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27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14篇
  377篇
综合类   498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顾益初  钦绳武 《土壤》1997,29(1):13-17
在5年田间定位肥为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每年对土壤全磷、速效磷、无机磷形态分级测定和植株含磷量分析,探讨了在长基施磷条件下,潮土中磷家的积累,形态转化以及合理的氮磷肥配比和磷肥的利用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92.
冷型小麦磷素吸收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至2004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条件下(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冷型小麦的磷素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开花前功能叶片和穗部具有较高的磷素积累量;开花后的吸收积累量也较大,比暖型小麦高24.4%;成熟期冷型小麦子粒中磷素积累量在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分别比暖型小麦高6.3%、11.1%、18.5%和50.6%;植株磷素总积累量趋势与子粒一致。结果说明冷型小麦属于高效吸磷基因型,暖型小麦属于低效吸磷基因型;而且冷型小麦磷素积累量对氮、磷肥均有较高的响应度,属于高效高响应吸磷基因型。  相似文献   
93.
解磷菌剂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磷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课题组自行分离筛选的B2和B67解磷菌株研制的菌剂,在盆栽和大田试验过程中,菌剂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有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培肥土壤的作用,而且是菌剂和化肥配合施用效果显著。施用了解磷菌剂或菌剂和化肥配合施用后,盆栽玉米的株高、鲜重和干重,较CK增加15.2%~89.2%,玉米单株吸养量较CK增加20%~146%;青菜的鲜重、干重和生物量较CK增加15.8%~41.6%,和CK比较差异显著;小麦的株高、有效小穗数、穗粒数、粒重以及生物量也较CK差异显著,大田试验的几种作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另外B2和B67接种到山西省典型土壤中,土壤速效磷含量较CK增加1.35~3.04倍,且发现其溶磷效果和土壤磷酸酶活性与有效活菌数相关,解磷菌剂在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同时,也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土壤磷素循环与磷肥施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5.
山东主要土类有机质及其与供磷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3大土类中棕壤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为10.69g kg-1,其次为褐土和潮土;高产农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0.9g kg-1,高于中低产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密切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磷酸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转化难溶性磷的强度均呈正相关,而与磷吸附最大缓冲容量MBC、固磷百分率、解吸能Qm呈负相关;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有机质对棕壤中的中度活性有机磷MLOP、潮土中的Ca2-P、褐土中的A l-P、高产农田中的A l-P,中低产田的Fe-P均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均是高产农田大于中低产田。有机质不仅直接丰富了高产农田的磷库,而且通过提高磷酸化酶的活性,降低土壤磷的吸附、固定,促进解吸,增加了土壤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龙眼磷素营养诊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果园调查与大田磷肥施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龙眼磷素营养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磷素诊断形态为速效磷 (Olsen法 ) ,其诊断指标 (mg/ kg)为 :>43 .89,丰富 ;1 7.5 7~ 43 .89,高 ;7.91~ 1 7.5 7,中 ;5 .0 0~ 7.91 ,低 ;<5 .0 0 ,极低。龙眼植株磷素营养诊断最佳诊断时期为 1月 ,最佳诊断部位为老熟秋梢第 2位叶 ,诊断形态为全磷 ,其诊断指标 (P% )为 :>0 .1 65 ,过剩 ;0 .1 2 4~ 0 .1 65 ,高 ;0 .1 0 9~ 0 .1 2 4,中 ;0 .0 80~ 0 .1 0 9,低 ;<0 .0 80 ,极低  相似文献   
97.
豫北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王新民  王卫华  侯彦林 《土壤》2004,36(2):173-176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P分级方法研究了豫北褐土多年棚龄蔬菜保护地土壤P素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0 ~ 20cm土层全P、无机P、有机P、Olsen-P的含量分别为:1385.6 ~ 2896.5、1097.1 ~ 2365.7、270.0 ~ 606.9、109.8 ~ 302.4 mg/kg,Ca2-P、Ca8-P、Al-P、Fe-P、O-P、Ca10-P分别占无机P的百分比平均为:12.5 %、37.2 %、10.8 %、5.8 %、13.3 %、20.5 %,Olsen-P占全P的百分比高达4 % ~ 15 %,平均为10.6 %;土壤各形态P素主要积累在0 ~ 20 cm土层,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全P、有机P、Olsen-P、各形态无机P均减少。  相似文献   
98.
