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4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636篇
林业   250篇
农学   380篇
基础科学   480篇
  677篇
综合类   1915篇
农作物   197篇
水产渔业   546篇
畜牧兽医   2336篇
园艺   109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72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AIM: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clonality of TCR Vβ subfamily T cells in cord blood. METHODS:The CDR3 of TCR Vβ 24 subfamily genes were amplified in mononuclear cells from 13 cases of cord blood. To observe the usage of TCR Vβ repertoire, the PCR products were further labeled with fluorescent and analyzed by genescan technique for the CDR3 size, to evaluate clonality of the detectable TCR Vβ T cells. Peripheral bloods from 10 cases of normal individuals and T cell line Molt-4 and Jurkat served as controls. RESULTS:Only 38.78%±16.26% of 24 Vβ subfamily T cell were selectively expressed in cord blood, predominantly in Vβ 3, 5, 8, 9 and 13, whereas all 24 Vβ subfamilies could be detected in T cells from peripheral blood of normal individuals. Genescan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PCR products of TCR Vβ subfamilies from cord blood or normal individual peripheral blood displayed multi-peaks. CONCLUSION:Some TCR Vβ subfamily T cells were absent in cord blood. All TCR Vβ subfamily T cells in cord blood displayed polyclonality.  相似文献   
32.
本文根据系统分析方法,利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于固体培养系统中测定培养基的样量、细菌培养时间、接线虫量和线虫培养时间对Steinernemacarpocapsae 和Heterorhabditisbacteiphora产量的综合影响,确定虫的优化培养参数。  相似文献   
33.
对虾的免疫机制及其疾病预防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虾的细胞免疫中血细胞是主要的作用因素,而体液免疫是血淋巴中的一些酶和调节因子,机体还可以被诱导产生特殊的免疫保护反应.应用免疫增强剂、疫苗和基因工程技术为预防对虾病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就对虾的免疫机制和疾病预防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富铁酵母对家兔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32只家免随机分成富铁酵母高、低剂量组,FeSO4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灌服富铁酵母(Fe元素8 mg/kg、4 mg/kg)、FeSO4(Fe元素4 mg/kg)及空白生理盐水;连续5 d后,检测红细胞C3g受体花环率和复合物(IC)花环率.结果:富铁酵母较FeSO4及空白组能显著提高红细胞C3h受体花环和红细胞复合物(IC)花环的百分率,但高、低剂量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富铁酵母能显著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5.
根据美国康乃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 (CNCPS) ,分析测定了 4类 2 4种饲料的营养成分 ,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测定了它们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的丙酸产量 ,并由此建立了饲料中产丙酸的营养成分和瘤胃丙酸产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以不同比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单一修饰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十二烷基磺酸钠(CTMAB SDS)混合修饰土娄土耕层对重金属镉离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顺序为耕层原土>50%CTMAB>100%CTMAB 20%SDS>100%CTMAB,温度升高,吸附量上升;最佳吸附等温线模型可以用BET模型描述,热力学参数的研究表明,吸附自发性与吸附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反应的焓变与熵变共同决定了反应的自发性。从热力学角度对修饰改性土娄土对Cd2 吸附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7.
隐性白羽肉鸡及其配套地方鸡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我校最新育成的隐性白羽肉鸡快慢羽系父系、母系及其配套地方鸡广西黄鸡和文昌鸡主要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四个品系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胆固醇、Ca含量接近,血清P、K、Na含量A系最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它三系,各品系内公母之间母鸡的血Ca均极显著(P<0.01)高于公鸡。血清淀粉酶(AMY)活力和肌酸磷酸激酶(CK)活力B系极显著(P<0.01)高于其它三系,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8.
尿素水平对青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饲养试验与氮平衡试验,研究了不同尿素水平的日粮对青山羊血清总蛋白(STP)、血清清蛋白(ALB)、血清球蛋白(GLB)、血清清球蛋白比值(A/G)、血清尿素氮(SUN)及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变化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4个阶段,在基础日粮一致的情况下,采用4、9、14、0(对照)g/kg·DM4种不同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尿素水平极显著影响ALB、SUN浓度和GPT活性浓度(P<0.01),对血清清球比(A/G)无显著差异(P>0.05),尿素水平与STP、GLB浓度存在负相关;血清含氮生化指标STP、ALB、GLB、A/G、GPT、SUN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出现高峰的时间比瘤胃氨浓度出现的时间平均推迟1~2h。进食尿素后,血液生化指标由平稳逐渐缓慢升高到高峰,随后又下降并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39.
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饲喂0、100、200、300mg/kg水平丝兰皂甙,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对试羊采食后的0、2、4、6、8h瘤胃内环境指标进行测定,各组在同一时间点pH无显著差异(P〉0.05),但总体上随着丝兰皂甙添加水平的上升,pH随时间变化有变缓趋势;300mg/kg组较对照组4h和6h乙酸浓度下降15.1%和19.8%,丙酸浓度则提高22.7%和22.9%,差异显著(P〈0.05),各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100、200、300mg/kg组对氨的抑制率分别为17.17%、29.84%和27.12%,200mg/kg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8d后,测定试羊血液生化指标,各组均处正常生理范围内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0.
铜中毒对雏鸭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选用1日龄天府肉鸭21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12.16mg/kg)、铜中毒日粮(Cu850mg/kg)和铜中毒日粮(Cu1050mg/kg)。试验期7周。以血液病理学方法观察了铜中毒对雏鸭某些血液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铜中毒组、组雏鸭分别于2周龄和3周龄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死亡18只和5只。血液病理学变化表现为,红细胞大小不等、变形变性、坏死溶解;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下降。结果表明,铜中毒对雏鸭的生长发育和上述血液指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