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1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615篇
林业   213篇
农学   572篇
基础科学   58篇
  416篇
综合类   3699篇
农作物   462篇
水产渔业   543篇
畜牧兽医   4899篇
园艺   484篇
植物保护   234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426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679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681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584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虽然动物科学家已长期观察到病畜采食量减少和生长受阻的现象,但只有最近几年以来才开始了解疾病与生长的联系机制。当外界病原体入侵动物体时会影响其内部环境,这要求动物体内作出适当的反应以保持内环境的稳恒,这种变化可能是细微的,特别是动物处于亚临床的感染下,虽然不能观察到动物明显的病态反应,但能观察到动物生长受阻。许多研究表明:当动物处于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病原体、灰尘等大分子环境中),无论这些物质是否具有感染力,都会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生长受阻。机体为抵抗外界抗原的刺激,各种免疫活性细胞会分泌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972.
不同施肥对酸性菜园土壤莴笋产量和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酸性菜园土壤莴笋产量、叶片硝态氮、氨基态氮、全氮、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莴笋产量以微酸性土(S3)〉酸性土(S2)〉强酸性土(S1),且产量间比值YS3/YS1〉YS2/YS1〉YS3/YS2.莴笋产量强酸性土壤以HNP处理最高,BNPX最低,酸性土壤上则相反;微酸性土壤BNPK处理莴笋产量最高,HNK+C2处理最低.HNK配施硝态氮复合控制剂使强酸性和酸性土壤莴笋显著增产6.2%~16.7%.莴笋叶片硝态氮含量以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强酸性土壤.强酸性和酸性土壤莴笋硝态氮含量均以HNK处理最高,HNK配施硝态氮复合控制剂处理降低这2种土壤莴笋叶硝态氮含量3.1%~27.7%,以HNK+C2处理效果最好,微酸性土壤上则使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10.9%~38.1%.莴笋氨基态氮含量以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强酸性土壤,HNK配施硝态氮复合控制剂处理显著提高酸性和微酸性土壤莴笋氨基态氮含量31.9%~33.1%和25.6%~38.4%,以HNK+C8处理增幅最大.莴笋叶片的全氮、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以强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酸性土壤,氮素形态以PN为主.莴笋叶片的硝态含量与氨基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全氮、蛋白氮、非蛋白氮含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硝态氮、氨基态氮含量与全氮、蛋白氮、非蛋白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73.
选用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9组,采用3×3(铬×锰)2因子3水平重复交叉试验设计,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补充不同水平有机锰(以锰计:0,60,120 mg/kg)与有机铬(以铬计:0,400,600μg/kg),以饲喂基础日粮组为对照组,研究锰与铬2种微量元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屠体性状以及3,5,7周末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总蛋白(TP)、总氨基酸(TAA)及尿素氮(BUN)等脂质代谢指标动态变化的影响,初步探讨二者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添加锰、铬及其互作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屠体性状影响不显著;添加120 mg/kg锰或400μg/kg铬或二者互作对各阶段肉鸡脂肪代谢指标均表现显著互作效应(P<0.05或P<0.01),有显著降低肉鸡脂肪沉积的趋势;锰与铬互作显著改善蛋白质代谢(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974.
研究了全硝(100%NO-3)、铵硝配施(75%NO-3: 25%NH+4)及全铵(100%NH+4)营养对樱桃番茄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测定了与有机酸合成相关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柠檬酸合成酶(CS)、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变化,并利用RT-PCR检测了相应的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 1)全硝和铵硝配施处理下果实柠檬酸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显著高于全铵处理,而铵硝配施处理下果实中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在成熟期均显著低于全硝处理。2)不同形态氮素及配施处理下,果实中柠檬酸含量与CS活性的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但到达峰值的时间不同。全铵处理下果实苹果酸含量与PEPC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全硝、铵硝配施处理下果实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都与M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3)在膨大期和成熟期,全硝处理和铵硝配施处理下PEPC基因(PPC1、PPC2)表达显著高于全铵处理; 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mMDH)的表达对果实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和苹果酸积累起主要作用,表明适当比例的铵硝配施可能通过影响果实中PEPC和MDH的活性和基因表达从而显著降低成熟果实有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975.
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及NH4+/NO3-配比对巴西橡胶树花药苗生长、氮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供氮水平的提高,橡胶花药苗茎秆、叶、地上部及单株总干重、植株各部位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均相应升高,其中粗根、茎秆、叶片含氮量、单株吸氮量及叶绿素含量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株高、茎粗、细根干重、叶片光合速率先增后减,且以8 mmol/L氮水平时最大;低氮水平下细根硝酸还原酶(NR)活性较高。不同NH4+/NO3-配比试验中,纯NH4+营养下小苗各部位氮含量、氮积累量最高(除细根和叶柄氮积累量);NH4+/NO3-为75/25时,小苗株高、茎粗、叶柄、叶片、植株地上部及株干重最大,NH4+/NO3-为50/50时,小苗细根干重、茎秆干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最大,且显著大于纯NO3-营养处理;而NH4+/NO3- 50/50时,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除细根和茎秆N含量);纯NO3-营养下小苗细根NR活性最高,但生长最弱。结果说明橡胶花药苗不适宜于纯NO3-环境,而适宜于纯NH4+及NH4+/NO3-混合营养,其适宜水平为8 mmol/L和NH4+/NO3-50/50。  相似文献   
976.
试验选择1日龄AA肉仔鸡72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用含有27%(25%)3、6%(34%)的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日粮和常规豆粕日粮饲喂肉鸡,通过检测其肝脏、肾脏、脾脏、胸肌、腿肌、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转基因成分,探讨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家禽体内的代谢残留状况,同时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和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定性PCR检测的转基因豆粕日粮肉鸡的八种样品(肝脏、肾脏、脾脏、胸肌、腿肌、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没有CP4-EPSPS外源基因成分,同时综合分析表明,转基因豆粕对肉鸡的血清生化指标和器官发育没有显著差异,在试验中转基因豆粕没有在肉鸡体内残留,对生化指标和器官发育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77.
高宽  张瑞生 《动物保健》2011,(11):71-72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天然维生素E有8种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统称为维生素E,其中α-生育酚活性最强。维生素E是体内强抗氧化剂,是神经、肌肉、循环和免疫等系统的正常功能和代谢活动运行所必须的。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978.
1热应激的概念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中机体对热应激源所作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总和。实质就是猪体受到高温刺激后,机体处于一种紧张的戒备状态,引发的各种机能和代谢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79.
兽药残留(residues of veterinary drug)是指用药后蓄积或存留于畜禽机体或产品(如鸡蛋、奶品、肉品等)中原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一般以μg/mL或μg/g计量。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药的应用品种与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兽药残留已成为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兽药  相似文献   
980.
玉米赤霉烯酮的代谢、毒性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孢属真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毒素.由于气候条件不同,食品和饲料中ZEA浓度差异很大(从几个mg/kg至几千个mg/kg).本文综述了ZEA的吸收、代谢和生物转化机制,ZEA的生殖毒性、细胞毒性、免疫毒性和遗传毒性,并且从预防土壤中镰孢菌及其相关霉菌的污染、收获和收获后真菌毒素的控制、污染颗粒的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