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92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106篇
  123篇
综合类   371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77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3 毫秒
991.
以T7 RNA聚合酶为基础的病毒拯救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界定了与病毒拯救相关的一些概念,对T7 RNA聚合酶(RNAP)为基础的病毒拯救系统研究进行概述.介绍了体外拯救方法及其缺点,并以最常用的痘病毒载体表达T7 RNAP为基础的体内拯救方法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对病毒拯救的研究进展及缺点,进一步介绍了无痘病毒表达T7 RNAP细胞系的RNA病毒拯救体系的建立和研究,为病毒拯救,特别是以T7 RNAP为基础的病毒拯救试验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科学的苗圃种植和移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苗圃的存活率,扩大该区域的绿色面积,而且能够 有效地应对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与现阶段提倡的文明发展和生态保护概念相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 详细介绍了培养和移植苗圃的技术,目的是为我国的生态林业工程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3.
为明晰镉胁迫对甘蓝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实验,探讨了油菜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表型、生 理响应、镉积累特征及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油菜对5mg/kg镉处理有一定耐受能力,表型相比对照差异不显著; 但较高浓度的镉胁迫(30,50 mg/kg)会显著抑制油菜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株高、鲜重、叶面积、叶绿素、可溶性糖含 量相比对照显著降低,同时SOD、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相比对照显著升高。油菜幼苗中镉含量随着处理浓 度增大而逐步增加,且镉胁迫会显著影响油菜对Mn、Mg、Zn、Cu等必需金属离子的吸收。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镉 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抗氧化活性、光合作用、ATP酶活性、细胞壁形成等途径。对HMA基因家族表达模 式分析表明镉胁迫下油菜根中HMA3 基因上调表达,HMA2 和HMA4 基因下调表达,上述基因的差异协调表达可能 对油菜适应镉胁迫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本试验旨在分析全株玉米青贮发酵期间和暴露空气后的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监测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动态变化。试验分别在3个发酵时期取样,即青贮第5天(F5组)、青贮第40天(F40组)和青贮40 d开袋暴露空气后第3天(A3组),每次取3袋作为3个重复。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测定全株玉米青贮发酵期间和暴露空气后微生物的16S r DNA V3~V4区序列,比较3个发酵时期样品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信息,通过Alpha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考察和比较全株玉米青贮发酵期间和暴露空气后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全株玉米经过40 d的青贮发酵,可使p H及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下降(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且发酵40 d后短时间开袋暴露空气对其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无显著影响(P0.05)。3组样本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共获得122 371条高质量有效序列,聚类为239个操作分类单元,经分类学鉴定分属16个门,163个属。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始终占优势地位,其丰度在F5、F40和A3组中分别为57.57%、74.65%、78.82%,呈增长趋势。发酵前期(F5组)、发酵后期(F40组)和开袋期(A3组)优势菌属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其丰度分别为49.78%、64.46%和45.34%,但在开袋期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的比例上升明显,至28.46%。综上,全株玉米青贮自然发酵升高了产乳酸乳杆菌属的丰度,有利于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品质,但开袋暴露空气3 d对全株玉米青贮的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而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全面了解全株玉米青贮期间和暴露空气后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丰度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5.
     为明确新型吡啶类和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复配制剂对油菜田杂草的防控效果,指导新型除草剂在油菜田的合理使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油菜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杂草防除后对田间光照和杂草氮、磷、钾及水分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油菜田杂草效果显著,对菵草、大巢菜、看麦娘、牛繁缕等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良好防效,总草鲜重防效可达88.7%~98.0%,显著优于两种对照药剂。杂草防除后,显著降低了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消耗,有效地改善了田间光照和水肥条件。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的油菜产量达到2 626.26~2 836.26 kg/hm2,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8.2%~27.9%,增收2 173.5~3 307.5元/hm2。研究结果表明,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油菜田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推荐剂量为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225~300g。  相似文献   
996.
以1960-2005年河西走廊绿洲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为基础,采用气候倾向率、5 a滑动平均、Mann-Kenda儿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河西走廊绿洲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突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6 a来河西走廊绿洲最高、最低气温均有明显增温趋势,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增温趋势强弱的地域差异显著,最高气温中部>西部>东部,最低气温东部>中部>西部;四季均呈现增温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最大;研究区升温突变明显,突变时间存在空间和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997.
四川省会理县“8·30”地震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川省会理县的地貌条件、地质条件和水文气象条件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良好基础,县域内地质灾害频繁.2008年8月30日("8·30")地震不仅加剧了原有的地质灾害,而且还引发了多处新的地质灾害点.通过发放地质灾害普查表、典型区域的遥感调查和重点区域的专家详查等调查方法,获得地震诱发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55处,其中崩塌8处、滑坡25处、泥石流2处和不稳定斜坡20处.新增灾害点主要集中在县域南部高山峡谷区,特别是沿金沙江一带.根据震后地质灾害的调查结果,以2 km×2 km为单元格对县域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分区,主要分为三级地质灾害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42.4%,37.1%,20.5%.最后,提出了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及监测预警系统实施全面防灾、突发性地质灾害实施紧急防治、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综合防治、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和实施预防减灾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98.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TILLING)技术是反向遗传学中研究功能基因的一种全新的方法。TILLING技术借助高通量检测手段,快速有效地从突变群体中鉴定出点突变。系统介绍了TILLIN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同时总结了TILLING技术本身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9.
 将人工合成的人胸腺肽α1(Tα1)基因插入到载体pBV222,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并置42℃诱导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镍亲和层析柱纯化,加入肠激酶切割,再将酶切反应体系回到镍亲和层析柱。所获穿过液中的重组胸腺肽α1(rTα1),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苯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HPLC)分离及分析,纯度分别为94.5%和72%。以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开展玫瑰花环试验,所获rTα1纯品显示出与化学合成Tα1(sTα1)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试验采用霍夫曼发明的8质粒拯救系统,将分离得到的AIV Isolate3(H9N2)基因组,通过RT-PCR得到HA基因,并克隆到以pcDNA3质粒为骨架自行构建的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HW2008上,得到HA转录/表达质粒,再将HA表达质粒与构建好的包含A/Puerto Rico/8/34(H1N1)7个内部基因双向转录/表达质粒共转染人肾上皮细胞(293T)与犬肾细胞(MDCK)混养细胞。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重配H9N1亚型流感病毒减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