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研究鼠尾藻多糖微波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正交试验法确定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在对鼠尾藻多糖进行蛋白质的去除和脱色等处理后,用红外光谱检测其主要组成成分。[结果]优化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时间8 min、微波功率540 W、料液比1∶30(g/ml)、超声时间3 min,此时鼠尾藻多糖得率为6.5%;经红外光谱检测认定鼠尾藻多糖的主要组成成分为吡喃糖(单糖)。[结论]微波提取法提取鼠尾藻多糖,方法可行,工艺简单,得率理想。  相似文献   
112.
马尾藻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分离提取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SP),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马尾藻多糖对氧化应激态鸡脾脏淋巴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和一氧化氮(NO)分泌水平及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藻多糖提取率为152.8 g/L;马尾藻多糖浓度为100、200、400 mg/L时,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H2O2浓度为50 μmol/L时,能诱导体外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马尾藻多糖浓度为400 mg/L,与细胞共孵育4h或12h,能显著增加氧化应激态细胞内GSH含量;共孵育培养8h,能显著降低氧化应激态细胞的NO水平.马尾藻多糖能促进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并通过调节细胞内GSH和NO水平,提高免疫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3.
将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置于实验室球形培养瓶内培养15 d,设置5个充气速率(50 m L/min、100 m L/min、200 m L/min、400 m L/min和800 m L/min)为实验组,静水培养(0)为对照组。每隔5 d测定藻体的生长速率和营养盐吸收速率,培养实验结束时,测定藻体的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充气速率和培养时间均对半叶马尾藻的生长和PO34--P的吸收具有显著影响,而对NO3--N来说,仅培养时间对其吸收影响显著。培养第1天时,充气可显著促进营养盐吸收,最大充气速率(800 m L/min)培养的半叶马尾藻对NO3--N和PO34--P的吸收速率分别比静水培养的马尾藻高133.77%和89.51%,生长速率也比静水培养的马尾藻高95.0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充气速率对半叶马尾藻的生长和营养盐吸收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在培养第15天时,充气速率为800 m L/min条件下的半叶马尾藻对NO3--N的吸收速率比静水培养的马尾藻低24.87%,对PO34--P的吸收速率仅高出静水培养下的46.03%,而生长比静水培养的马尾藻高出75.16%。同时,除了可溶性蛋白含量,高充气速率可抑制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和可溶性糖合成。因此,水体运动是通过对营养盐吸收及其他生理过程产生的作用间接影响半叶马尾藻的生长,而不是直接影响半叶马尾藻生长和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4.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联技术( HPLC-HG-AFS)对海藻中的无机砷进行检测。以藻类中羊栖菜的无机砷含量为指标,确定提取剂的种类和浓度,并通过曲面拟合的方法确定了最佳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结果表明,以1.0%HCL为提取剂,提取温度52℃,提取时间78 min的效果最佳。该方法无机砷的检出限为0.0628 mg/kg,样品加标量为0.2 mg/kg 和1.0 mg/kg 时回收率在80.5%~105.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 n=6)在4.2%~5.3%之间。并应用此分析技术测定了福建省内60个不同产地紫菜样品中无机砷含量,结果表明,主要生产区紫菜中无机砷含量很低,仅占总砷含量的0~1.96%。  相似文献   
115.
曾帅  周德庆  刘楠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9):1564-1569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羊栖菜多酚的酶辅助提取工艺,以提高羊栖菜多酚提取量,为羊栖菜多酚的提取应用于实际生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新鲜羊栖菜为原料,用酶辅助提取法提取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复合酶质量比(中性蛋白酶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和酶解时间对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各因素对羊栖菜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酶解pH>酶解温度>复合酶质量比>酶解时间,其中酶解pH和酶解温度对羊栖菜多酚提取量的影响显著(P<0.05);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H 5.5、酶解时间45 min、复合酶质量比20∶1(复合酶添加量126 mg/g),在此条件下得到羊栖菜多酚提取量为9.26 mg/g,较溶剂提取法的多酚提取量(8.26 mg/g)有明显提高。【结论】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的酶辅助提取工艺能有效提高羊栖菜多酚提取量,优化的工艺参数可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16.
为了评估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有性繁殖生殖力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海黍子有性生殖相关的形态建成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藻体长度与侧枝数、侧枝长度与生殖托数、生殖托长度与生殖托挂卵数之间的数量相关性,利用回归方程估算了海黍子的个体生殖力。结果表明:海黍子成熟藻体平均长度为(164.5±59.9)cm,侧枝平均长度为(10.4±5.3)cm,生殖托平均长度为(9.3±1.5)mm,单个生殖托平均挂卵数量为(378±121)粒,各因子间存在线性正相关性(P0.05)。研究表明,单株海黍子成熟藻体能够产生(21~400)万粒受精卵,可基本满足1 m~2的采苗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17.
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马尾藻Sargassum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组成及结构,以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粗品为原料,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对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粗品(F)及纯化后的两个组分(F0、F1)进行了单糖组成分析,同时利用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了F0及F1的多糖结构。结果表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糖衍生物的分离效果良好,F、F0、F1均含有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F和F0的硫酸基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2和C3位置。本研究结果可为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8.
为探究由气候变化、浅海海水污染加剧等因素造成的铜藻爆发性漂浮增殖现象,明确铜藻的漂浮生长机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HPLC-QqQ-MS)技术建立11种色素(岩藻黄素、角黄素、玉米黄质、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ε-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和 ζ-胡萝卜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生态型及不同部位的铜藻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0种色素,其中东极岛漂浮型铜藻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而叶黄素、玉米黄质和岩藻黄素含量最低;定生型铜藻的色素总量是漂浮型铜藻的1.6倍;铜藻气囊中含有大量的叶黄素、岩藻黄素、玉米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b等5种色素。本研究建立了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定量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铜藻中的10种色素种类和含量分布规律,为铜藻的健康、可控利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9.
马尾藻多酚的提取·分离提纯及抗菌活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马尾藻中褐藻多酚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试验的方法,对广西北海涠洲岛马尾藻中多酚的提取、分离提纯、定性、定量分析以及抗菌的活性检验进行研究,考察不同的乙醇浓度、体积数及提取时间对褐藻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40ml 65%乙醇提取2h对褐藻多酚的提取有显著影响,测得马尾藻中褐藻多酚的含量为7.777mg/g;当纸片法的褐藻多酚浓度为140.055μg/张时,对沙门氏杆菌抑菌效果明显,大肠杆菌次之,但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效果不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敏感。[结论]乙醇的浓度、体积数和提取时间都会影响马尾藻多酚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马尾藻多糖的提取工艺和药理免疫能力。[方法]以广西北海涠洲岛特有的马尾藻为材料,探索马尾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免疫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马尾藻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水浴温度80℃,提取时间10 h,胶体磨处理马尾藻2 min,藻粉∶水=1∶20,提取液的浓缩液体积数∶95%酒精=1.0∶3.0。马尾藻多糖对小鼠免疫的试验表明,多糖剂量为200、400、600 mg/kg.d时,小鼠脾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 当多糖剂量为400、600 mg/kg.d时,小鼠腋下淋巴结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显著影响,能明显提高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提高吞噬指数α(P〈0.05),并对巨噬细胞增生以及淋巴小结形成有明显作用 当多糖剂量为600 mg/kg.d时,小鼠淋巴结不但产生明显的淋巴小结,而且形成大量巨噬细胞。[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马尾藻生理活性物质多糖的更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