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磷素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在施磷量相等的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潮土全磷、有效磷的演变的影响,为潮土地区农业生产和地力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南封丘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开始于1989年)为平台试验设置7个处理,即有机肥(OM)、1/2有机肥+1/2化肥(1/20M)、氮磷钾(NPK)、氮磷(NP)、磷钾(PK)、氮钾(NK)和不施肥处理(CK)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及两者比值的演变规律。【结果】所有施磷处理土壤全磷均与试验年份呈显著线性相关,1/2有机肥+1/2化肥、有机肥和氮磷钾处理土壤全磷年均增加量为0.0083、0.0081和0.011 g/kg;各处理2008~2010年3年平均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小顺序为PKOM1/20MNPKNPCKNK施磷处理下试验进行的前11年土壤有效磷快速增加,以后达到稳定状态;有机肥处理和1/2有机肥+1/2化肥处理土壤有效磷与全磷的比值显著高于氮磷钾处理,试验20年后有机肥处理和1/2有机肥+1/2化肥处理有效磷/全磷是氮磷钾处理的1.9和1.4倍。磷素平衡与全磷及有效磷含量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和0.886。磷素盈亏每增加100 kg/hm2土壤全磷含量增加0.04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约为2 mg/kg。试验20年后其他理化性质与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与有效磷/全磷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提高有利于土壤磷素的活化。【结论】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演变都显著受磷素盈亏的影响。在每年P_2O_5投入量相当于135 kg/hm~2时施用化肥更加有利于潮土全磷含量的提高;经过21年的不同施肥处理,平衡施用化肥处理有效磷含量只能维持在7 mg/kg左右这一水平处于中低水平,依旧需要磷的投入才能维持作物的高产。施用有机肥可以在不增加施磷量的条件下增加作物可吸收利用的磷。因此减少施磷量增施有机肥可能成为潮土地区减肥增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
通过设置顺坡耕作对照(CK)、顺坡耕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T1)、顺坡耕作单施化肥(T2)、顺坡耕作单施化肥增量(T3)与横坡垄作单施化肥(T4)处理,对不同施肥水平与耕作方式下坡面产流特征、磷素流失量以及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进行了长期(2008—2012年)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耕作处理间产流量、磷素流失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施肥与耕作下产流量、TP、TDP流失量均以不施肥处理最大,不同施肥处理产流量依次为CKT3T2T1T4,T1、T2、T3比对照处理产流量分别减少35.69%,29.63%,16.82%,T4比T2处理减少25.94%;TP流失量依次为CKT3T2T1T4,与对照相比,T1、T2、T3处理分别较CK减少33.33%,31.25%,25%;TDP流失量依次为CKT3=T2T1T4,T1、T2、T3处理分别较对照减少30%,20%,20%,T4处理TP、TDP流失量比T2处理分别减少34.52%,24.72%。磷素流失以颗粒态为主,TDP/TP年均仅为26.41%。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区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均有显著性的影响,对照处理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均低于其他施肥处理,施肥处理有助于增加作物生物量和氮磷的吸收量。相关分析表明: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与径流量、TP、TDP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作物地上部分生物量越大,氮磷的利用率越高,坡面产流量和土壤养分的流失就越少。施肥能够很好地控制径流磷素的流失,以横坡垄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最佳。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湘西晒红烟生长发育、磷素代谢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湘西酸性黄壤土上增施磷肥能促进晒红烟早发快长,增加株高、茎围及最大叶面积。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晒红烟磷积累量增加,特别是移栽后20~60 d的磷积累量显著增加。烟株各部位的磷分配比例以叶中最高,增施磷肥显著增加了移栽后45~75 d茎的磷分配比例。施磷处理显著增加移栽后20 d时根和叶的磷含量,最终提高烟叶磷含量。增施磷肥可以提高各部位烟叶的总糖和钾含量,降低总氮、烟碱和淀粉的含量。以施磷225kg/hm2处理烟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