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74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以大耳白家兔为实验动物,分别用含硒,锌水平不同的饲粮预饲2个月后,每组5只动物各灌喂1次^75Se-亚硒酸钠,^65Zn-硫酸锌溶液。测定了^75Se,^65Zn的吸收,排泄与转移到毛中沉积的过程,实验末检测了各器官组织中了存留量。从测定背部被毛中的放射性变化的结果表明,^75Se,^65Zn能较快的从体内转移到被行中,动物处理后第7d和第5d在背部被毛的基段和上段都测得了^75Se和^65  相似文献   
32.
富硒茶硒的浸出率及其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高硒土壤茶园、低硒土壤茶园、传统制茶工艺、制茶新工艺生产的富硒茶硒的浸出率、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茶叶含硒量对富硒茶硒的浸出率无显著影响,制茶工艺对茶叶硒的浸出率影响显著,传统工艺生产的富硒茶硒的浸出率为12.40%~19.58%,红茶高于绿茶。笔者采用新工艺生产的富硒茶硒的浸出率为19.41%~29.38%,硒的浸出率提高50%。不同来源的富硒茶中近80%以上的硒为有机硒,并主要呈蛋白质结合态。富硒茶粗蛋白质中胱氨酸、甲硫氨酸的含量随茶叶含硒量提高而增加。不同来源的富硒茶含硒蛋白SDS-电泳带分析表明,富硒茶的化学性质相似,低硒土壤茶园通过施用硒肥,经茶树生物转化生产富硒茶与天然富硒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3.
浉河流域不同来源鸭组织中硒和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氵师河流域不同来源鸭组织样品中Se和Cd、Pb、Hg、Cr重金属元素的残留水平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重金属元素在 3种鸭体内的残留量大小为 :野鸭 >放养麻鸭 >圈养麻鸭。并发现Cr与Se在各组织中的残留量相对较高 ,而Cd的残留量最低。从分布特征来看 ,Pb和Cd在羽毛中的残留水平最高 ,Se和重金属Hg、Cr在肝脏中的残留水平最高。羽毛和肝脏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目标器官 ,Hg和Cd等重金属残留水平与Se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维生素E(VE)(60mg/kg标为e或300mg/kg标为E)和硒(Se)(0mg/kg标为s或2.5mg/kg标为S),制成4种试验饲料(s/e,s/E,S/e,S/E)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38.5±0.15g的牙鲆70d,观察其对生长性能、肝脏及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非特异免疫力以及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添加高剂量VE的两组饲料(s/E,S/E),牙鲆的特定生长率和吞噬率明显地提高(P0.05)。饲喂添加硒的两组饲料(S/e,S/E),牙鲆血液和肝脏的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70d投喂实验结束后,利用鳗弧菌进行攻毒试验,不添加硒和低剂量VE(s/e)使牙鲆的累积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  相似文献   
35.
土培条件下外源硒对黄芪吸收和转运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和2种价态的硒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0,2,4,6,8mg/kg土)硒酸钠(SeVI)和亚硒酸钠(SeIV)对黄芪地上部和根系硒累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硒浓度为2~6mg/kg的亚硒酸钠有利于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质的累积,比CK增加34.55%~38.24%,但是添加硒浓度超过2mg/kg的硒酸钠抑制了黄芪植株的生长;添加不同浓度的2种形态硒均可显著提高黄芪地上部和根部硒浓度,且土壤中添加硒酸钠和亚硒酸钠的硒浓度分别与黄芪植株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eVI:r=0.884**,SeIV:r=0.973**);随着硒处理浓度的升高,添加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处理的黄芪根系对硒吸收能力高于对照,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且硒含量地上部根部,这表明土壤中添加外源硒可以提高黄芪对硒的吸收和转运能力。综上所述,在中性偏碱性土壤上施用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均可促进黄芪对外源硒的吸收、转运和累积,且土壤施用2~6mg/kg的亚硒酸钠对黄芪的生长和硒的累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6.
