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55篇
  免费   2006篇
  国内免费   4397篇
林业   634篇
农学   3678篇
基础科学   137篇
  1865篇
综合类   12820篇
农作物   2988篇
水产渔业   2517篇
畜牧兽医   10112篇
园艺   1802篇
植物保护   1905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1112篇
  2021年   1368篇
  2020年   1430篇
  2019年   1586篇
  2018年   1141篇
  2017年   1646篇
  2016年   1912篇
  2015年   1680篇
  2014年   1707篇
  2013年   1923篇
  2012年   2639篇
  2011年   2630篇
  2010年   2088篇
  2009年   1987篇
  2008年   1816篇
  2007年   2070篇
  2006年   1671篇
  2005年   1315篇
  2004年   976篇
  2003年   787篇
  2002年   644篇
  2001年   650篇
  2000年   474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12篇
  1956年   27篇
  1955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对基因工程化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硫氧还原蛋白(Thioredoxin)融合蛋白SS-N/X和SS-N/S的表达产量、水溶性、Triton X-100对SS融合蛋白水溶性的影响、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特点以及SS的抗原性与免疫原性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30℃的低温下用IPTG诱导表达,SS-N/X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占75.8%,色涵体仅占24.2%;而SS-N/S融合蛋白则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占81.1%,可溶性蛋白仅占18.9%;32C载体(pEG-32C)蛋白则居二者之间,可溶性蛋白与包涵体大约等比例出现。SS-N/S在低温下诱导可超量表达SS融合蛋白,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94%。0.5% Triton X-100对融合蛋白的不溶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几乎可使所有的SS-N/X融合蛋白和大部分SS-N/S融合蛋白及32C硫氧还原蛋白变成水溶性的。32C硫氧还原蛋白包涵体在尿素中的溶解度明显高于SS-N/S包涵体,2mol/L尿素可使近一半的32C硫氧还原蛋白包涵体溶解,而SS-N/S包涵体只有27.5%溶解;但在5mol/L尿素时,两者均可基本全部变为可溶性的。在SS融合蛋白包涵体溶解时加入还原剂二硫苏糖醇,可明显降低SS的抗原性。SS融合蛋白(水溶性融合蛋白和复性后的包涵体)具有良好的SS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由SS融合蛋白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制成试验用疫苗,免疫BALB/c小鼠、仔猪和羔羊等动物,可显著提高免疫动物的增重。  相似文献   
62.
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基因R1R2区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肺炎支原体232株P97基因和J株黏附因子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以我国猪肺炎支原体Z株(强毒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了该株黏附因子基因的部分序列。经序列分析后,重新设计了1对带有EcoRI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并经引物的定点突变,PCR扩增了Z株黏附因子的R1R2区。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 中。该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将其具有正确阅读框架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37℃下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9000的融合蛋白,表达量约为11%。  相似文献   
63.
郭锡来  黄可威 《蚕业科学》1995,21(4):238-242
选择性分离了Nosemabombycis孢子表面蛋白和总蛋白,采用SDS-PAGE检测发现,孢子表面蛋白由分子量不同的3种亚基(32000、26000、24500Da)组成,其总蛋白至少包括25个条带。同时将从养蚕生产中收集到的两种微粒子MA-1和MD-1以及从野外昆虫收集到的微孢子虫Pha-M和Ha-M与N.bombycis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微孢子虫间蛋白组成有差异。  相似文献   
64.
在离体培养幼虫外寄生蜂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蜂对饲料中的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对麦蛾茧蜂(B.hebetor),矛茧蜂(O.Plaliatus),管氏肿腿蜂(S.guani)的蛋白酶活性,饲料中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蛋白酶含量低的蜂,饲料中含高游离氨基酸及低蛋白;蛋白酶含量高的蜂,饲料中含低游离氨基酸及高蛋白。  相似文献   
65.
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已发现很多,但ob基因是研究的重点,其表达产物Leptin的作用机制已有较深入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ob基因及其产物Leptin的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Leptin抵抗现象,以及其它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和蛋白。  相似文献   
66.
绵羊多胎性状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绵羊的繁殖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本文综述了现已发现并证明的主基因和QTL住点,如FecB基因、FecX基因、FecX2基因、BMP15(形态发生蛋白15)突变、Q249R突变及Thoka基因等。通过分析这些基因或QTL位点的作用、遗传方式、遗传效应及基因定位,旨在为探讨绵羊多胎性状的基因调控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脱毒桐籽饼(粕)蛋白质及能量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头30kg的阉公猪和6只1.7kg的伊莎褐公鸡分别对3种脱毒桐籽饼(粕)Ⅰ、Ⅱ和Ⅲ的蛋白质、氨基酸消化率、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3种脱毒桐饼(粕)Ⅰ、Ⅱ和Ⅲ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1.17 %、35.12 %和23.98 % ;总氨基酸含量为226.93mg/g、278.38mg/g和178.71mg/g,其中赖氨酸含量4.14mg/g、5.01mg/g和3.47mg/g ,蛋氨酸含量为1.24mg/g、1.33mg/g和0.92mg/g ;能量(GE)为17.72kJ/g、16.42kJ/g 和18.02kJ/g。脱毒桐粕Ⅰ的蛋白质消化率为75.15 % ,消化能为12.85MJ/kg;脱毒桐饼(粕)Ⅰ、Ⅱ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4.88MJ/kg 和6.29MJ/kg,真代谢能为5.53MJ/kg 与6.94MJ/kg。3种脱毒桐饼(粕)的氨基酸之间存在不平衡状况 ,从限制性氨基酸的角度来看 ,脱毒桐饼(粕)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青壳蛋遗传规律,我们对青壳蛋鸡进行了四个世代的选育。二、三、四世代产青壳蛋及非青壳蛋母鸡个数分别为205,22;258,17;635,15;与计算出的理论数据206.21;260,15;636,14经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对一世代、三世代进行测交,其后代产青壳蛋与非青壳蛋母鸡个数分剐为613,463;706,236;与通过一世代、三世代的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计算出的理论数据600,467;707,235经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选择加快了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青壳蛋性状确为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69.
参考 Genbank收录的 TGEV- Miller株的基因序列 ,自行设计合成 1对引物 (TGEVP5 /P6 ) ,对不同代次的 TGEV疫苗弱毒 STC3及种毒 、种毒 进行了 RT- PCR扩增 ,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均出现 1条大约 12 6 2 bp的目的条带 ,经 Eco R 酶切 ,都产生了 871bp和391bp左右的两个片段 ,与预期大小相符。将种毒 RT- PCR扩增目的条带回收纯化后克隆入PMD18- T载体中 ,转化宿主菌 DH5 α,挑选阳性克隆 (命名为 PTs) ,提取重组质粒 ,用 Hpa 、Eco R 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以及 PCR扩增 ,然后进行序列测定 ,并进行了序列分析 ,证实与国外标准毒株 Miller、Fs772 / 70、Purdue、TO14等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70.
已构建的能表达大肠杆菌K88ac-ST1-LTB融合蛋白的工程菌株BL21(DE3)(pXKST3LT5)及其表达产物经动物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用从IPTG诱导的工程菌中提取的包涵体或经甲醛灭活的工程菌制成抗原,免疫小鼠,结果免疫小鼠至少能抵抗2MLD的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02(K88ac,ST^ ,L^ )的攻击,用提取的包涵体免疫家兔后,采集的血清能够中和天然ST1的毒性,这表明构建的工程菌株BL21(DE3)(pXKST3LT5)可以作为预防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菌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