体温升高和免疫缺陷4个方面,阐述昆虫对真菌的防御机制及其自身的防御缺陷、病原真菌对昆虫识别的逃避对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