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55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58篇
  32篇
综合类   1552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302篇
畜牧兽医   4852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525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药理气导滞汤对绵羊瓣胃和子宫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2.
从一群自然发病疑似新城疫的病鸡脑中分离出一株野毒株,经过鸡胚传代、HA测定、电镜观察以及回归试验等确认是新城疫病毒。该分离毒株毒力极强,以100倍稀释后,接种SPF鸡胚,24-60小时内鸡胚全部死亡,接种易感雏鸡后,潜伏期短、发病早,呈现典型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23.
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目拟验方几则,治疗以下牛病效果颇佳,观介绍如下.1牛前胃驰缓1.1病因及定状牛前胃弛缓多发于体质瘦弱的牛,加之长期饲喂劣质粗硬混有泥砂以及纤维过多难以消化的饲料(如豆桔等),致使前胃先过度兴奋,而后转为弛缓;或长期饲喂柔软的糖料(如铁皮等),对胃粘膜神经感受器的刺激不足,而发生本病.此外,使役过度,运动不足,草料聚变等,都可引起本病.也可以由其它疾病继发引起.发病初期,病牛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有时出现食欲异常.后期病牛表现为精神沉郁,头低耳聋,四肢无力,逐渐消瘦,被毛粗…  相似文献   
24.
浅谈奶牛前胃弛缓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奶牛前胃弛缓的辨治何觉义,胡福兰,冯昌荣(西南农业大学重庆630716)奶牛前胃弛缓是常见病,主要是以食欲降低,反刍减少,瘤胃蠕动减弱,胃内容物后送困难而发酵腐败,引起气胀、粪便异常等为病症。个体农户饲养的奶牛,由于缺乏运动场地和饲养管理粗疏等原...  相似文献   
25.
26.
27.
龙井市河西街某熊场舍饲笼养黑、棕熊53只。其中,44号熊于1991年12月4日死亡,经剖检诊断,为胃内异物致死无疑。一、发病与临床症状d4号黑熊为公熊,体重约100公斤。10月初,突然发现胆汁量锐减,遂停止取胆,仍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为临床设计背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l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用显微解剖法观测第l—l2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第l—l2胸神经后皮支的伴行动脉为肋间后动脉的背侧皮支。皮神经及其伴行动脉于脊柱两旁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背部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可设计以第l—12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相似文献   
30.
三分域模型在研究单胃动物内源氨基酸排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三分域链状系统模型及单胃动物内源氨基酸排泄特点的基础上 ,讨论了如何将三分域链状模型用于单胃动物内源氨基酸排泄模式的确定。研究分三步进行 :1.测定动物血液体积 ;2.静脉连续灌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并使之于体内达到平衡 ;3.检测消化道中同位素标记氨基酸的排泄率。文章指出 ,若能对所有必需氨基酸的内源排泄率均进行测定 ,则可得出内源氨基酸排泄模式 ,因而在实际测定饲料或日粮真可消化氨基酸含量时 ,只需测定某种氨基酸的内源排泄量即可知其它氨基酸的内源排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