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1篇
  免费   657篇
  国内免费   654篇
林业   719篇
农学   562篇
基础科学   140篇
  2587篇
综合类   3149篇
农作物   446篇
水产渔业   656篇
畜牧兽医   1349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30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466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534篇
  2016年   591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719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152.
应用“八五”国家攻关课题“主要工业用材林施肥技术研究”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论证和确定了林木有效施肥条件和肥效目标.我国杉木施肥的有效立地指数区间为[10,18];林木施肥的最佳经济效益目标增量与立地指数和单位产出价值成正相关,与不施肥的产量、优势木的平均养分浓度及单位投入价值成反相关;在自然上壤肥力状况下,氮磷钾均为高目标肥效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3.
肉桂人工林土壤速效养分与酶活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广西高峰林场林龄为3年和6年的肉桂人工林土壤速效养分(水解N、速效P、速效K)和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林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话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E壤速效N、P、K含量和L壤脲酶活性均以肉桂生长初期(3月中旬)最高.其次是第一个生长高峰期(6月中旬)或第二个生长高峰期(9月中旬),最低是生长未期(12月中旬);而土壤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以第一个生长高峰期或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最高.其次是生长初期,最低是生长末期;士壤速效养分与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生长初期至第一个生长高峰期是肉桂林地施用N、P、K肥的适当时期。  相似文献   
154.
青钱柳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样地青钱柳叶片的鞣质、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绿原酸、皂甙、总酚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青钱柳叶片中总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在各个样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天台县华顶山的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最高,其它样地相对较低,其高低顺序为华顶山>钱江源>四明山>庐山>大盘山;(2)相同成分在不同的样地也有差异,青钱柳叶片鞣质含量最高的样地是庐山,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皂甙含量最高的样地是钱江源,绿原酸、总酚以华顶山样地最高;(3)不同样地叶片中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不高;(4)系统聚类分析显示,5个样地可聚为二类,华顶山、四明山、庐山聚成一类,钱江源、大盘山聚成另一类。  相似文献   
155.
本文对混种大豆的落叶松.大豆、水曲柳-大豆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内混种后的土壤物理性质得到了改善。落叶松.大豆与水曲柳一大豆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壤容重为1.112g/cm3和1.058g/cm3均低于相对应的纯林:混种大豆后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两种林-豆复合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分别比对应纯林高1.77倍和1.09倍:落叶松一大豆复合生态系统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分别高于落叶松纯林4.2%和53.0/%,水曲柳-大豆复合生态系统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分别高于水曲柳纯林75.5%和3.3%:混种大豆后全磷含量降低,而有效磷含量则增加:落叶松-大豆复合生态系统全钾和有效钾比落叶松纯林高0.6%和17.5%,水曲柳-大豆复合生态系统全钾和有效钾分别比水曲柳纯林高56.4%和21.8%。图1表3参27。  相似文献   
156.
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04年以笋用红竹林小区精确施肥试验为基础,结合试验区内部分长期定位观测,比较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机肥、纯化肥(N、NP、NPK)、有机 化肥、不施肥(CK)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连续3 a持续经营条件下,笋用竹林未施肥区(CK)土壤相应的有效养分消耗最快,有机质下降8.0%,全N下降5.2%,速效P下降15.0%,单施有机肥或NP、NPK化肥配施或有机无机肥料混合施用均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次序为有机肥 化肥处理 (24.08%) >有机肥处理 (8.49%)>化肥NPK处理 (2.28%)>化肥NP处理 (1.90%),单施N肥后土壤有机质则有所下降(-4.06%),但下降幅度不如未施肥区(-7.98%).与CK区和单施化肥区比较,有机 化肥配合施用,不但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了土壤物质的循环,提高了竹林土壤的潜在供肥能力,有利于竹林的持续生产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7.
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人工林养分循环的概念、研究现状,从养分元素含量、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林下植被和森林凋落物等方面分析了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梧进了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8.
A preliminary nutrient cycling study quantified total and temporal nutrient inputs via litterfall and pruning residues in two agroforestry systems: (1) Coffea arabica (perennial crop)-Erythrina poeppigiana (leguminous shade tree); and (2) C. arabica-E. poeppigiana-Cordia alliodora with emphasis on the effect of the timber tree C. alliodora. The total annual input of litterfall plus pruning residues was similar in both associations. Total annual input from E. poeppigiana was less than half in the association with C. alliodora than without, but the litterfall from this latter species compensated for the loss.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annual nutrient input of K, Ca and Mg was found between associations, but not for N or P. The amount of nutrients recycled by the associated trees reached the recommended level of fertilizer required for coffee production. The inclusion of C. alliodora within the C. arabica-E. poeppigiana association resulted in a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annual nutrient input.  相似文献   
159.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外人工饲养,结果表明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成虫大多在白天活动,在自然条件下有趋向木麻黄防护林带飞翔的行为。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每天8时和16时为交尾高峰。成虫补充营养最喜欢取食苦楝树(MeliaazedarachL.)。苦楝树饲养雌虫每头产卵156~198粒,平均176 4粒,是木麻黄饲养的3 10倍;取食苦楝树的雌虫寿命72~110d,平均91 8d;雄虫寿命88~125d,平均103d,雌、雄成虫分别比取食木麻黄(Casuarinaequi setifolia)的多存活30 2d、40d。幼虫主要集中在离地面40cm高度内的树干根际附近,占总虫数的94 8%。1年生林分受害株至第2年5月成虫羽化期死亡率最高,达66 7%,3~7年生林分有虫株率最高;7年生以下林分应重点防治。在生境条件相似的同龄林中,星天牛则喜欢危害基径较大的木麻黄,6cm以下的树则较少受害。  相似文献   
160.
油松容器苗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研究结果论述了油松容器苗营养土中掺合尿素的最适量,一定出圃规格油松容器苗的施肥量以及施肥量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论述了1年生油松容器苗有关的化学营养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