在氮磷钾供应充分情况下,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通过播前基施硒(Se)、锌(Zn)微肥和腐殖酸(富啡酸,fulvic acid,FA),设对照(CK,不施肥)、施氮磷钾(NPK)、增施富啡酸(NPK+FA)、增施锌、硒微肥(NPK+Zn+Se)、增施富啡酸和锌、硒微肥(NPK+FA+Zn+Se)等5个不同施肥处理,在严重缺硒和锌石灰性土壤中,研究了硒锌和富啡酸配施对紫花苜蓿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及丙二醛(MDA)和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茬中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以NPK+FA处理最高,其次是NPK+FA+Zn+Se处理,说明富啡酸(FA)比微肥(Se+Zn)更能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而硒锌对其活性影响不显著;硒锌与富啡酸配施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叶片内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抗氧化能力;但各施肥处理对丙二醛(MDA)无显著影响。施肥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产量,施用富啡酸比硒锌微肥的增产效果更明显,且硒锌与富啡酸配施效果最好。因此,在氮磷钾供应充足条件下,适量硒锌微肥或富啡酸均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氧化能力及提高紫花苜蓿产量,且微肥和富啡酸配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As和Se含量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炉高、负高压、灯电流、载气流速、屏蔽气流速、还原剂种类、酸度浓度、硼氢化钾浓度对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As和Se含量的影响,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As和Se含量。[结果]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As的检出限为0.370 ng/m L,Se的检出限为0.430 ng/m L,As和Se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8%和2.73%。[结论]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用于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As和Se含量可行,能完全满足土壤样中As、Se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38.
叶面喷施硒肥对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裸燕麦叶面喷硒效应,以优质高产裸燕麦品种坝莜1号为材料,在三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前10d叶面喷施不同量硒肥,形成6个处理,分析了叶面喷施硒肥对裸燕麦坝莜1号经济性状、产量、籽实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硒肥对于裸燕麦的经济性状、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粗脂肪含量、淀粉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和全硒含量有显著的增加作用,其中在三叶期和拔节期喷施1号硒肥1 500g·hm-2、抽穗期和成熟期前10d喷施2号硒肥6 000g·hm-2条件下,籽粒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8.9%,但硒肥喷施量对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缺乏规律性。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裸燕麦籽粒硒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最大喷施量即三叶期和拔节期喷施1号硒肥2 100g·hm-2、抽穗期和成熟期前10d左右喷施2号硒肥8 400g·hm-2条件下,籽粒硒含量最高,达到83.5μg·kg-1。  相似文献   
39.
日粮中缺硒对鸡空肠肥大细胞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硒缺乏对鸡空肠中肥大细胞(MC)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将10只鸡随机分成低硒试验组(饲喂低硒日粮0.032 mg/kg)和正常对照组,在75日龄时断头处死立即取出空肠,进行甲苯胺蓝、长时间甲苯胺蓝、阿利新蓝-藏花红染色、阿利新蓝-高碘雪夫氏反应和醛品红-阿利新蓝5种染色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染色方法所获得的MC数量、大小、形态、颜色及颗粒的黏多糖成分均不相同.电镜下,MC细胞胞浆内充盈大量的特征性颗粒,颗粒内容物呈均质状,电子密度高低不等,核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中可见高尔基复合体和较多的线粒体;试验组可见MC数量显著增加并与变性细胞紧密相邻,异染色质增多,核偏位或固缩,胞质稀疏,同时可见MC内颗粒内容物释放后的空隙或空泡.因此,组化染色提示肥大细胞存在不同亚型;试验组MC数量明显增加,这提示MC是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机体的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硒、钴配施对玉米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和硒、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Se、Co配施对玉米产量和籽粒中蛋白质、Se、C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Se对玉米产量无明显不良影响;单施5mg·kg-1的Co对玉米产量无明显影响,但10mg·kg-1和20mg·kg-1的Co处理可明显降低玉米产量;5mg·kg-1的Co和0.5mg·kg-1的Se配施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比对照(C0S0)提高35.75%。单施Se和单施Co以及Se、Co配施均对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单施Co对玉米籽粒的Se含量影响不大,而单施Se以及Se、Co配施均可明显提高玉米籽粒的Se含量。单一施Se和单一施Co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中Co的含量。Se、Co配施时,施Co10mg·kg-1和20mg·kg-1时,Se能抑制Co在玉米籽粒中的积累。Se、Co配施能明显改善玉米籽粒Se、Co的营养状况,且各处理玉米籽粒中Se、Co含量均低于牲畜、家禽的最大安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