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9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9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抗A型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禽流感H9亚型病毒(AIV-H9)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以研制抗禽流感病毒(AIV)单克隆抗体。结果获得了5株特异性抗AIV核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IV-NP-2C3、AIV-NP-6A5、AIV-NP-3H9、AIV-NP-7B4、AIV-NP-2H4。这5株单克隆抗体能与所有试验的AIV-H9病毒反应,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仅识别60 ku的蛋白抗原,而不与新城疫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反应。初步应用结果显示,以这些单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或ELISA方法可迅速检测出禽流感病毒,这些单克隆抗体在禽流感的预防监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利用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风信子黄腐病菌(Xanthomonas hyacinthi,XHA)的fimA基因,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JAAN/JARA ,目的片段为226 bp,用来检测样本中有无目标细菌.用XHA全菌体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建立了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技术.用上述两种方法对风信子黄腐病菌和人工接种发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及带菌样品,方法简单、快速、实用,可以在口岸检疫中推广使用,以减少风信子黄腐病菌进入中国的风险.  相似文献   
33.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 of DNA methylation in pronuclearstage mouse embryos derived from vitrified-warmed oocytes.Mouse oocytes at metaphase Ⅱ (MⅡ) stage of meiosis were all...  相似文献   
34.
新疆部分地区牛新孢子虫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种检测方法,对新疆地区部分牛和牦牛的血清样品进行新子虫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98头份牛血清全部为阴性,4份牦牛血清1份为阳性。  相似文献   
35.
血清中和试验 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井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中和试验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36.
37.
本研究旨在探明鸭源新城疫病毒(NDV)通过人工感染后在种鸭生殖系统中分布。应用本实验室分离的一株经鸭胚传递的NDV SDFCH株,对42只无NDV感染的28周龄樱桃谷种鸭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试验分母鸭接种强毒组,公鸭接种强毒组和对照组。强毒接种4 d后,每隔2 d每组各迫杀2只,采集母鸭卵巢、卵泡、输卵管组织,公鸭采集睾丸、输精管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利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F基因的扩增与同源性分析。同时,以NDV F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检测输卵管组织中NDV及病毒在输卵管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RT-PCR方法能够在种鸭生殖系统各个组织中检测并重新分离到NDV;输卵管子宫部和蛋白分泌部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内有阳性荧光信号存在。结果表明人工感染的种鸭卵巢、卵泡、睾丸、输精管以及输卵管子宫部和蛋白分泌部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中均有NDV分布,病毒能否随蛋白分泌、精液的排泄进入种蛋传递给雏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磷酸-N-乙酰胞壁酸酯-胸腺喷丁转位酶(MraY)是参与大肠杆菌细胞壁合成的一种膜蛋白.由于该蛋白不能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过表达制备重组蛋白,本研究采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通过PCR从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扩增出目的基因MraY,纯化后克隆于pFastBac 1质粒中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MraY.将其转化DH10感受态,构建重组杆粒Bacmid-MraY,并转染于Sf9昆虫细胞中进行重组杆状病毒制备和目的蛋白表达,采用westem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在昆中细胞Sf9中获得表达,分子量为41 ku并以可溶性形式表达.该蛋白的表达为MraY的高级结构的解析以及噬菌体溶菌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猪瘟是最早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非典型化猪瘟逐渐增多,大型猪场均发生母猪流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等病例,大多由该病原引起。从临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病猪急宰或死亡后,应进行剖检和全面检查,注意各器官组织尤其是淋巴结、肾脏和膀胱的出血变化,观察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的坏死和溃疡情况,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诊断方法较多,主要有: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间接血凝试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兔体交互免疫试验等。本文现将常用的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0.
猪流行性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的猪只均易感染,尤其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为15%~90%。本病发生在每年的冬春、秋冬交际时。夏季也可以发生本病,如果预防措施不当容易引起本病的发生,且损失严重。猪流行性腹泻剖检特点明显,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同时,本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也有很多,如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染色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笔者在2011年11月工作当中遇到一例猪流行性腹泻的病例,现与大家分享其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